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光 王博)受近期强降雨,河南省洛阳市嵩县伊河田湖镇段的河道内陆浑大桥附近出现一片罕见的石头,这些露出河面的“奇石”面积宽约80米,长约700米,石头呈浅红色,带有浅灰色圆斑,表面是参差不齐的沟壑,大自然的神奇“魔力”,引来群众和游客前来观赏拍照,随即关于这些奇石的视频也在网上热传,很多群众好奇的问:“这些露出的石头和整个河道水面下泛红的石头到底是啥?”
“你看这些石头怪不怪,俺家人在河边住了几十年,从来都没见过。”71岁的田湖镇铺沟村村民齐春菊看着这些“奇石”和其他人一样倍感新奇。
“从桥这边到下游4000米左右,水面水下都是这样的石头,这种石头的出现,与这次持续强降雨和近年来修建河堤有一定关系。”田湖镇副镇长秦鹏介绍,以前河道两侧没有河堤,遇到涨水时,河水就向两侧漫。自2017年开始,河道两侧修建了河堤,加上今年7月以来伊河遭遇洪水,从8月下旬开始,陆浑水库开闸泄洪,这些因素叠加,使此处河道的流量更大、流速更快,从而将河底的淤泥和砂石都冲走了,河水退去后,河底比从前低一米多,“奇石”才显露出来。
来自嵩县城关镇的王敬辉先生说:“听很多人讲,说这片石头像是属于丹霞地貌,也不知是真是假,反正看着怪美。”
据相关资料显示,丹霞地貌成因是由红色砂砾岩在水作用下,沿垂直节理面不断侵蚀、搬运、磨蚀、风化后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在我国,丹霞地貌相对集中分布在东南、西南和西北地区,难道处于中原地区的洛阳嵩县也有“丹霞地貌”?
顺着探寻的足迹,大家沿着河滩走着,在一处石头上发现一个直径约8厘米的圆形孔洞,许多村民在此处围观:“这个洞这么圆,像是钻的一样”。
河南省陆浑水库管理局一名工作人员介绍,从民国时期开始,伊河河道上就进行过多次勘探,20世纪40—50年代,在选择修建陆浑水库时,进行过多次在钻孔勘测,据此推测,这个洞很可能是修建水库选址时进行地质考察活动的遗迹。
据《陆浑水库》记载,在修建陆浑水库时勘探考察发现:“第三纪红色岩层,在坝下游坡脚出露,为红色粗砂质亚黏土,夹黏土质胶结砾岩,呈半成岩状态,坚硬,含有较多的石英质粗砂粒。”
“《陆浑水库》中记录的第三纪红色岩层应该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红色石头。”河南省地矿局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喜恒说,通过分析,这片石头属于第三系砂砾岩,距今约5000万年,严格来说不属于丹霞地貌,为丹霞地貌雏形。
作为该地貌的雏形,在洛阳嵩县显现。为啥会出现这一独特地貌?
河南省地矿局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梁天佑释疑道,这片石头是古伊河的老河床,石头表面的沟壑是被河水常年冲刷、侵蚀后形成的。石头里面的白色物质是岩石形成的时候氧化亚铁和氧化铁含量不一样造成的。“这类岩石在洛阳并不罕见,但是像这样质地如此细腻的很少见。”
“这种特殊的地貌应该和嵩县古八大景的'伊水秋声'有关联。”来自饭坡镇饭坡村的村民赵翻身说,听祖辈们讲,这个地方早些年一到立秋后,遇到大水冲下河道,附近的村民都能听到从河里传出的美妙声音,“伊水秋声”说的应该是这一片区。
带着这个疑问大家请教了洛阳水利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副院长王世洲,他讲到:“河道里这种参差不齐的沟壑遇到大水冲刷时会发出一些不同的声响。”
据了解,接下来,嵩县将把该地质遗址作为世界地质公园嵩县园区的一部分,围绕'生态+文化+旅游+研学'融合高质量发展模式,加强保护,加快开发,打造成一个集休闲、旅游、研学于一体的综合体验观光园区。
【编辑 滢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