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滑竿”就是“践踏他人尊严”?躲在屏幕后,操着手中的键盘,站在道德制高点,伪装成“圣母”,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网络暴力何日方休?
并不是所有键盘侠们的道德评判都是出自正义,也不是所有的圣母心都能带来公平。
被践踏尊严?轿夫:我快失业了。
“大家都生而为人,你凭什么花钱践踏别人的尊严?”
近日,一位旅游博主在重庆景区游玩时,坐了一次当地特色的“滑竿”,却被一群键盘侠们网暴,称其为“践踏他人尊严”!
在键盘侠们的“伸张正义”之下,事情终于有了重大进展:该景区的68名滑竿师傅几近失业,在原本的旅游旺季却失去了大量客源。究其原因,是游客害怕被网暴,不敢坐了。而这68名师傅养家糊口的生计就此出现了危机。更有轿夫叫苦“我快失业了。”
利用未成年人牟利?孩子:我不想回家
2017年,一家成都俱乐部内几个未成年人在六角笼里“打表演赛”的视频被曝光:
果不其然引来了众多键盘侠们的口诛笔伐。
“这是在利用未成年人牟利!”
“未成年人不该沦为大人圈钱的工具!”
一时间,这家俱乐部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在无数键盘侠的群情激奋中,当地政府出面,把该俱乐部的12名孩子们接走了。
但是,孩子们自己并不想离开俱乐部,不想回家,他们痛哭流涕,拒绝签字。
当场有工作人员质问:“你们征求孩子的意愿了么?”,但是,无人回答。
原来,这些孩子都来自当时的贫困地区,不少还是孤儿。如果他们回到家乡,就只有放牛、放羊、种地、吃土豆洋芋这样的生活。而在俱乐部,他们终于有了一丝希望:通过刻苦的锻炼,成为一名自食其力的格斗竞技者。
但是可惜,说这话的孩子被带走后,再也没能回到俱乐部。
父母求助:女儿患罕见病!键盘侠:孩子就是被你们虐死的!
同样发生在2017年,河南太康的一对农民夫妇通过网络平台向社会募捐,他们三岁的女儿王凤雅患上了一种罕见病。网友们纷纷掏钱捐助。原本是一件好事,没想到事情往另一个极端发展了。
几个月后,小凤雅未能战胜病魔离开了人间。对于她的家庭来说,本是一个严重的打击,但更加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有知名大V在微博上实名举报,说小凤雅的父母收到15万捐款后,没有给女儿治病,而是给儿子做了唇腭裂手术,从而导致小凤雅无法得到医治而死亡。
“诈捐”、“虐童”、“重男轻女”种种严厉的职责纷至沓来,简直要淹没了这个家庭!还不等当事人回应,网络暴力就把他们在社会舆论上判处了死刑。小风雅的父母每天都能接到数十条辱骂短信。
而真实的情况是,小凤雅家属筹款目标15万,实际收到3.8636万的捐款,这些钱基本都用在了女儿凤雅的治疗上。同时,凤雅的弟弟有唇裂,通过另外一家基金会资助,带去了北京的医院看病。某些“键盘侠”只是看到了凤雅母亲的截图,就主观臆断为凤雅父母挪用小凤雅的捐款,从而掀起了讨伐风暴。
女顾客多给快递小哥200元感谢费,却被网暴致死!
在上海人民禁足期间,以为女顾客给独居的父亲点了快递送菜。快递小哥不辱使命,穿越27公里,走了四个小时,直到凌晨才把这份救命菜送到老人手上。
女顾客千恩万谢,提出给快递小哥转账,都被快递小哥拒绝了。最后,女顾客给小哥充值了200元话费。
本来是一件困难时期相互帮助,相互理解的暖心温情故事,却随着键盘侠们的笔风,开始偏向了另外的方向。
连给钱给少了,都会被人批评。女顾客开始在网上给自己澄清:自己带孩子没有收入,老公公司最近发不出工资,孩子要养、房贷要还,能给小哥200元,也是量力而为。
甚至连快递小哥也出面澄清,呼吁不要网暴女顾客。
但键盘侠们依旧不依不饶,甚至人肉到了女顾客的个人隐私,开始大肆传播。
最终,这名女顾客不堪网络暴力,跳楼自杀。
一场温暖的故事,变成了血淋淋的“谋杀”。
“圣母心”泛滥就网暴他人!网络暴力何日方休?
在如今网络与现实交融互通的时代,我们任何人的举动都有可能会出现到网络上,而躲在屏幕后面的“键盘侠”们会用放大镜来审视一番。但凡有机会能够激起他们的“圣母心”,则会瞬间激活他们的“网络喷子”模式。无论是出于多么美好的初心,都有可能造成他人更深的伤害。
究竟是什么激起他们的“圣母心”呢?是认知与现实的脱轨,是只关心视线范围内的表象。或者说,是只愿意相信自己坚持的“真相”,而全然不顾事情的原委,便开始以道德绑架、言语攻击、人肉搜索、公开他人信息等行为进行攻击。
这种形式的网络暴力,通常会产生这三种不良影响:
1、混淆真假概念。例如把劳动交换曲解为践踏尊严,让对方在道德谴责上败下阵来。
2、侵犯他人权益,曝光他人信息。上海的那名女顾客就是忍受不了无休止的网暴,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3、影响道德价值观。这点对社会的不良影响更大,在以上故事中,并不是只有故事中的人物才是受害者,有可能受害者就是同样在网络上的你我。当我们浏览到这些信息的时候,当我们被他们的舆论所诱导的时候,在我们潜意识中,或多或少的都会被他们带节奏。久而久之,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都有可能因此动摇。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言论自由也有边界
为了遏制网络暴力的乱象,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国家出台了《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在这一法规管理之下,伪造信息、恶意评论、私信轰炸、人肉搜索等网络暴力都会受到相应的制裁。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要用法治这个“鞘”把网暴的“刀”收起来!
在抵制网络暴力的行动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参与者。
在重庆的景区里,有新的游客勇于乘坐“滑竿”,师傅们不必再担心失业了;
那些表演格斗的未成年人们都被送进了学校或体校,等到18岁他们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回到俱乐部;
小凤雅的父母,也接受了警方的调查,并澄清了身上的不白之冤。尽管每天仍会收到数十条辱骂短信。
而上海的那位女顾客,却永远地离开她的家人,连警方都表示取证很困难……
理义之怒不可无,血气之怒不可失控。
无论遇到何种网络信息,我们都要再三思索,切勿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职责他人,区分“圣母们”的真实意图,当心某些“键盘侠”乱带节奏,清朗的网络环境需要你我共建,勇于对网络暴力说不!
作者:方骥 校稿编辑: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