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的楠溪江
俞 果
浙江永嘉,有一条楠溪江,因为偏僻,所以很美,真正的青山绿水。因为晋室南渡偏安,所以人才荟萃江东,这里渐兴半耕半读的民俗。永嘉郡初置时的几任郡守,都是中国历史文化上灿烂的星辰:大书法家王羲之、《三国志》注家裴松之、骈文家颜延之、中国第一位山水诗人谢灵运。
没有文化内涵的山水,再美也是荒山野水,无足为观。楠溪江有幸,公元422年的一天,江上漂来一叶竹筏,在京城建康受排挤被贬为永嘉太守的谢灵运,带着一身惆怅乘筏而来。迎面的田园山水,翠峰压河,清流浮山,一洗胸中块垒,逸兴遄飞地写下了二十多首亲山吻水之诗。
一次贬谪之路,成全了谢灵运的人生高光。他成为了山水诗的鼻祖,他给永嘉楠溪江开光,他开创了中国山水田园诗派。山川秀丽,终有俊彦。晋末勃然而兴的山水诗先河,以山水“言志”,流到唐朝汇聚成一个诗派。
谢灵运出生于东晋的高门巨族,谢安之后,谢玄之孙,他的母亲是王羲之外孙女刘氏。他家世显赫,才华过人,文章书法独步当时。《宋书》赞他:文章之美,江左莫逮。他性情天生偏激,先后充军临川、广州,最后宋文帝刘义隆下诏,在广州处死他,时年四十岁。
一般人很难入东晋的豪族之眼,如果他又才学超人、孤傲自赏。作为文学家、佛学家的他,对同样信佛的会稽太守非常瞧不起,有次他口吐狂言:“你升天一定在我谢灵运之前,成佛一定在我谢灵运之后。”对家乡父母官也如此不敬,多招人忌恨呀。
谢灵运做永嘉太守基本不问政,整天游山玩水,还喜欢探险。雁荡山就在旁边站着,他常常去爬山,还发明了一种登山鞋“灵运屐”(也称“谢公屐”),鞋子的前后齿可装卸的木屐,上山时去掉前面的鞋齿,下山时去掉后面的鞋齿,使上山下山有一种如履平地的感觉。
300里楠溪江,36湾72滩,沿江村落众多。在永嘉狮子岩,处在枯水期,楠溪江边竹筏成排,江中巨岩突兀,已初具雁荡山风韵。滩边民宿百元一晚,竹筏30元一小时。泛舟江上,青衫红袖,或以我浮生,渡君一梦;或举杯独醉,饮罢飞雪。更有豪情者,北冠渡江南,绣口吐盛唐。你也可以仿陆游之壮怀,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永嘉。
由于谢灵运的首秀,一代代文人接踵而至:李白、杜甫、孟浩然、苏东坡、李清照等。这样一个“豪华团”的热捧,地处边远的永嘉成为一幅“词山诗水”的图画。清朝一位诗人说:“天下好山水,必有楼台收。山水与楼台,又须文字留。”这些收留之举在楠溪江都齐了,于是传说与故事开始千年流传。
这里民居极有特色。家家户户大都有宽宽的廊檐,连成一片,沿河走在廊檐下的青石路上,心情舒适。这些明清古建坐落山水间,各式栏杆、美人靠交错相连,为雪朱阑,为花粉墙,为鸟疏枝,为鱼广池。远山文笔峰对应村口的洗砚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筑类型丰富多彩,有居住建筑、礼制建筑、宗教建筑、旌表建筑、商业建筑、风景建筑、休闲建筑、防御建筑等。血缘村落里最高等级的公共建筑是祠堂,有大宗、小宗、专祠之分。无论大小,宗祠里都有一种享堂,是举行祭祀的庄严场所。村落中还有许多小品建筑,如牌坊、溪门、过街门、廊桥、亭子等。据说楠溪江中游,以前有一千多座亭子。这也是民风淳朴的体现,不少亭子挂有对联:“茶待多情客,饭留有义人”。
中国历史上广大农村的管理,由于政权设置到县级为止,汉代以前靠门阀制度维持乡村秩序,汉代以后靠乡绅式的宗族组织进行底层运作。此地处穷乡僻壤,民风较强悍,宗族自治十分完善。大族群可以组织自己的武装,或“乡勇”或“义兵”,抗击元朝官兵,抵御海上倭寇,设防耿精忠,阻挡太平军,保卫一方安宁,守护一山一水。
在楠溪江有一种村民渡溪的矴步,即在水上摆放石礅,让人可踩着石礅过溪流。一步一礅叫母矴,隔六七步,母矴旁附有一块子矴,便于行人避让。《族范》有约,行矴步之上,男让女,长让幼,空手让挑担,挑担轻让重。
楠溪江是个网状水系,有大楠溪、小楠溪之分。据说,当地产杨梅,当地人叫杨梅的发音为“楠”,因之得名。百余公里长的楠溪江最后汇入瓯江,随即尽归东海。
一汀烟雨,碧练如带。泉石膏肓,烟霞痼癖。家家宅临流水,户户门对青山,花鸟追随,烟云供养。一个谢灵运,千年楠溪江。(摘自《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