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厌倦了过忙碌的都市生活,反倒开始对静谧的隐匿于深山老林中的生活产生了向往。正因为如此,有些人便抓住商机,组织有此向往的人到深山老林中去过所谓的隐士体验生活。而每每这个时候,在选择可以用于归隐的深山老林时,不少人便会不由自主地将目光投射到著名的终南山上。那么,选择归隐终南山后,这些所谓的隐士真获得了宁静?真相实在太可笑!如果你也想知道其中的真相的话,那就不要再犹豫了。赶紧继续往下阅读,这样才能找到你想找到的答案哦!
一、古代有名的隐士陶渊明
提及我国著名的隐士,相信不少人肯定会立即想到生活在我国古代的陶渊明。他为了做到不为五斗米折腰,心甘情愿地辞官归隐田园。哪怕之后只能过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贫寒生活,他也并未感到后悔。相反,在过这样的生活的时候,他更多地是感觉惬意和安宁。如若不然的话,他又怎么有心情在过这种生活的时候写出闻名于后世的《归园田居》一诗呢?由此可见,生活在我国古代的陶渊明着实堪称是真正的隐士。
据说当时陶渊明之所以能够做到潜心于田园过着贫寒的生活,原因就在于他将在山林田园间所过的这种生活当成是一种修行。而且这种修行不光针对的是他的身体,更针对的是他的心灵。换句话说,陶渊明在修行期间,既注重修身,又注重修心。其中,修身使得他能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坚定的意志力,而修心则使得他能安于平凡,却又能在平凡中让自己变得不那么平凡。毕竟再怎么说,他是胸怀大志之人。若非在归隐期间做到了既修身又修心,哪里能做到真正的淡泊明志呢?
二、现代效仿陶渊明的那些隐士
其实在我国古代,称得上真正的隐士的人并非只有陶渊明一人。但能真正做到像陶渊明一样淡泊明志的,那就只能说是少之又少了。而受诸如陶渊明这样的真正隐士的影响,现代的很多人纷纷开始对归隐一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至于目前较为出名的归隐之地,则非终南山莫属。有资料显示,几乎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处于各个年龄段的人选择去终南山行归隐之举。之后,他们会效仿古代的隐士去做些看起来可能与现代化的生活较为有差异的举动。
比如说,他们会自行在山林间寻找木头,然后再以木头为燃料来生火取暖和做饭。再比如说,若是归隐之地的自然条件好的话,他们还会亲自开垦荒地并进行耕种,以期在归隐期间,能在食物方面做到自给自足。当然了,除了这些跟生存息息相关的事情之外,这些人还会忙于做一些效仿道士和神仙的打坐吐纳之举。看起来好像挺像那么一回事儿的,故而弄得很多人都以为,他们是真的醉心于归隐之事。那么,事情真的如此吗?其实,事情的真相还真的远非如此!如果不信的话,大可以看一场大雪过后,终南山上还会留下多少隐士。
有资料显示,那些自称是真正隐士的现代人,在归隐到终南山后不久,便经受了一场暴雪的考验。若是他们能经受得住这场考验,那或许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他们算得上是一位隐士。但让人感到好笑的是,这些人偏就没能接受得住考验。一场暴雪过后不久,这些原本归隐在终南山上的人便迫不及待地选择了离开终南山。原因很简单,大雪封山期间,本就没有多少野外生存技能的他们,哪里能轻松挺过这段特殊时期呢?尤其是对于那些曾经住惯了到了冬天就有暖气可用来取暖的房屋的人而言,归隐于山林期间,真真是一刻都忍受不住严寒的侵袭。
结语:
最终,这场大雪过后,仍能坚守在终南山上的人便所剩无几了。这足以让很多人看清楚一件事,那就是现代社会中存在的那些自称为隐士的人,多只有归隐的心思,而并不具备归隐的能力。甚至可以说,他们不过是一群不敢面对现实并企图通过归隐的方式来达到消极应对眼前所面临的困境的懦夫罢了。既如此,那在经受到暴雪的考验之后,会做出当逃兵的举动来,无疑就不会太让人感到震惊了。虽然这不能算是真正的隐士该经受的唯一考验,但起码来讲,连这样小小的考验都经受不住,哪里还配自称是真正的隐士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