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岭南天地里有一座清末民初的小庭院,至今保留着中西融合的两层小楼,偶尔二楼会飘出悠悠的古琴声院子里参天的龙眼树,枝繁叶茂,每年夏天还会结出丰硕的龙眼。
相传这里曾经是文人墨客吟诗作赋,以文会友的诗社。春去秋来,如今这里依然岁月静好,一砖一瓦见证了多少故事,多少情仇……
创办人李众胜堂药业,是在晚清倡导民族实业经济时期创立,发展到1904年已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
众胜堂主人李兆基,为人豪侠博施,广种善缘,在获得了经济利润后,热心公益,关注儿童教育,光绪三十二年(1906)在祖庙大街出资创办“信文训蒙义学”到1923年之后。
民国时期广州医学求益社的任孝若评述李兆基“得药师仙秘之家传,读药录活人之要略,调剂温良损益,斟酌药妙而丸成,众施而济博。”李众胜堂药品素以“方自仙传”为标榜,实际上,李兆基不但精通医案,且能搜罗药材,创制成药。他抱利民济世之心,多次向灾区民众捐赠药品。
以文化为载体广作宣传。广东诗社发展到清代以后,除了纯文人雅士结社以外,开始向民间大众诗社发展,称“校诗之会”。其做法是“为题标于通衢,定期收卷,聘名流学者评判甲乙,列第揭榜,名列前者赏赐有差,谓之谢教。
”李众胜堂于1925年编印的《神农外夷诗集精华》和1927年编印的《诗赋精华合璧》,保存了历次“校诗之会”所征集诗赋、对联作品,注明“凡购买药品三元即获赠送”。六场联首分别为:“药储酒楼防客醉”;“丸味请研真与伪”;“丸油解醉蒙骚赏”;“药送远轮期济众”;“众胜保济”和“众歌药妙宜兴土”。
成名后的李兆基,在药铺后面建造了花园,庭院中间的两层仿西式小白楼即使在今日看来也有点前卫,这种风格的建筑虽然在清末民初曾盛极一时,但始终属于城市里的小众建筑,没有一定的身份、地位和思想,不会建造,可见当年的李兆基还是比较与时俱进的。
这座花园两栋主建筑呈“L”型分布,木刻雕花栏杆的木质楼梯凸显当时的工匠精神和高雅的审美趣味。
龙塘诗社的前身是李众胜堂祖铺的一部分,后来因为主人李兆基比较尊重文人,喜欢吟诗作对,所以就让诗社成员常在此活动,成为本地文人墨客以诗文会友雅集的场所。
李众胜堂与龙塘诗社
诗社是诗人为吟咏而定期结聚的社团。广东诗社始于元末明初之南园诗社,明清两代,广东诗社勃兴,所谓“东广好辞,缙绅先生解组归,不问家人生产,惟赋诗修岁时之会,粤人故多高致乃尔。”清初屈大均、梁佩兰、陈恭尹“岭南三家”,开一代诗风。除文人雅士结社吟咏外,流风所至,民间开社校诗也十分活跃。
龙塘诗社是清代以来佛山重要的诗社。“龙塘诗社”结社于1915年,吴荃选被推为骚坛盟主。他是清代嘉道年间官至福建按察使的吴荣光之侄孙。
由此可知,民国时期李众胜堂不仅只有目前划定保护的祖铺范围,还应有百尺洋楼、回廊工厂、园林奇花、石立鹰扬景色。1998年被列为市级文保单位的祖庙街道恩光居委文明里68号“龙塘诗社”社址,应为李众胜堂制药总工场旧址,与李众胜堂同属一个整体。后世人误认李众胜堂制药总工场旧址为“龙塘诗社”,实则是主邀宾从的关系,诗社同仁应邀而来,所咏诗歌于其后由李众胜堂结集出版,作为购买李众胜堂药品的附赠礼物而广被传颂,这正是民间误传此地为龙塘诗社社址的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