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绘《双鹰图轴》。
八大山人纪念馆供图
八大山人绘《墨荷图轴》。
八大山人纪念馆供图
青云谱道院旧址。
杨颜菲摄
江西南昌,文脉悠长,青云谱区的名字尤为特别。区内三湖三河交错环绕,梅湖中一座小岛上,藏着“青云谱”这个名字的由来,也藏着一座独具特色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八大山人纪念馆。这是众多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唯一一座古代画家专题馆。
八大山人纪念馆成立于1959年,馆内收藏40余幅八大山人的真迹,还藏有黄慎、郑板桥、吴昌硕、齐白石等画家作品。
道院凝古色
进入八大山人梅湖景区,踏过一座长满青苔的清代石板桥,登上小岛。
小岛形似八大山人笔下的游鱼,与梅湖浑然一体,水陆相生,宛若太极。八大山人纪念馆坐落在岛上,由青云谱道院旧址、真迹馆和艺术研究中心三大建筑组成。
走进纪念馆正门,一尊八大山人的铜像映入眼帘:面容清癯,神情冷逸,双手环抱于胸前,斜挎斗笠。这是雕塑家唐大禧1986年为纪念八大山人诞辰360周年创作的。
朱耷,号八大山人、个山等,1626年生于南昌,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自幼性情孤介,颖异绝伦。史料记载,朱耷“八岁即能诗,十一岁能画青绿山水”“少时能悬腕写米家小楷”。明亡后,为避战乱,朱耷剃发为僧,后改信道教,居于青云谱道院。朱耷年近六旬时还俗,正式使用“八大山人”名号进行创作,艺术日臻完美,佳作频出。约1705年,八大山人离开人世。
青云谱道院旧址主要展示了八大山人生平有关资料。此地原为道教“净明派”道场,清代翻建为“青云圃”道院,清嘉庆年间改名“青云谱”。现存的青云谱是一座依据道家规范建设、具有江西民居特色和明清制式特点的古建筑群,占地面积约1.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云谱主体建筑包括关帝殿、吕祖殿、许祖殿,三殿前后有天井内庭,周围有回廊环绕,左右设偏殿厢房,形成前后四合院布局。建筑均为穿斗式和抬梁式混合木结构,门窗饰以雕花格扇。整座古建筑群由清水墙与园林隔开,只留“众妙之门”和“斗姥阁”大门内外交通。其中,吕祖殿东面的黍居小院曾是八大山人休息之所。
青云谱的造景手法简练自然,修塘置亭,顺势而为,堪称道家园林的典范之作。园内有数百年的古樟树、苦槠树、罗汉松,春有桃花夏有荷,秋有桂花冬有梅,一年四季呈现出不同的景致。在满园古树中,一棵约500年历史的罗汉松苍郁遒劲,引人注目。
“按照年代推算,八大山人应该见过这棵树。”八大山人纪念馆馆长周晓健说。
斯人艺独绝
八大山人纪念馆的馆藏以书画作品为主,共有6件国家一级文物,其中4件为八大山人的作品,另外2件是八大山人的好友牛石慧和黄安平的作品。
在序厅中,可以看到黄安平为八大山人所绘的肖像《个山小像》。这幅画像形神兼备,体现了中国线描肖像画的较高水平,为后人认识八大山人的形体面貌提供了直观依据。画中有9段题跋,其中6段是八大山人自题,分别用真、草、隶、篆四体书写,全面反映了八大山人中年时期的书法艺术成就,十分珍贵。历史上关于八大山人的文字记载非常少,《个山小像》中的题跋讲述了八大山人的身世、经历和信仰,对于研究八大山人具有重要价值。
其中一段八大山人自己写的题跋,点明了《个山小像》的创作背景:甲寅年端午节后两天,八大山人遇到老朋友黄安平,好友为其绘制了这幅肖像,当时八大山人虚岁49岁(即48周岁)。结合历史推算,作画的具体时间应为1674年,根据八大山人当时的年龄,可以推算出他的出生年份。
真迹馆中展示了八大山人的作品。八大山人的艺术创作践行了“意境审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书画同源”等中国书画的根本规律与方法,体现了儒、释、道思想精髓,笔墨运用极为精妙。他的画作别具一格,往往以经意之笔得不似之趣,正如齐白石所说“画在似与不似之间”。就算是对美术知识无甚了解的人,也很容易通过绘画风格辨认出八大山人的作品。
他所画的动物,无论是天上的飞鸟、地上的小鹿还是水里的游鱼,都只有寥寥数笔,它们或拉长身子,或紧缩一团,形象别致。最为传神的是这些动物的眼睛,椭圆形的眼眶中有小小的眼珠,有时斜睨,有时警觉,有时又像翻着白眼瞪人。
《双鹰图轴》是八大山人晚年画鹰的代表作。八大山人擅长画鹰,取法于明代画家林良,而在用笔之简洁、用墨之洒脱上,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画面上两只苍鹰相互顾盼,枯木顽石间于其中,造型简练,笔墨圆浑,在高低俯仰之中,英武之姿跃然纸上。
纪念馆中令人印象最深的画作之一是《墨荷图轴》。这幅图轴为纸本墨笔,纵178厘米、横92厘米。不同于寻常画荷花的方式,八大山人采取从荷花根部向上仰望的视角,绘出长长的茎、高大的叶和花。荷花尤显清高超拔,与之相比,画画的人和看画的人似乎都显得渺小。画面大量留白,言有尽而意无穷。
佳作传后世
“八大山人长于水墨写意,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历代大师如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李苦禅等,都对他推崇备至,心追手摹。”周晓健说。
馆藏一幅《孤松图轴》,画中孤松棉里裹铁、挺拔苍劲,充分体现了八大山人简约深邃的艺术风格。画面左下角有近代国画大师吴昌硕的题跋,言辞间洋溢着对八大山人的欣赏:“八大山人画,世多赝本,不堪入目。此帧髙古超逸,无溢笔,无剩笔,方是庐山真面。尝从迟鸿轩借读,因题其后。乙未仲秋佳日 吴俊卿”。
齐白石有诗云:“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表达了对青藤(徐渭)、雪个(八大山人)、老缶(吴昌硕)的仰慕。齐白石曾赴南昌游历,追寻八大山人足迹,临摹八大山人原作。直到晚年,齐白石的画作还延续八大山人绘画母题,常用题材还是荷、芭蕉、鱼、鹰等,造型、构图都可找到八大山人的痕迹。
纪念馆中藏有3幅齐白石画作,其中两幅的题跋提到了八大山人,《寒鸟图》上写有“予曾游南昌见雪个画寒鸟”,《葡萄图》上写有“予(余)见八大山人题蒲(葡)萄句,云:老馋。亲口教枇杷,予(余)不得解。”
近年来,八大山人纪念馆陆续推出《“翰墨传薪 齐聚八大”四馆馆藏书画精品合作交流展》《“浑无斧凿痕——对话齐白石”北京画院典藏作品展》《回望传承——八大山人纪念馆建馆60周年故宫典藏特展》等一批精品展览,同时举办学术研讨会,将学术研究成果整理成册、出版发行。
2021年12月,八大山人纪念馆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联合举办的《天才纵横——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任伯年作品专题展(南昌站)》在八大山人纪念馆开幕。“八大山人是促成任伯年艺术走向成熟的关键人物,这次展览力图在历史的语境中去解读任伯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说。这次展览吸引了数十万观众参观,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我们希望通过举办精品展览,让更多人有机会享受到优质的文化成果,提高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周晓健说,“此外,我们还创新传播手段,开设短视频账号,开发文创产品,让人们可以‘把博物馆带回家’。”
从2018年开始,八大山人纪念馆发力文创,现已推出文创产品300多种,以简洁精巧的设计受到大众喜爱。
“这件T恤很有个性,正面有八大山人的画,背面印字,孩子很喜欢。”游客张女士临走前挑选了3件文创产品,“把这些带回家,让家里更有文化气息。”(本报记者 杨颜菲)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08月23日第 07版)
责编:李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