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以来,源远流长的历史在苏州吴江松陵造就了许多胜景,随着岁月的变迁更迭,有的早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中,还有的却随着时代发展焕发了新的生机。建于元代的吴江三里桥,至今犹如青龙腾空跃起于古运河之上,气势恢宏,有一种“弯弯飞桥出,横空真奇绝”的意境。
三里桥旧影
在人们的印象中,“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桥是纤巧玲珑的,而三里桥总长50.4米,净跨16米,矢高达12.5米,其规模在吴江200多座古石桥中位列首席。据清乾隆、光绪年间刻印的《吴江县志》《吴江县续志》记载,三里桥建于元泰定元年(1324),明天顺六年(1462)、清嘉庆二年(1797)两度重建,光绪十一年(1885)再次重建。屈指算来,现存的三里桥已有130多年历史了,它似一条雄健的苍龙浮卧在古运河上。
清乾隆《吴江县志》记载的三里桥
三里桥除了高度雄居吴江诸桥之首外,还有一个特别之处,那就是在东桥台建有纤道,纤道台前宽1.15米,南北侧宽0.80米,来往船只上的背纤人可沿着这条纤道直接从桥下通过。
以前,三里桥东有一座顾公庙,祀南朝梁陈之间的顾野王。顾野王(519—581),字希冯,吴江人,幼年即好学,12岁随父到建安(今福建建瓯),编纂《建安地记》两篇,学识涉及经史、天文、地理、占卜、训诂、书画等,无所不精,特别在文字训诂上成就颇高,著有《玉篇》三十卷。他初仕梁,陈时官至黄门侍郎光禄卿。据乾隆年间刻印的《吴江县志》记载,顾公庙初建无考,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改建,明宣德二年(1427)至清嘉庆十二年(1807)间数度重建、重修,最近一次重建是在清同治十一年(1872),消失于20世纪60年代。2006年,在吴江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在三里桥东建造了顾野王纪念馆,与三里桥一起构成了“桥庙相映”的景观。
三里桥晨影
在三里桥的东边,过去还有一座颇有名气的古石桥,名为浮玉洲桥。此桥为三孔,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清顺治十三年(1656)、嘉庆五年(1800)重建、重修,桥身上的对联颇具诗情画意,其一为“一弯月影映垂虹,十里波光连宝带”。如果此桥尚在的话,可一睹其与东边的垂虹桥共映月影、与北边的宝带桥同连波光的人间美景。
来源:吴江松陵街道 媒体选稿编辑:李俊锋 (新媒体运营师、高级摄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