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郑市美丽乡村的建设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乡村充分利用独特的地理优势、资源环境优势,因地制宜,注重挖掘地方文化特色,着力打造集地区特色和文化底蕴为一体的精品村庄,高标准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下面让我们走进龙湖镇泰山村,一睹它的风采。
屋舍俨然,阡陌交错,规模种植,从不远千里去外地旅游到家门口就是景区……贫穷山村涅槃风情小镇,这里就是龙湖镇泰山村。泰山村又名西泰山,是以轩辕黄帝大臣泰山稽的名字命名的,位于新郑市龙湖镇西5公里处,东临大学南路。村口伫立着“西泰山”三字的牌坊,让找不到路的外地游客一目了然,为他们指引方向。
近年来,该村按照“林业立村、生态富村、旅游活村、文化强村、科技兴村”的发展思路。以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为切入点,参照3A级景区建设标准,建成“功能定位明确,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便利,发展要素齐全”的乡村。
首先,实施山体复原绿化。为改善村庄环境,泰山村加强荒沟绿化,栽植各种杂果林木100多万株,为4000多亩荒沟披上了绿衣,绿化面积达到85%以上。在村庄北部泰水河岸,该村疏通河道,建设近千亩的森林公园,使村庄脱去了暗淡的外衣,穿上了美丽大方的新衣。与此同时,还有安全饮水、电网改造、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改造。
同时积极开发乡村特色旅游,种植果树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开发都市近郊游,每年“五一”期间举办“樱桃文化节”,带动村民种植樱桃,种植面积由原来的600多亩发展到2800多亩,年产值近2000万元;借助黄帝文化资源丰厚的优势,建成了黄帝文化系列景区,利用五千年前人文始祖黄帝在此大会诸侯的文化传说,开发黄帝文化游,开发建设了黄帝会盟祠、水上乐园等景点。
其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培训业风生水起。泰山村创新发展思路,按照市场运作的方式打响了拓展训练的品牌。每年参加拓展培训的人员就达30万人。人多了,村里农家宾馆、有机餐饮农家乐、绿色食品土特产超市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村民在自家门口忙挣钱,忙碌而充实。保证人人有事做,家家有钱挣。
在泰山村的版图上,还纵向延伸出了其他项目。投资建设民俗特色乡村游项目——千稼集。该项目以“乡土的味道,年轮的烙印”为文化核心,运用经典历史场景还原再现的形式呈现民国初期到文革时段这六十年间的农村文化主题景区。包括地方名小吃、特色农副产品、老茶馆、古戏台等丰富多彩的民间万象,让游客在这里就能体验浓郁深厚的乡土乡情。
最后,养老业应运而生。泰山村集中建设高档养老中心,提供“菜单式服务”,发展家庭式养老,利用自然优势积极开发特色家庭养老项目。村里每逢节假日都会给老年人发福利,在重阳节那天还会给全村70岁以上的老年人摆寿宴,过集体生日。为了让老年人安享晚年,泰山村投资建设老年公寓,全村年龄超过60岁的村民均可免费入住。76岁的村民司喜林老人激动地说:“我在老年公寓住了大半年了,就跟自己家里 一样,逢年过节村上都会给我们送油送米送钱,还定期给我们做体检。”
未建设前,这里是河南省的省级贫困村,全村没有一间完整的房屋,遍地荒山泥坡,没有一寸平整的路面,村民吃水要靠驴车到山下去拉,老百姓年收入不足两千元,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但现在,泰山村的集体资产已经累积超过3亿元,村民每人年均收入2万多元。村里集体经济发展好,有培训业、旅游业、养老业三大支柱产业,创造出1 700多个就业岗位,并带动周边村600多人就业。
通过全村村民的不断努力,泰山村先后被评为“美丽乡村精品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级)魅力乡村”。
如今泰山村,山峦青翠、湖水清澈、空气清新,社会和谐稳定、人居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