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黄宙辉、通讯员粤文旅宣报道:韶关市乐昌市国立中山大学天文台遗址、肇庆市封开县粤桂古驿道长安段……近日,广东省古迹保护协会与广东省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志愿者协会再次联合主办“南粤古驿道重大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最终评选出15项“重大发现”。这是继2018年12月公布15处“南粤古驿道重大发现”后,再一次评选推介“南粤古驿道重大发现”。
南粤古驿道是广东省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自2016年其保护利用工作开展以来,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南粤古驿道及沿线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阐释得到深化拓展,活化利用实践呈现多元、创新发展,并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成为文旅结合、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据统计,五年来,广东在南粤古驿道的保护修复中推进了1200多公里重点线路、588个重要节点建设。
本次评选出的15项“重大发现”涵盖了文物考古发掘和调查研究的重要发现与成果,分布于省内10个地级市,体现了南粤古驿道丰富的遗产构成类型与价值内涵。这些“重大发现”包含:古道和交通史迹、城市与村落、商品生产与贸易史迹、多元文化史迹等。其中,韶关市乐昌坪石镇的国立中山大学天文台遗址与“坪石先师”旧居,是抗战时期粤港澳三地学府在烽火中播迁粤北办学、维系中华文化教育不堕的实物证明,在华南乃至全国的教育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六路的考古发掘项目位于“广州古城至珠江北岸地下文物埋藏区”中心,发现了布局规整的52个宋代磉墩遗迹,提示曾存在一处高等级、大规模的宋代建筑,这些考古发现都为探索广州建城及发展历史提供了新材料。
编辑: 正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