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外国博主在中国旅游有多卷”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围观当地山歌歌王对歌、感受传统壮乡文化、寻味乡间特色美食、体验一块钱的公益绿皮火车和农贸集市……越来越多在中国的老外深入到田间地头,将镜头对准中国广袤乡村的大好河山,掀起了一股中国乡村游热潮。
老外为何选择中国乡村“深度游”?老外眼中的中国乡村是什么样的呢?
来听听他们的答案。
“中国式rap battle让我大开眼界”
来自英国的情侣博主Nico和Jack深入中国广西河池市的壮乡村落,和70岁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刘三姐歌谣”传承人“歌王”谢庆良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中秋节,共同探寻中国传统壮族山歌文化的独特魅力。
他们正好遇上了当地热闹的中秋庆祝活动,身怀绝技、能歌善舞的山歌艺术家们齐聚一堂,以山歌对唱的形式传递祝福与喜悦。
谢歌王还给Nico和Jack展示了对歌文化在现代科技助力下的新形态——微信群对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山歌爱好者们将传统的线下歌墟对歌转移到了线上,随时随地都能约上群友对上一段。他们所有的歌词内容都是即兴发挥,创作主题包罗万象,Nico惊叹道:这就像是一场Rap battle!
谢老师和他今晚的网络歌友,似乎让这种古老艺术形式插上数字的翅膀。我很喜欢他们不仅在交朋友,建立一个团体,而且他们在分享他们的热情。
Nico: But the Laoshi and tonight's virtual partner, seem to have given this ancient artform a digital twist. Everyone can sing together in the WeChat group. And I just love that not only are they making friends and building a community, but they're sharing their passions.
从来没有体验过山歌对歌的Nico和Jack完全被这种以歌对话传情、生活与艺术高度结合的中国传统文化所打动。而这份感动,也通过他们的视频,被全世界的网友看见:
来源:youtube
“今天坐完这列公益火车
我觉得中国很发达”
斯洛伐克姑娘马佳则专程来到湖南麻阳县,深度体验了7266次绿皮火车。应乡村发展需要,铁路部门在出行不便的乡村边远地区开设了票价低、站站停、速度慢的公益性旅客列车。7266正是其中一趟。马佳所购买的车票票价仅7元。马佳感叹道:中国居然有几块钱的火车,这太便宜了!而且这趟火车也不算慢车吧,因为它的速度也和我们国家最快的火车一样”。
在这趟火车上,马佳遇见了很多当地农民:正值秋收时节,当地农户肩上挑着当季特色农产山货,乘坐这趟火车从“湖南水果之乡“麻阳到吉首农贸市场赶集。她也第一次看到在火车上的直播:热心的列车员们因为见乡亲们卖货辛苦,于是通过视频号直播的形式帮助农民们把家乡特色农产品推广到全国各地。这一趟火车虽没有很高的速度,但处处体现了“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民生温度。
马佳:我也觉得评价一个国家不能只看最有钱的一部分人的生活水平怎么样,而是看这个国家偏远地区人生活怎么样。今天坐完这列公益火车,我从心里觉得,中国真的很发达。
在马佳视频的评论区里,网友们也纷纷点赞这份温度。
“这个小小村庄里
处处可见互联网的身影”
这次来到福建漳州贡鸭山村,来自德国的吴雨翔很兴奋,因为他可是“地地道道的福建厦门小伙“,2012年来到中国学习的他在厦门居住了9年。曾在中国多个城市尝遍各地特色美食的他,这次想尝试点不一样的“乡村味道”。
贡鸭山村常住人口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福建其他城市,如漳州、厦门等,因为当地生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许多外地人在这里一住就是好几个月。村支书也为这些外地来的游客们建立了一个微信群,群名就叫“第五小组”。而“第五小组”成员也在美丽乡村建设、传统民宿改造、基础设施完善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虽然只在这里度过了短暂的24小时,但贡鸭山村居民的热情让吴雨翔觉得很温暖,“大家仿佛都把我当成了这里的人”,他和“第五小组”的新朋友一起吃当地早餐、钓鱼、逛森林公园、做晚饭。
第二天早上七点,吴雨翔在屋外的喧闹声中醒来,发现门外居然摆起了一个“无人菜摊”。一大早,村民将自家种植的蔬菜打包好、标上价格,摆放在菜摊上,顾客们自行选购、自主扫码付款。吴雨翔也为居民之间的深度信任关系而赞叹:“这个菜摊居然是无人的,你只要微信扫一下付款就可以拿菜走!”
吴雨翔:我看到这样一个几百个人的小村庄,都在用互联网技术推广自己的产品,why not? I would do the same!
在这些老外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无处不在的中国乡村之美:除了风景美,更是体现在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邻里和谐的热情美、互帮互助的文明美、勤劳耕耘的淳朴美……
中国地大物博,乡村的发展也呈现出百千种姿态。在未来,也定会吸引到来自全世界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