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景点众多,有瘦西湖、个园、何园、东关街等,这其中有个并不起眼的景点——史公祠,见证着明朝末年忠臣史可法的铮铮铁骨。
史可法纪念馆
史可法纪念馆
史可法早年意气风发,但却遭魏忠贤等宦官的陷害,始终仕途不顺。这时清军入关,农民起义爆发,史可法主动请命去前线御敌,却增加了宦官集团的嚣张气焰,他们押军粮,扣士兵,想法设法地刁难史可法。十几万大军兵临扬州城下,史可法却只有一万士卒,他本可以自己逃跑活命,却非但不逃跑,还将自己的家人也编入军队,誓与扬州共存亡。但终究寡不敌众,扬州城破,史可法拔剑自刎,却被部下拦住。因不忍清军乱杀无辜,史可法不顾将士的阻拦,站了出来。面对威逼利诱,史可法始终拒降,最终被清兵杀害。
其实,我并不喜欢清官,也不喜欢忠臣。因为我一直觉得好多忠臣清官,仅仅是在精神上给后人留下了值得学习的东西,在客观上没什么用,仅仅是自己清者自清流芳百世。但至少史可法,是条铁骨铮铮的好汉,死得硬气,有尊严。在他死后,清兵大开杀戒,“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无论是妇女老人,还是士兵平民,都难逃惨遭杀戮的悲剧。那些翻越城墙逃跑的,要么就是被摔死摔残,要么就是被清兵抓住,一顿毒打或者砍杀。能留下性命的,只有那些为清兵打扫卫生、洗衣做饭的人。
短短十天,扬州城被抢劫一空,尸横遍野,血流满地,房屋被烧毁殆尽。当时有一个叫王秀楚的人目睹并逃脱了此次劫难,后来他写了一本书叫《扬州十日记》,里边写的都是他亲见亲闻的清兵大屠杀的暴行。据当时人们统计,大约有八十万人在这次屠杀中丧命。八十万扬州百姓,一人打一拳也够清兵受的,就这么白白等着被杀?持续十天的屠杀,没有看到一例战俘奋起反抗,出奇的顺从、安静、麻木,这让刽子手们吃惊,80万百姓俯首顺服。但是,既然站着死也是死,跪着死也是死,为什么要死得这么窝囊??
然而这么窝囊的事并不罕见。在“扬州十日”之前,明朝由盛转衰的分割点——“土木堡事件”同样如此。1449年2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领也先遣使2000余人贡马,向明朝政府邀赏,由于宦官王振不肯多给赏赐,没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就挑起事端。当年7月,统率各部,分四路大举向内地骚扰。在宦官王振的鼓动下,明英宗决定率50万大军御驾亲征。仅用了三天时间,7月17日,明英宗和王振就带着50万临时拼凑起来的队伍出发了。3天,50万人,可以想象出当时的慌乱。出发前只把北京交给弟弟朱祁钰留守,也不管敌情如何,也不商量作战方略,连后勤保障都没安排好。一切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随征的文武大臣却不使参预军政事务,军内乱成一片。前方惨败的消息传来,50万明军惊慌撤退,狼狈逃到土木堡,被也先的3万人团团围住。
土木堡遗址
土木堡遗址
然而土木堡地高无水,50万明军在这里耗了三天两夜,所有人渴得发狂。既然渴得发狂,甚至再不喝水就会要命的地步,那就不要忍了。毕竟明军50万人,也先只有3万人,你就是横下一条心,豁出去猛冲,也能杀出条血路。10个人打一个人,还富裕十万人呢。而且这个地方离北京也不算远,但凡有点勇气,也不至于被困在土木堡。可我们的明军就是不敢突围,拿出了自己超强的忍耐力,虽然渴得要死,但就是没有突围的胆量。最终,明朝领导中计,致使瓦剌军四面围攻,骑兵蹂阵而入,挥长刀砍杀明军,明军死伤惨重。明英宗与亲兵乘车突围,后来被俘。明朝50万大军,死伤过半。这次战役,明史上称为“土木之败”。这也是中国军队在与外敌军队战斗中失败最惨重的一场败仗,连最高领导人都被活捉了。
1720年就有西方观察家一针见血第指出:“中国的一切富足,浮华与礼仪,政体与衙门,生产与贸易,与欧洲相比又算得了什么?中国的强大不过是一个错觉。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三万英国或德国步兵加上一万名骑兵,只要指挥得当,就能打败中国的全部军队。”
都说日本侵略中国,可为什么日本一直盯死中国?其实日本第一个盯上的并非中国,而是俄罗斯。1904年到1905年间的日俄战争,日本和俄罗斯帝国为了争夺中国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控制权,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列强之间战争,战争以俄罗斯帝国的失败而告终。但是在二战之中,无论是30年代的张鼓峰和诺门坎,还是1945年的苏联大反攻,日本人非但没有得到半分便宜,还被苏联最后一次打得满地找牙。到了冷战时期,日本也受到苏联远程轰炸机、坦克群以及太平洋舰队实实在在的威胁。俄罗斯有句谚语:镜子越擦越明,日本人不打不行。越窝囊,越受人欺负。
明英宗
明英宗
“扬州十日”和“土木堡之变”都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值得我们深深的反思,面临血腥杀戮,为什么会出现如此麻木和束手就擒的原因。反思、正视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进化的需要。中国人,请硬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