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座城市有它历史的一面,也有它最文艺的一面,被江湖所“包围”的武汉也不例外。提到武汉最文艺的地方,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昙华林。1861年汉口开埠后,昙华林一带逐渐形成华洋杂处、比邻而居的地域特色。但这条街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而今,穿行在昙华林蜿蜒的小巷深处,数十处百年以上的近代历史建筑尽收眼底,这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同时,昙华林深处的老武汉生活也成为不少街头摄影师们的灵感创作。在打扰居民生活的前提下,镜头里的昙华林除了文艺,还有烟火气。
在很早之前,就听闻武汉是一个“大火炉”,但实际上每座城市到了夏天都很热。狭窄的巷子里,一户人家敞着大门,一个光着膀子的男人坐在门前,虽然无法判断他在做什么,但这一景让我感到生活深处的简单、质朴。
就像是当我走在昙华林那条主街上,看到穿着精致的年轻人的时候,我依然是知道在这文艺风景的另一面,还有生活的另一面。
六月的最后一天,武汉放晴,在连续暴雨、阴天的“袭击下”,阳光的出现显得十分“久违”。随意找一条巷子走进去,便可见文艺之外的生活景象。虽说文艺也是生活的一种现象,但眼前的这一景观,更能打动我。比起纯粹的文艺与清新,我更喜欢烟火与朴实。
昙华林虽是武汉最文艺的一片街区之一,吸引许多游客前来打卡、拍照,但昙华林依旧是住着不少老住户,大多是以老人家为主。他们生活清闲、简单,就在这小巷子度过自己余生时光。走到这里,你会发现时光像是穿梭了一般,有一种与当下环境不符的错觉。
有人说,这里是惟一可以穿越时空回望千年老武昌的处所。 巷子里是老武昌的生活,不文艺,却真实,没有精致小店和花花草草,以烟火气将我打动。不可否认,我无法招架一切烟火气,它们是城市的一部分,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历史中的一部分。
如果说,外面的昙华林是文艺的、小资的、清新的,那么深处的昙华林则是市井的、破旧、烟火的。这形成了两个不同的世界,一个是打卡胜地,一个是居民生活。偏偏后者将我深深吸引,因为历史、岁月和记忆,深处的昙华林沉静、内敛、平和、不争不抢。
近期,武汉暴雨连连,晴空万里甚是少见。可一旦遇上好天气,巷子里可就是“琳琅满目”的被套、衣服、凉席......它们无需摆弄,便是风景。
哪怕是看到再普通不过的窗户,在阳光的照射下,都能温暖生活都一角。都说武汉人脾气大、嗓门大,但其实武汉人也很温柔,文艺。
历史上,昙华林街区有“一湖三山”之说,即北临沙湖,西靠凤凰山,怀抱花园山和螃蟹岬。现存的历史建筑大多依山而建或散布于三座山体之间,营造了自然宜人的氛围。在老房子与植植物之间,古老的街巷具有难以名状的美。
拾阶而上,杂草丛生,但这里充满人烟。昙华林的周边巷子里有太多治愈人心的小景,这些景致并非是刻意为之,它们总能将我深深吸引。
走在巷子里,还可见许多古老建筑,这些建筑都是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或名人故居,或公馆,或是其他用途的建筑。其中有一些建筑改造为咖啡馆、博物馆等,也有的紧闭大门,将历史封存,却依旧在岁月中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