好的诗词,并不一定都收在诗书典籍中,还有一些散落于民间,它们中有些甚至都不是写在纸上的。这些经典之作有写在红叶上的,如唐代一位宫女写的《红叶诗》;也有写在盘子上的,如汉代苏伯玉之妻写的《盘中诗》;还有写在锦缎上的,如东晋才女苏蕙写的《璇玑图》。而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首刻写在岩壁上的诗。
在湖北恩施有一座名叫仙佛寺的古庙,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这里的景致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寺庙前的崖壁上刻了一首无名诗。此诗没有署名,也没有诗名,更不知是何时刻上去的。全诗只有4句,短短28个字却可演化成上百首诗,每年吸引了无数游客前去赏诗。前些年当地更是发起了征诗的活动,就这28个字一共征得了一万多篇诗稿,当真是令人瞪目。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首诗是怎么写的:
花开菊白桂争妍,好景宜人留晚天。
霞落潭中波漾影,纱笼树色月笼烟。
看得出来,这是一首写景诗,极有可能是古代某位游山玩水的文人看见山中的风景,一时有感而刻下的。诗中共写了菊花、桂花、晚霞、水潭、树、月、烟共7种景物,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中秋景图。首句一入山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白菊和香桂,这其实就已经表示此时是秋天。对于山中的景色,诗人用“好景宜人”来形容,秋高气爽,菊桂争艳,确实令人赏心悦目。
最高明的是后两句,“霞落”承接上一句的“晚天”,转得颇为自然。夕阳倒映在水潭中,轻风徐来,水波荡漾下霞光粼粼,诗人仅用了7个字就写出光与影之美,令人赞叹。而最后的落笔则由水及山,山间秋烟缭绕,月色朦胧,整个山都被秋意笼罩着。这样的结尾使全诗朦胧而又绝美,令人回味无穷。
初读这首诗会觉得这只是一篇极美的山水诗,但将它倒过来读会发现,回诗同样是一首符合格律平仄的七言诗:
烟笼月色树笼纱,影漾波中潭落霞。
天晚留人宜景好,艳争桂白菊开花。
倒过来读之后,景还是那些景,诗的结构就由大景写到小景,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对于顺读和倒读哪种方式更好,目前还有不小的争议,不过这本就是个见仁见智的事情。但这还不是此诗最绝的地方,它的妙处还在于可以减字。如果将每句的前两个字去掉,这又是一首标准的五言绝句。而之所以能演变成上百首诗,是因为它还能跳字,跳字后的诗也有不少是符合格律的。
关于这首诗,当地还有过一个传说。据说当年有一位真人曾表示如果谁能凭此28字吟出百首诗,河面就会出现铁船带他渡河。当地有位才子便大胆一试,念出了99首,可就在念第100首诗时,铁船开始显露,他心中一惊硬是给忘了最后一首。关于这首诗当地还有不少传说,不过不管这些传说是真是假,这首诗确实是一篇妙作。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