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的话,有怎样的经历比较出彩?住哈佛学生宿舍,参观美国国会,同大使共进晚餐?新福利到了,那就是拜访硅谷最牛逼的IT公司们。Adobe,Facebook......听上去熟悉吗?
简单说说前因后果。作为游学机构中国部门的元老,一般来说,我可以自主选择带哪个项目。所以,八月份,我跟美国同事带着超过50个中国学生和100个美国学生,在硅谷拜访了Adobe、Zynga和Facebook这些个硅谷牛逼的大公司。这是打教育旅行这份工的乐趣所在——每一次经历都可谓独一无二。
某天下午,我们驱车去了Adobe公司。作为一个脑残Adobe粉,这算是我的朝圣之旅吗?
【图片】Adobe大楼
说到Adobe对中国人的影响,怎么夸大都不过分。没有Photoshop,大家哪儿能修图?哪儿来那么多瓜子脸桃花眼?哪可能网上相亲(还是公园里坦荡荡)?百合网世纪佳缘什么的上哪儿门子市?于是宅男腐女们也都昂首挺胸地好好活着⋯⋯扯远了。我最爱的Adobe软件是InDesign——视觉神器,惊天地泣鬼神!想起来都要流泪啊!
Adobe的大楼位于圣何塞市中心,是一栋气派不凡、巍峨挺拔、壮丽无比的大楼。一开始我还以为是银行来着,看来Adobe的软件真没白卖那么贵。
从气势恢宏的正门进,上二楼,先在纪念品店逗留一刻钟。接着从气势恢宏的正门出,绕到大楼左侧的一个偏门。进门看见一个朴素无华的报告厅。大家坐定了,一个穿着格子衬衫的年轻亚裔设计师(我们就叫他Justin吧)上台,给大家放PPT。PPT的主题是:《怎样讲故事》。
骗人!不是Adobe吗?不是该讲怎么去斑,怎么修尖下巴吗?
他说,生活离不开讲故事。于是,他就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一个他的朋友去非洲某地,发现那里缺水。当地人每天都需要步行几英里去打水并背过来。“每天三分之一的时间,仅仅是为了能喝到水,这个我们觉得太过平凡以至于忽略的东西。”他说,“我的朋友办了一个NGO,叫作‘给非洲一点水’,目前获得了3000万人的关注。一些大的组织也开始想办法,从重视水资源开始进行援助⋯⋯”掌声之后,这位Justin竟然下去了,换了一位穿着过分松松垮垮的牛仔裤的白人年轻设计师(我们就叫他Sam吧)上来。
“讲故事可以有很多方法。你可以站在台前,像Justin的PPT那样。也可以换一个方式。来,让我们花5分钟时间做一个小视频。这里我有一些诀窍⋯⋯”他将自己的iPad链接到投影仪,我们看到他打开一个叫HammerSmith的app:“首先,iPad镜头对准自己,然后说话⋯⋯”
4分钟后,素材拍摄完毕。
“呃,背景音乐,选这个⋯⋯过渡方式,选这个⋯⋯再选两个花样⋯⋯”
视频播放出来的时候,全场的小伙伴们都震惊了。虽然亲眼见证他拍摄的每一个细节,但大家无法想象,那些拉拉杂杂的镜头串起来,竟然如此浑然天成。
掌声中,Sam走下去,Justin又走上来。
“如果你的故事关注图像,那么刚才那个app是你的不二选择。但如果你觉得声音也可以传递故事,那么接下来这个叫Ginger的app⋯⋯”
区区五分钟后,Justin呈现给我们又一个震撼作品,以图案、配音和音乐合成的视频短片。而且,我更喜欢这个app的效果!正准备接上wifi赶紧下载,设计师说,这是两款还未发布的app。还没发布啊!我忽然觉得自己做了小白鼠好开心好荣耀!
“这绝对是两款足以改写视频设计领域的、史诗级的app!”我恭维Justin说。
“谢谢!”他有点不好意思,“等到半年后正式发布,我第一时间邀请你!”
如果说Adobe像个银行,那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Facebook更像所大学。如今,很多公司都喜欢叫自己的园区campus(校园),可能因为公司里到处都是才刚离开大学的天才设计师和工程师的缘故。每到这时,我就感叹自己虚度了青春与人生,同时感叹智商的鸿沟真是无法逾越的。
从外面看,Facebook的总部是一片平淡无奇的矮楼,外围是广阔的停车场。像别的停车场一样,停着不少普锐斯。停车场最外面,是一块巨大的路牌,纯白背景色上是那个有名的竖着大拇指的“Like”图标。中文译作“赞”,确实很赞!
虽然事前,Facebook的公关部门再三强调公司附近不能拍照,可真正进去后,每个人都说“无所谓啊”。在前台,18岁以上的访客需要在一块iPad上登记签名,然后领到自己的胸牌。走出小楼,一阵校园风扑面而来。年轻的男男女女,穿着T恤短裤人字拖,踩着滑板或骑着单车,在低矮的小楼间穿梭。室外还贴着一张告示:“请保护狐狸的安全!”大意是说如果你撞见了狐狸,请怎样怎样⋯⋯开玩笑吧?!
报告厅是一间宽敞的厂房,铅灰色的四壁贴满了大字报:“Move Fast andBreak Things”、“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n’t Afraid?”、“FortuneFavors the Bold”,等等。
曾参与Facebook早期创业,以及最重要的产品“Timeline”(时间线)的元老设计师Chris Cox穿着蓝色T恤和短裤出现在我们面前。他是加拿大人,毕业于一所不怎么知名的大学,但是后来忽然意识到了想要做互联网,于是奋发努力申请到斯坦福的研究生,接着毕业后顺理成章来到Facebook。
大约一个小时的演讲,这些问题让我印象最为深刻。
首先,是有关职业生涯的选择。Chris Cox是加拿大人,从小生活在农场,14岁才第一次摸电脑。刚开始,他对电脑没兴趣。有一天一不留神把电脑给弄坏了。要知道,当时他们家离最近的城市有好几百英里,用Chris Cox的原话说就是,他家位于“我爸杀了我再生一个都没人知道”的地方。于是他跟小伙伴们捣鼓起来,花了好几天时间,竟然把那台电脑给修好了!更有意思的是,从那一刻起,Chris发现,电脑比奶牛更有趣。于是乎⋯⋯
他又聊起来与产品设计师马克的故事——
“新产品上线前,产品设计师都会去直接找马克,他的办公室就在那儿(Chris指了指大门外)。你拿着你的设计,在他的办公桌前面坐下,跟他说你的想法和效果。然后他会告诉你他的想法。他总是这么说:‘很棒Chris,但是你想过没有,要是把这个按键做成这样……’你们相信吗,每次我都不得不感叹——这家伙太聪明了,我怎么没想到呢?他总能在一瞬间触及问题的核心,然后你就立刻被说服了。”
每天11点多来公司的生活,会让很多人羡慕吗?对此,Chris Cox是这样回答的——
“我是个设计师,我每天睡到自然醒,慢悠悠来公司,差不多11点的样子,然后跟同事们一起吃午饭。接着我开始工作,晚上8点左右我回家。听起来时间并不长是不是?但你得完成工作呀,这可不容易。你要知道,最开始的时候,我那个团队花了整整半年时间,就设计了‘赞’那个竖起的大拇指。半年呀!”
这时,有个来自南非的女孩子问有关Facebook的颜色是如何设定的——
“我们确实想过换个颜色来着——为什么不是粉色呢?为什么不能自己设计背景,把一些按键移到右边,一些图片放大呢?其实,这些都可以做。但如果真这么做,很多人就晕了,因为你去别人的主页,找不到照片和日志放哪儿了,看得眼花缭乱,于是就决定不去了。所以我们决定,一直是蓝色好了,反正挺好看的。你觉得蓝色好看吗?"他反问道。
迄今,有10亿人注册了Facebook的帐号,这是个天文数字。但我们知道,这世界上仍有60亿人没有注册。这个更加庞大的数字告诉我们,我们随时可能被超越。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剩下的60亿人也使用Facebook,让每天上一回的人上三回,让每天上三回的人,一直挂在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