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六合区抢抓高质量发展机遇,编制并通过了《六合区“十四五”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规划》,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进程,推动城乡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有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交通出行需求。
因路而兴、因路而富、因路而美,城乡公交一体化,不仅惠及群众,也带动了六合旅游经济发展。截至目前,六合区运营公交线路76条,总里程约1494公里。该区不仅实现了村村通公交,还根据群众出行特点进一步优化路线和站点布局,投用新能源公交车、提供公交智能化信息服务。与此同时,打造“交旅融合”“交邮融合”特色线路,实现全域景点公交全覆盖,提高农村物流配送效率。
城乡公交通达各村衔接地铁站
盛夏时节,漫步六合,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直达各村,居民们早已习惯乘坐公交出村进城。这得益于六合区近年来的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
自2012年公交改革以来,六合区不断完善城乡公交网络覆盖,积极推进“城市公交下乡”“镇村公交进城”“城乡公交向下延伸”,努力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客运城乡一体化连续7年获评5A等次。同时,六合区和市区一致采取公交企业成本规制财政补贴方案,每年对公交运营进行补贴,近两年公交运营补贴每年达2亿元以上。
目前,六合区运营公交线路76条,总里程约1494公里,覆盖全区9个街镇105个行政村,衔接8个地铁站,基本形成了覆盖广泛、运行高效、换乘便捷、群众满意的一体化城乡公交网络,实现行政村公交通达率100%、3A级以上景区公交通达率100%、行政村和居民集中居住点到六合城区的公交直达率达71.4%。
投放新能源公交助力绿色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是城乡公交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六合区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十三五”以来累计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及大中修工程700公里以上,建设村组对外连接道路约450公里,为填补农村地区公交覆盖盲区创造基础条件。
大力推进公交场站建设。“十三五”以来,全区新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场站面积达7.5万平方米;全区25个城乡公交场站中16个场站配置充电桩设施,打破了原有公交场站资源瓶颈,大幅提升车辆运营周转保障能力。
系统优化公交中途站点,持续开展公交站牌、站亭建设改造出新工作,对现有公交导乘标识、候车设施等进行标准化改造,打造安全舒适的候车环境。目前,全区共有公交中途站2165个,公交站亭857座,实现了村村有站、镇镇有亭。
加快新能源公交车更新换代,目前六合区现状运营的644辆公交车中,清洁能源(含新能源)车辆共计605辆,占比高达94%。今年计划继续投放新能源公交车204辆,进一步推动六合区城乡公交绿色发展。
城乡公交智能信息服务“一张网”
信息服务准确化。将城乡公交公众出行信息纳入南京市服务系统,全部城乡公交线路接入“百度地图”、“我的南京”APP、“南京公交”微信公众号等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大大提升城乡居民出行效率。
运营调度智能化。深度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公交系统运行效率。利用大数据平台,构建“互联网+”公交新模式,开通定制公交,最大化地满足市民通勤及个性化出行需求。
应急处置及时化。与公安机关合作,所有车辆嵌入“一键报警”系统,建设六合公交智能调度中心,及时进行安全监控和应急处置,最大限度保障公共出行安全。
与此同时,城乡居民出行共用“一张卡”。与南京市主城区同步完成了地铁、公交一卡通改造与升级,采用统一刷卡标准,乘客享受同等服务、同等票价、同样换乘优惠。城乡公交所有车辆均配置刷卡设备,支持老年卡、学生卡、市民卡等各类卡片,实现“一卡通刷”。同时,所有公交车辆同步配备4G支付设备,开通了银联闪付、手机NFC、支付宝等多种移动支付方式,切实保障城乡居民出行换乘便捷度。
城乡公交服务质量“一个标准体系”
目前,六合区城乡公交线路及车辆均由六合客运公司经营管理,工作标准与考核体系完备,并建立公交行业服务质量社会评价和投诉处理机制,定期开展乘客满意度调查,汲取公众合理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城乡公交出行的满意度,提升服务质量。
在服务拓展方面,围绕全区旅游景点、乡土文化、休闲农园等乡村特色旅游区域,开通5条旅游观光线路,打造“交旅融合”特色线路,实现全域景点公交全覆盖。积极试点城乡公交场站综合利用,推进“多站合一、资源共享”;引入邮政快递企业,践行“客货并举、运邮结合”,开通458路、446路等多条城乡公交线路代运小件货物,降低邮政快递配送成本,提高客运企业运营效益;加强与周边地区联系,开通天长、扬州、仪征等6条毗邻公交线路。
六合公交以人为本,积极探索。通过打造“诚信”号和“先锋”号品牌线路,不断延伸公交精细化服务;通过树立“敬老爱老先进标杆”,不断体现公交人性化服务;通过组织退伍军人突击队、公交青年突击队开展平安志愿服务,不断传递六合的“公交温度”。
如今,城乡公交如同一条条纽带,在六合这片广袤而富饶的土地上连点成线、织线成网,不仅打通了农村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更畅通了城乡资源互通、机遇共享、优势互补的渠道,成为六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陈涛 吴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