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展示非遗魅力,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非遗之旅”体验活动于10月8-20日举行。据了解,非遗之旅是本届非遗节云上非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条线路邀请1名网红博主分别与6名体验官成团,一起畅游“非遗之旅”。
行至高梁,心纳平川。梁平史称梁山,别称都梁,三山五岭,两槽一坝,丘陵起伏,流水婉转,素有“四面青山下,蜀东鱼米乡,千家竹叶翠,百里柚花香”的美誉。
10月16日,“巴蜀滋味”之旅领队达人@背包客的笔记带领6名体验官们来到活动的第二站梁平区,打卡了梁平区德合泰年画作坊、流芳工艺竹帘厂,感受成渝经济圈梁平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也太好看了。”“这个雕版做得也太精细了!”“是怎么才能做到印起来不混色的”……踏进梁平区德合泰年画作坊,体验官们纷纷发出感叹。梁平木板年画起于明代,是梁平民间艺术“三绝”(竹帘、年画、灯戏)之一,是梁平民间为庆贺年节而绘制的一种绘画艺术。梁平年画在东南亚都颇有影响力,清末民初最兴盛的时候,年销售超百万张。
梁平木版年画的内容和全国其他地方年画大同小异,但其艺术处理手法,画面效果迥然不同。其艺术特点既不同于杨柳青年画的典雅细腻,又异于绵竹年画的鲜亮浓艳,也有别于潍坊年画的刚健明快。而独自表现出一种粗犷野俗、浑厚凝重的原朴之美,具有重庆山区农民那种纯朴敦厚气质。在中国民间年画文化中独树一帜,成为符合黎民百姓欣赏习俗的一种版画艺术。
2006年,梁平木版年画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重庆市唯一的年画产地,梁平木版年画以其特有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独树一帜的艺术魅力,蜚声海内外。
梁平木版年画产生于小农经济的千家万户,代代相传,徐家辉是梁平木版年画第6代传人,2018年被评为梁平木版年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他制作的木版年画富有特色,个人风格化很强,以墨线为骨,刻版套印。作品颜色对比强烈、色彩丰富浓艳,构图饱满、表现细腻,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与原朴之美。
每每谈及年画,徐家辉总是一脸真挚,充满热爱,滔滔不绝回复。徐家辉说,看似简单的年画,制作工艺却非常考究——颜料需要植物矿物熬制;纸需要二元纸蒸2小时;雕版套印必须一色一版,层层上色拓印晾干。雕板、蒸纸、拖胶、刷泥、套印等近30道制作工序都是徐家辉一气呵成。徐家辉相信,勾、刻、印、画虽然耗时漫长,但只有秉承传统年画复杂的技巧,才能做出浓艳厚重、色泽百年不褪的年画。
在徐家辉的带领下,体验官们也尝试制作简单的雕版和印制单色的年画,一时间,作坊内笑语声不断。体验官张小姐开始认真地用雕刀在雕徐老师还没完成的版。“这个看起来简单,自己上手做真的好难呀!好怕把这个版雕坏了”。而单色的年画印制,其实也没那么简单,“墨汁只能蘸一点点,刷版的时候要刷均匀...”徐老师细心的提醒大家。
近年来,徐家辉相继出展奥运会、残奥会、世博会等各类重大文化交流活动,并代表重庆出展澳大利亚、英国、土耳其、澳门等地,成为了重庆文化传播者。产品得到了世界各地专业人士和收藏家的青睐、好评以及百姓的喜爱,远销国内外,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多次荣获“传承金奖”“创作银奖”等。
当日,体验官还打卡了同样也是梁平“三绝”之一的梁平竹帘,“薄如蝉翼淡如绸,万缕千丝总相连,借得七仙灵巧手,换来天下第一帘。”,说的就是梁平竹帘。
梁平竹帘起源于宋代,历史悠久,饮誉中外,早在宋代就被列为皇室贡品,有“天下第一帘”之美誉。据梁平流芳工艺竹帘厂负责人陆晓刚介绍,梁平竹帘采用梁平盛产的慈竹作为原料,经过80余道工序加工,用竹丝作纬,蚕丝为经,精心编织制作而成,在编织好的竹帘上绘画、织绣出丰富多彩的人物、动物、花鸟之类各种图案,色泽典雅,质地绵薄,工艺精密,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自然风韵。
运用传统工艺,结合书画、刺绣、植绒等表现手法,制作的挂帘、屏风、装饰画及实用工艺品,工艺精细,外观典雅,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点和民族风味,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享有崇高的地位。
竹帘画所用的慈竹,纤维长、拉力好、韧性强、易于劈竹篾丝,这样才便于编织类似装裱后的国画“套子”(白坯,上面无画)。竹帘画挂在窗户上,既无碍通风通气,又便于外窥,而在外面还不能看见室内活动,有的画蓝天白云,意境甚高远。
梁平竹帘多次被作为国家领导人出访外国首脑和国际友人的馈赠礼品。2008年梁平竹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良好的自然生态、多元的劳动方式、纷郁远承的文风……滋养了灿若星辰的民间文化艺术,梁平也得以成为大放异彩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据了解,梁平拥有100余项非遗,其中包括梁山灯戏、梁平竹帘、梁平木版年画、梁平癞子锣鼓、梁平抬儿调5项国家级非遗项目;礼让草把龙、梁平土法造纸技艺等26项市级非遗项目;大观白酒、梁平剪纸等100项区级非遗项目,是全国汉族地区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最多的行政区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