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甘肃单元】
丝路古道文脉兴
“通过数字敦煌3D全息展示平台,看到了莫高窟极具代表性的第45窟整窟的7身唐代原作彩塑,仿佛走进了敦煌……”7月28日上午,大家在“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北京)甘肃单元“丝路古道文脉兴”板块参观后,深有感触地说。
9月27日,“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开幕,甘肃单元中的“丝路古道文脉兴”板块,集中展示了甘肃省十年来保护传承的以敦煌文化、长城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赓续弘扬以“两点一存”、长征会师为代表的革命文化,创新发展以《读者》杂志、《丝路花雨》为代表的现代文化的生动实践。
《丝路花雨》剧照。(本文图片由承展方提供)
从千年敦煌古韵,到嘉峪雄关;从革命年代的铁血西征,到改革大潮中的“《读者》现象”……甘肃,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创新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走进甘肃单元“丝路古道文脉兴”板块,宛如一炳“如意”的甘肃版图上,详细标注了甘肃部分文化古迹分布,由南向北逐一醒目呈现了成县西狭颂摩崖石刻、天水麦积山石窟、庆阳北石窟寺、夏河拉卜楞寺、兰州黄河铁桥、永靖炳灵寺石窟、武威文庙、张掖大佛寺、嘉峪关关城、瓜州锁阳城遗址、敦煌莫高窟、敦煌玉门关遗址。
甘肃是历史文化的富集地,现有不可移动文物近1.7万处、世界文化遗产7处,天水麦积山被誉为东方雕塑馆,武威白塔寺是西藏回归祖国版图的历史见证,武威出土的铜奔马被选为中国旅游标志,“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道教名山”崆峒山都极具盛名。这些文化不仅是甘肃人民的骄傲,几千年来也一直影响滋润着一代代陇原儿女,赋予了陇原这片土地独特的人文气质,孕育了勤奋质朴、吃苦耐劳、坚忍执着、百折不挠的陇人品格,“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也源远流长。
2021年9月,文博会《相约敦煌》文艺演出现场。
近年来,甘肃扎实推进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建设。明确“十四五”时期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重点任务,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长城、长征、黄河三大国家文化公园。
“丝路古风,雄关神韵。”在展览的一组图片中,号称“天下第一雄关”的嘉峪关关城雄伟壮阔,气势磅礴,吸引观展者驻足、拍照、合影。
“这个真有趣,大气磅礴,我还想手绘一次。”在《我在敦煌画壁画》互动环节,莫高壁画爱好者反复体验壁画绘制过程,爱不释手。为了增强互动性,“丝路古道文脉兴”板块设置了互动环节,参展者可以为壁画线稿重新上色,体验壁画绘制过程,创作属于自己的敦煌壁画作品,感受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艺术之美。
甘肃是现代文化的创新地,文学艺术等优秀文化成果不断涌现,舞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被誉为中国民族舞剧的典范,《读者》杂志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形成了独特的“甘肃文化现象”。现代文化的创新和繁荣充分展示了甘肃人民不畏艰难、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宝贵品质。
“十三五”以来,甘肃坚持守正创新,深入挖掘整理全省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和新时代甘肃精神,文艺创作不断推陈出新。先后打造《“两弹一星”》组歌、《血色高台》、《肝胆祁连》等一批富有甘肃特色、彰显甘肃精神、呈现中华民族精神图谱的文艺精品力作。
此外,甘肃连续成功举办五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以及公祭伏羲大典等节会,为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合作交流、民心相通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
甘肃省部分文化古迹分布图。
甘肃是红色文化的传承地,是一片红色热土。展览中,一组组图片生动展示了甘肃在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所作出的成绩。近年来,甘肃省推动全省革命文物系统性、整体性保护,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综合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共投入文物保护资金2.08亿元,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项目72个,修复、数字化及预防性保护项目39个,特别是积极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建设,62个革命文物保护展示利用项目稳步实施。争取近5亿元资金用于保障纪念馆免费开放,投入2300万元实施了19个纪念馆陈列展览改造提升,举办革命类基本陈列展览131个、临时展览191个,开展各类专题教育活动8100多场次,接待观众近1亿人次,革命类场馆已成为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会宁、南梁、哈达铺等已成为知名红色旅游品牌。(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郭秀睿)
来源: 新甘肃客户端
编辑:王学香 责编:朱旺 校审:徐敏之
往期荐读
国家卫健委:9月28日新增本土“106+526”(甘肃0+1)
速看!国庆假期来兰、出兰人员铁路出行最新要求
取景新时代︱从“梦”中驶来
9月28日甘肃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