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时期的田园诗派创始人陶渊明所著《归园田居》一诗中亦曾表达这样一个心境: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福建霞浦的杨家溪,一排大榕树下。有一对身着蓑衣的老农,担着水桶的农妇和他们牵着的一条牛,常年在这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演绎着一幅陶渊明笔下描述的那个情景。霞浦杨家溪又名九鲤溪、七里溪,是太姥山三大主要景区之一。但更多人只是因杨家溪那片大榕树而来,杨家溪名字的来历还和历史上的北宋杨家将有关联,北宋时期的名将杨宗保,穆桂英的儿女杨文广、杨金花在此平定南蛮第十八洞,因此得名杨家溪。
每天上午的杨家溪,在晨光沐浴的大榕树下,早早就聚集了一大群拿着长枪短炮的大师,一个老农牵着一头牛,亦农妇担着一对桶。 在人造烟雾衬托出的氛围里走来走去,展示出一幅劳动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朴生活画面。
镜头前这个貌似远古时代的诗情画意,呈现在现代这个无需吝啬胶卷的数码时代,大师们的相机发出机关枪一样的快门声,劈里啪啦此起彼伏。
古往今来,人们都有一种回归山水田园融入自然生活的向往,
看远山如黛,沐明月星汉。闻草木幽香,听溪水潺潺,蛐虫唧唧。何尝不是每一个生活在大城市高楼大厦里的现代人的追求。杨家溪大榕树下每天所演绎的那个场景,不过是人们各种理想境界中的一种而已。
霞浦的海景滩涂,近年来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摄影家前往。和霞浦沿海巨大的海景滩涂相比,杨家溪不过是凤毛麟角之一。但却是每一个来霞浦的摄影人必来的一个地点。以至于有人说,每天成百上千的摄影人来到这里,站在同一个机位,以相同的视角拍摄着被别人无数次拍摄过的东西,每天都在量产成千上千幅同一个场景同一个题材的摄影“大作”。
这点上我就不苟同。有人拍风景,有人拍风光,风景只是到此一游,风光则是风景与光影的优美组合。风景是静止的,光线则是时刻在变,加上行云流水般的仙雾缭绕,还有人物在画面中不同的造型和位置。就有无数个构图,加上相机镜头不同的焦段,加上左右高低一米之距的机位,得到的角度和背景都是不同的。如此多的变幻莫测在你眼里只是一个画面,证明你只是一个囫囵吞枣的到此一游。
即使是对于沉浸于快门感和到此一游的朋友,至少这个画面是属于他自己拍回来的。所以不管你是不是到此一游中的一员,都不应该说这样的话。每个人追求的快乐不同,喜欢就好。
小隐于野,大隐于市是中国道家哲学思想。有人理解为闲逸潇洒的生活不一定要到林泉野径中才能得到,更高层次的隐逸生活是在都市繁华之中能独善其身,找到一份宁静。还有更深的理解则是说的是那些所谓看破红尘隐居于山林是只是形式上的“隐”而已,真正到达物我两忘的心境,是无论身处山野田园或是市井街道乃至官至朝中,都是大智若愚、淡然处之,这才是真正的隐者。
做回山里人,与山野为邻,忘却世事,沉湎绿野仙踪。却更是许多现代人疏解日常工作和生活压力的一种方式。
想拍杨家溪不用太早,因为榕树后面的山比较高,太阳快九点才露出了,如果你是个影友,又是自驾前往,可以在其他地方拍了早上霞浦滩涂的日出再开车过去。还有就是阴天就不要过去了。有太阳和没太阳的景致是天壤之别。
我们都是自己带着烟饼,运气好的话,就错开那些摄影团,单独请两位老人家当模特,不然机关枪一样的快门声,会让我感觉深陷重围。杨家溪距离霞浦县城有点远,不过好在现在导航方便,大家按点直接导航过去就可以 。霞浦周围还有很多值得亦游亦摄的好风景。当地海鲜也不错。即使自驾,也最好请个当地向导,因为自己知道路线,也搞不懂潮汐的起落。我这些年出游,习惯记录GPS轨迹,需要GPS线路轨迹的可以留言给我。
以上图文为本人原创,未经许可请勿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