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苏州河旅游水上航线开通试运营引发市民热议。坐在苏州河游船上,能看到哪些动人风景?上海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工业遗产摄影大赛优秀作品展9月29日在普陀区文化馆一楼城市创艺空间开幕,这些作品向广大市民展现了黄浦江、苏州河沿岸的工业遗产,在展览图片说明上,还细心标注了它们的所在点位。
一张张照片串联出“一江一河”的游览路线图,透过这些蕴含情感的镜头,可以看到这些珍贵工业遗存的改造、更新与现状,也引发如何将“工业锈带”打造成“生活秀带”的更多思考。
文旅融合,记录人民城市之美
黄浦江、苏州河沿岸的工业发展是上海近代工业发展的先驱。数据显示,曾经,沿“一江一河”两岸呈连续带形分布的工业遗产数量占全市总数的70%。
此次摄影展以黄浦江、苏州河为脉络,黄浦江沿岸作品展示从崇明、宝山跨越杨浦、浦东、虹口、黄浦、徐汇、闵行直到松江;苏州河则从虹口起,途经黄浦、静安、普陀、长宁直至青浦。通过作品,观众可以看到杨树浦发电厂内部、2014年大桥下繁忙的立丰船厂、带着岁月痕迹的老设备;也能看到抓煤用的大抓斗成了江边独特的雕塑风景,船厂码头的钻焊平台变成亲水的露天广场,以及具有工业艺术风格的滨江公共空间……
大体量工业遗产富有视觉冲击力,串起“一江一河”游览的路线图。从昔日“工业锈带”变成如今“生活秀带”的风景变迁,令人感叹人民城市的美好。“我们对工业遗产特别有感情”,普陀区文化馆馆长钟经纬介绍,普陀区积极参与主办“一江一河”沿岸工业遗产摄影大赛,并举行此次优秀作品展,正是因为普陀区对于苏州河具有别样情怀。普陀区拥有着上海中心城区一半的苏州河岸线,总长21公里,约等于半程马拉松的长度。为此,普陀区打造“半马苏河”文化品牌,本次摄影大赛优秀作品展也是2022年第二届“半马苏河”文化旅游节的重点活动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最后设计了一个小彩蛋,在“岁月回眸”板块,展出了知名摄影师陆元敏的14幅苏州河摄影作品。他从1991年开始拍摄苏州河畔居民的普通生活、生产场景,这些照片记录了苏州河沿岸从工作场景变成滨水景观地带的悠悠过往。
工业遗产留存改造,焕发生命力
“像这样的工业遗址拍照好看,但是否还有留存使用价值?”面对记者的疑问,特地赶来观展的筑境设计上海公司总建筑师许谦禁不住想起,在北京冬奥会上,令全球观众惊艳的首钢滑雪大跳台。这一大跳台正是由他们参与改造设计,在保留工业遗址完整性的基础上,又让它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城市更新中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不应该是静态的保护,而应该思考它能够装载哪些功能,同时也要想办法保护下那些非物质性的遗产,比如工艺流程、工人的口述历史等。”
市群艺馆原副馆长、市政协委员吴榕美表示,赛事不仅得到众多单位支持,市民们也用踊跃参与,表达了他们对工业遗产记忆的追寻以及对城市的热爱。“我们希望更多的市民参与工业遗产的保护,共同为城市历史留下更多影像资料。”
此次大赛面向全市摄影工作者、爱好者和广大市民征集摄影作品和短视频作品,共征集作品2876件、8426张。经过上海市摄影家协会组织专家团队甄选、评审,评选出优秀摄影作品30件,入展作品120件,优秀短视频作品5部。入展作品在关注艺术性的基础上,涵盖了大多数不同区域的工业遗产景观。钟经纬表示,大赛引起了广大市民对工业遗产的关注,也意在通过展览引起大家对城市转型发展过程中该如何保存这些工业遗产的思考。
展览中,一组《永安栈房旧址正在被改建为世界技能博物馆》作品引人注目,它记录了杨浦滨江从“工业锈带”向“生活秀带”转型中的状态。为了拍到心目中空无一人、积蓄力量的工地画面,上海摄影家协会理事夏云鹏从十几公里外的地方赶过来,一直蹲守到所有工人下班。这组照片里,有一张是约四年前拍摄的,就在前几天,他又去记录了那里的最新状态。“我生长在杨浦,对这里感情很深,也一直在用创作关注着杨浦滨江的变化历程。”夏云鹏介绍,永安栈房旧址离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只有100多米。就在9月27日,中国上海获得2026年世界技能大赛主办权,举办地之一,就在未来改造完工的世界技能博物馆中。“看着它一点点蜕变,从废弃的工业锈带逐步成为世界级赛事的舞台,我心里特别有自豪感。”
一幅幅痕迹斑驳的工业废墟照片,也在提醒着观众,还有这些工业遗存在等待被关注和讨论。如何对它们进行合理改造再利用,使其在城市发展中重新焕发生命力,也是留给大众共同的思考。
此次展览由上海市民文化节指导委员会、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指导,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摄影家协会、普陀区文旅局主办,普陀区文化馆承办。展览将延续至10月28日,观众可持48小时核酸阴性报告进入展馆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