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庙门上面,直接建起的楼就是“魁星楼 ”。我翻网资料,发现魁星楼原名是忠孝楼,里面供奉着魁星,是帮文昌点状元的神。我理解这个楼之所以取名为忠孝楼,是在说明成为状元的人自身要具备的条件。普天下虽有万千读书人,但若不能为国家尽忠,不能对父母尽孝,恐怕连参加状元考试的资格都没有,魁星爷更是不会点到他身上的。自古以来,有孝道的人才能对国家尽忠,为国家尽忠的人才能被朝廷录用。何为“教”,单从文字的构成看,“孝”的人有文化才能称之为 “教”,“忠孝”二字也更能将文昌的忠君与孝悌直接地展现出来,“忠孝楼”也因此得名。后来,因为里面的魁星像,就直接改成魁星楼了。
现在,魁星楼两侧的回廊里挂满了各地学子高中后送来的锦旗,赞扬之词各不相同,但都渗透着学子对文昌、魁星庇佑自己的感激之情。
小时候祖母告诉我,魁星爷才高八斗,但奇丑无比,这些年走访全国各地的魁星楼,果然如此。七曲山大庙魁星楼殿内的魁星爷面目狰狞,但如从艺术的角度讲,不失为考究之作。大学毕业后我去西安考察,到过那儿的碑林,买过一张构思奇特的拓片,“正身修身,克己复礼,魁星点斗,独占鳌头”十六字巧妙融合成一幅魁星像。才智过人的魁星为何相貌如此丑陋呢?
魁星,本为奎星,据说是文昌主管文运时的执行官。根据民间传说,魁星爷生前长相奇丑,满脸是斑,还是跛脚。一种说法是他并不因相貌丑陋而气馁,发愤用功,在科举中高中。皇帝殿试时问他为何满脸是斑,他答:“麻面满天星”;问他为何跛脚,他答:“独脚跳龙门”。皇帝十分欣赏他的睿智,就录取了他。另一种说法是,魁星爷生前虽满腹学问,可惜每考必败,便悲愤得投河自杀,岂料被鳖鱼救起,升天成了魁星。“魁”有“第一”的意思,比如最美丽的女子被称为“花魁”,魁星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当地人说起魁星爷灵验的事儿,更是如数家珍,我就听说过一个有些蹊跷的事。“文革’时期,曾有两个人把魁星像运出,并从头的地方折断,打算拿去炼铁。当车开到“水观音” 时翻了,后来,两家出生的孩子,用当地的话讲,一个是瓜娃子,一个是趴娃子,就是我们俗称的脑瘫和瘸子。通过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毁物是人的天性,孩童的无知是不知贵重,待到学习之后,懂得事物有贵贱之分,就不会乱砸东西了,由此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才能致用,这也是最关键的。
人们一般喜欢“才貌双全”,而魁星却恰恰不兼得。我想,古人是想告诫后人,相貌和才学之问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刻苦攻读,人人皆可知书明理。
近几年,有人提出了魁星和文昌是同一个神的说法。我个人认为,这不合理。文昌帝掌管科举考生的禄籍,身边有神帮忙是合乎情理的。魁星是护法神,专门替文昌点状元。按中国神话传说中塑造形象的习惯,文昌帝君没有固定的一映可能性很小。我猜,百姓可能更关注是谁点了状元,就将两位神混淆了。
还有些学者质疑魁星楼比正殿高的问题,我认为这是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我十七岁去大成殿参拜孔子,听介绍说大成殿仅比故官太和殿矮一米,我就对此心存疑虑,因为我曾经分别在两殿写生,视觉效果上明显感觉太和殿比大成殿要高出很多。后来,我对此专门作了比较研究,发现太和殿殿高26.92米,连同台基通高35.05米,殿下为高 8.13米的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而大成殿,殿高 24.8米,坐落在
2.1 米高的殿基上,通高仅为 26.9米,不算合基的话,孔子的大成殿仅比故宫的太和殿矮2.12 米,算合基的话,大成殿要比太和殿矮 8.15米,而并不是大家一直认为的一米之差。由此已经可见古代建筑中是遵循高低有序的道理,并以此来反映地位与权力之差。按此推理,魁星楼若比文昌正殿高本身已是不合理的。而质疑魁星楼比正殿高的人,应是没有深入研究,忽略了合基的问题。
我实地测量过,魁星楼高 14米,正殿高11.6米,而正殿下的山基高 6.75米,从地面算,正殿通高达到 18.35米,由此得出正殿比魁星楼高 4.35米。虽然建筑高度是魁星楼比较高,但是正殿是以山为基而建,因此这种质疑其实是没有多大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