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银经典点说高考作文:这,才是成熟的模样(记叙文)(2021年高考作文)
巴菲特:我的成功只不过是因为我是一颗“幸运的精子”。我的成功主要靠一个字,普通人往往做反了,读国学经典《论语》《道德经》也是一样,就一个字“慢”。做一只脚踏实地的“大笨象”。
昨晚做了个梦,我一个人走在路上,四周天气昏暗,浓雾重重。我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就径直朝前面走着,走着,突然前面出现一道门,门上挂着一把锁,我试着推却怎么都推不开,大喊也没人搭理我。环顾四周,都没有找到有什么可以帮助我越过这道门的物件,我于是像泄气的皮球瘫在地上......醒来后梦里很多事情都忘了,唯有那道门和那道锁以及周围的浓雾在脑海挥之不去,感觉那么遥远却又那么真切,但又不知这种感觉由何而来。彻底睡不着了,干脆读《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的文章,当读到《我们重新认识了“正确的价值”》有种“拨开浓雾见阳光”的清亮感。
梦中的门和锁,其实就是我们与梦想之间的一道障碍。如同我在梦中的表现,叫几声,推几下,环顾一眼四周就确定打不开门于是放弃了,我们很多人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遇到点难题挫折就偃旗息鼓。这两天听说“大道常在怀,银两自然来”,我一有空就读《道德经》,却一个字都看不进。苍天呀,我为什么要看这枯燥费脑的字符?就不能干点正常女人干的?就为了那虚无缥缈的梦想?这样一番挣扎后,又心存侥幸,因为这是我们普通人经常干的事情。没有人生来想做个普通人,我们每个人都有伟大的思想和平庸的想法,两者斗争中,经常是平庸想法占了上风,慢慢的于是我们就成了普通人,还用知足常乐来自我麻醉。
当你遇到被锁的门阻挡你前进的步伐时,你应该想到去寻找钥匙。有了钥匙,再坚固的锁,再厚重的门,你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越过。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了著名的二八定律:80%的收获,来自于20%的付出;80%的结果,归结于20%的原因。如果我们能够知道,产生80%收获的,究竟是哪20%的关键付出,那么我们就能事半功倍了。往往一个灵感,一份创意,一种坚持,就能走向成功。牛顿因为一颗落地的苹果产生灵感,于是有了万有引力定律;巴菲特就靠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以平均20%年化复利收益率一度成为世界首富。只要找对了钥匙,打开阻隔我们的门,梦想就离我们越来越近。那么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钥匙在哪?
刘先银经典点说《道德经》
【真题回放】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1)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每个人在特定时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在同一个时代,有人慨叹生不逢时,有人只愿安分随时,有人深感生逢其时、时不我待……
请以“论生逢其时”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瓜熟蒂落、羽翼丰满,这是草木鸟兽成熟的模样;但对我们而言,真正的成熟却不仅仅指身体的长成……
请以“这,才是成熟的模样”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审题与构思】北京卷作文题,依然保持原有形式,一议一叙,将选择权交给学生,充分张扬学生的写作个性,这是可以充分显示学生的写作能力的。
这两个作文题目,要写好,核心问题就是我。我的良师益友在哪里?我的榜样在哪里?我的力量在哪里?不仅以我的力量为榜样,而且以我的榜样为力量。我的完善、我的思想、我怎样成全自我,大家应该从这方面去考虑,把自己放进去,然后再放射出来,联系我和自然,我和读书,我和艺术,我和内心世界,我和社会,我和国家,所有的题目都自然会在笔中变化中流淌出来……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要在高考中得高分,必须有亮点,要使阅卷老师一看到就眼前一亮。如果没有太阳,至少有月亮,如果没有月亮至少有星星,如果没有星星,至少有一盏灯,如果没有灯火,那么有一点萤火虫的亮光也好,如果连这点亮点也没有,那你就与高分无缘了。
一定要注意处理好“外境”与“内在”。
先说第一个题目。
由“引言”“标题”和“要求”组成。
“引言”共两句,第一句“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每个人在特定时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前一分句波及“外境”,每个人的存在与成长都离不开时代,特定的时代。第二分句“每个人在特定时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波及到“内在”,同样特定的年代却有着不同的人生道路,这就是由人的“内在”决定的,什么样的“内在”决定什么样的人生。第二句,一个排比句,三个排比短句表现出三种人的“内在状态”:“慨叹生不逢时”,是对命运的哀叹,是一种悲观态度;“只愿安分随时”,指安守本分,顺随时俗。指处在各种环境中都能安然自得,满足现状,是一种自由非自主的状态;第三种,“深感生逢其时、时不我待”,是一种积极主动状态。这三种内在状态,从“作为”来分,第一种,是不作为,第二种是乱作为,第三种是有作为。省略号还表示可能还有其他对时代的态度与作为。
有了这样的比较分析,标题“论生逢其时”,我们就有了准确把握。“生逢其时”是对“时代可为”的自觉认知,是“时不我待”的内在渴求,是挥马扬鞭的生命跃动。这篇议论文大致包含如下内容:
(1)生逢可为时代,不再有“生不逢时”的对命运的忧叹,不再有安分随时的被动作为,而是有“时不我待”的内在渴求,有挥马扬鞭的生命跃动。
(2)生逢第二个百年,生逢创新有为的时代,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将个人理想融入到祖国的发展进程中,付诸行动。
(3)生逢其时,我们不能辜负大有作为的好时代。
这篇议论文,从“外境”来说,就是与时代同步,从“内在”来说,就要阐析新时代青年应该具有的情感、态度、思想与打算,体现新时代青年的价值观。
再说第二个题目。
第二个题目,其构成依然是“引言”“标题”和“要求”三部分。
如何理解“引言”,除了一二个分句,还要注意省略号。
“瓜熟蒂落”“羽翼丰满”,是草木鸟兽成熟的模样,这种成熟是一种外形的成长,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不仅是身体的长成,还包括情感、思想、精神的渐趋完善。
所需要注意的是,这道题目,需要注意的是表达方式的选择,只能是叙述加描写,不能是议论。
“身体的长成”好描述,而情感、思想、精神的渐趋完善,则主要通过人物和事例,尤其是场景、细节来达成。这些主体内容,回答的是标题中“这”,实际上就是“成熟的模样”,指由内而外的表现。这一部分,在写作上最见功力,不仅要具体,还要生动可感,有相当难度。
从“外境”来说,得描述当下的时代,从“内在”来说就要描述新时代中的有为青年的具体的成熟表现,也应描述一下成熟的自己。
从表述方式来看,可以是记叙文,也可以是散文。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五种表达:
叙述:是表述时间过程的艺术。
描写:是展示空间状貌的艺术。
议论:是谈看法的说理艺术。
抒情:是抒发·倾吐的流露宣泄艺术。
说明:是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告知艺术。
五种表达需要背诵,是写好作文的基本功。
叙述:是表述时间过程的艺术。
“瓜熟蒂落”“羽翼丰满”,是草木鸟兽成熟的模样,这种成熟是一种外形的成长,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不仅是身体的长成,还包括情感、思想、精神的渐趋完善。
描写:是展示空间状貌的艺术。
小时候的我,在《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学习中逐渐成长,也看到周围的成熟的大人模样。那时的我以为,长到十八岁便是成熟。后来读到《论语》最后一章,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议论:是谈看法的说理艺术。
我思考着这成熟不能简单地根据人的年龄来判断,而且成熟并不是年满十八岁就自然而然能实现的。成熟的标准更需要心灵的成长、独立自我的培养,还要有能力有智慧有担当肩负起时代的使命和责任。
如今,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青年一代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论语》的最后一章,孔子再次向君子提出了立身处事的三点要求,即“知命”、“知礼”、“知言”,表明孔子对于塑造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有高度期待,他希望有合格的君子来齐家治国平天下。
抒情:是抒发·倾吐的流露宣泄艺术。
孔子说:“不懂得自己的使命,就没有可能成为君子,不懂得礼,就没有办法宣身处世,不知道分辨别人的言语,便不能了解别人。”
所以,我不断地感悟圣贤的思想,学习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增强我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使命。在思想、情感上,待人接物上,遇到困难上,不断体会《论语》所说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也乐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我接触过了许多人,发现他们不仅在自己的工作中有所建树,而且能够通过自身成长带动他人发展。我曾经采访过一个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镇的返乡大学生,了解到她用了近10年时间,改变自身前途,改变整个村,乃至整个镇的发展面貌。我发觉能够对他人有帮助、对社会有贡献,一个人才算是真正成熟。
说明:是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告知艺术。
这些成熟的标准其实并不矛盾,它贯穿于每个人不同的成长时期。经济独立、能够应对困难,是一个人作为独立个体的成熟象征;帮助他人、贡献价值,是一个人作为社会成员的成熟标志。这些,也都是成熟的模样。
总之,我是在不断的“学思悟得”中理解成熟的模样,成为成熟的模样。
刘先银题写书名:《道德经》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秦始皇用法家一统中华,汉武帝时开始独尊儒术,其后统治者虽然道、法偶尔用之,但用得最多的还是儒家思想,而这个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就是孔子,《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集,记录了他们的言行、思想及政治主张。
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是儒家伦理文化的重要思想,所谓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此三纲是董仲舒提出来的,也正因为此三纲被统治阶级汉武帝看中,所以才有独尊儒术影响了中国几千年。
但其实这个三纲是完全曲解了孔子的原意的,孔子在回答齐景公问政的时候,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12.11),其本意是指君有君样,臣有臣样,父有父样,子有子样。
而五常则指“仁、义、礼、智、信”,这个五常可谓对孔子儒家思想的高度概括。(《论语》文中知智相通)
儒家的仁义礼
仁义道德,如果说道德两字已被老子抢先一步用作道家思想的精髓,那仁义两字孔子则当仁不让地将之用来诠释儒家思想。
孔子将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那么何为“仁”?《论语》中论述仁的地方很多,却始终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但凡你能想到的褒义词都叠加上去或许就是了。
颜渊问仁,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又说“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12.1)
仲弓问仁,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2.2)
樊迟问仁,曰“ 爱人”,问知,曰“ 知人”(12.22)
子张问仁的时候孔子说了五个字“ 恭、宽、信、敏、惠”(17.6),又说“ 刚、毅、木、讷(ne)近仁”(13.27)
子贡问怎样才能做到仁呢?孔子对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5.10)。
孔子将仁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15.9),提出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樊迟问知,孔子对曰“务民之(趋达)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6.22),对于仁和智的关系,孔子有个很好的说明,“知(智)者乐(yao)水、仁者乐(yao)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6.23)、又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9.29)。
智者知人,关于这一点,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1.16)。
孔子儒家伦理文化中另外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礼”了,孝敬父母、弟兄友善、尊老爱幼这些都不难理解,孔子提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4.19)。
但在许多时候孔子将礼节、礼制看得很重,不但自己严格遵守,要求别人也要努力做到。
孔子有一个发小叫原壤,有一次孔子去见他,原壤居然屁股着地,两腿前伸坐着迎接孔子,孔子见了骂道“幼而不孙(逊)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14.43),还用拐杖敲他的小腿。
由此可见,孔子是非常讲究礼节的,古时人见面都是跪坐,也就是屁股坐在自己的小腿上。原壤仗着与孔子打小一起光屁股长大所以就不怎么讲究,孔子骂原壤老而不死是为贼未免也太过,但如果将这件事看做发小之间半开玩笑的教训也就不难理解了。
孔子对鲁国权贵季孙氏超越礼制使用六十四人的舞队提出了批评,曰“八佾(yi)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3.1)。
齐国大夫田恒(heng)杀齐简公,孔子因做过鲁国的大夫,按规定将这个消息告诉了鲁哀公,并且请求讨伐不守礼节的齐国田恒,谁知鲁国其时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当权,鲁哀公说你去跟那三个人说吧,孔子于是再去告知请伐,结果遭拒(14.21)。
孔子对此非常失望,春秋战国礼乐崩坏,又岂是你孔子一人之力可以挽回的?两年后孔子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如果说以上这些对礼节的遵守还有点正义性可言,那下面这个故事孔子对礼的死守就有点迂腐的味道了。
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渊年纪轻轻死了,颜渊一生清贫,他父亲就对孔子说你把你的车子卖掉给颜渊弄口好点的棺材吧,孔子说我做过官,根据礼节当官的是不能徒步行走的,所以不能将车子卖掉。
孔子的门徒们对孔子说,我们出钱将颜渊厚葬吧,孔子又说不可,根据礼节,有地位有财力的人家应该厚葬,家境贫困的不该厚葬。结果门徒们没听孔子的话将颜渊厚葬了(11.8)。
儒家的教育观
孔子不但是一位思想家,也是一位教育家,被后世尊为孔圣人,万世师表。
孔子提倡“有教无类”(15.39),认为每个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17.2),子以四教:文、行、忠、信(7.25),不但进行各种知识的教育,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特别强调品质的培养,可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孔子还很注重因材施教,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5.20)。指出:“道不同,不相为谋”(15.40)、“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6.21)
孔子虽然对古代的经典诗书进行了删减整理,但他很尊重古人先哲的思想,指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7.1),只阐述不妄作,因为我们比古人聪明不到哪里去。
《论语》中关于教育学习的格言很多,比如:
“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un怒),不亦君子乎?”(1.1)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11)
“ 学而不思则罔(wang),思而不学则殆(dai)”(2.15)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17)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5.15)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6.20)
“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hui)人不倦”(7.2)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22)
“食不厌精、脍(hui)不厌细”(10.8)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3.17)
“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16.9)
孔子“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2.4),年轻时就有志于学,认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9.26)。
虽然他的一生颠沛流离,政治主张不能被当权者所采纳,但他始终能安贫乐道,曰“朝闻道,夕死可矣”(4.8),同时以君子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也希望大家都要做君子不要做小人。
儒家的君子小人观
在孔子眼里:“君子周(团结)而不比(勾结),小人比而不周”(2.14)、“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恵”(4.1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4.16)、“君子欲讷(ne)于言而敏于行”(4.2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7.37)、“君子成人之美”(12.16)、“言必信行必果,硁(keng)硁然小人哉”(13.2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3.23)。
孔子认为,“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16.7),指出:“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17.23)。
对于交什么样的朋友,孔子提出了“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bian)辟(pi)、友善柔、友便(pian)佞(ning),损矣”(16.4)
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15.31),这个和杨绛先生说的“年轻人想得太多,读书太少”如出一辙,看来孔子远在几千年之前就悟到了这个道理。
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15.12)、“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15.27),孔子又说,“君子不器”(2.12),君子不是器皿,不能局限在一个方面,君子之行不器,君子之量不器,大师说的每一句话真的都是至理名言。
但也有一句名言引发了争议,这句话就是“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逊),远之则怨”(17.25),表面上孔子有贬低妇女的意思,将女子与小人归为一类,实际上孔子只是用作类比,女人是感性动物,其对感情的需求是不是很形象?但这里的抱怨断没有小人之抱怨的恶毒。
孔子虽然说了许多名言警句,但在文学上似乎没什么建树,没有留下多少诗歌、散文之类的文字记载,偶尔的一次感慨被弟子们记录在《论语》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9.17)。
相对而言,孔子在政治主张方面的言论就多了些,除了著名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外,其他著名的如“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3.21)、“不在其位,不谋其政”(8.14)、“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13.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13.6)、“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16.1)。
儒家的弟子
孔子一生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论语》中记载了孔门十哲,德行:颜渊(颜回)、闵(min)子骞(闵损)、冉(ran)伯牛(冉耕)、仲弓(冉雍)。言语:宰我(宰予)、子贡(端木赐)。政事:冉有(冉求)、季路(仲由、子路)。文学:子游、子夏(11.3)。
颜渊是孔子最看重的弟子,《论语》中说颜回好学,不迁怒、不贰过(6.3)、“一箪(da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6.11),是安贫乐道最近于仁的。
而作为言语类的代表,宰我曾就三年之丧守制的问题与孔子发生激烈争论(17.21),也因为白天睡觉遭孔子批评,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wu)也”(5.10),貌似很严厉的样子,或许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吧。
孔门中论文学成就应以子夏为最,《论语》中“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12.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19.6)、“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19.13)都是出自子夏之口。
要说混得最成功的当属子贡,子贡不但口才了得,办事能力也很强,官至鲁、卫两国宰相,后来下海经商也干得风生水起,为孔门弟子中的首富。
儒家五圣中除了孔子、孟子、颜回之外,还有两位是子思(孔伋,孔鲤之子)和曾子(曾参)。
孟子生于孔子死后一百多年,与孔子没有交集,子思是孔子的孙子,曾子则是子思的老师,是孔子晚年收的弟子。
孔子临终将毕生所学传于曾子并托孤(子思)与他,所以事实上曾子继承了孔子的衣钵,但孔子死后,子夏、子游等以有若(有子)貌似孔子而要大家改换门庭,结果有若未能回答出弟子们的问题而被赶下台。
人说《论语》是曾子和有子的弟子所编,所以《论语》中也收录了很多两人的语录,著名的有:曾子“吾日三省吾身”(1.4)、曾子“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8.4)、曾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8.7)、曾子“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12.24),有子“礼之用,和为贵”(1.12)。
《易传·系辞》曰:“一阴一阳之谓道。”
《周易·乾凿度》则进一步曰:“易,一阴一阳合而为十五之谓道。”揭示了一阴一阳合和为十五才是道的本质。从周易的源头河图洛书来看,十五是在河洛的中宫,中宫的十五是河洛阴阳之数相合的最大“和数”,称之为“大和”或“太和”。太和具有最大的能量而能主宰一切,主宰就是心,心即是道,道在心中,心外无道,所以河洛中心的“十五之谓道”。
河图中宫十五之谓道
北宋张载曰:“太和所谓道!”十五是太和的本质,太和是十五的代名词,太和之所以谓道,是由于它具有最大的能量而能主宰一切,所以“十五太和之谓道”应是《易传·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本质所在。
明代田艺蘅《留青日札》曰:“盖天道无端,惟数可以推其机;天道至妙,因数可以明其理。”这正是河图洛书数理变化之机理的玄妙之用,只要河洛的中心“心中有数”,具有最大能量的“太和”之数,便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一统天下。
洛书中宫十五之谓道
一般认为,河图为先天,洛书为后天;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主全,洛书主变。河图中宫的十五,是先天固有,所以河图为先天;洛书中宫的十五则是四方八面对称的相得之和都是十,再聚焦中央的五,“参伍以变”、以中致和而成中宫的十五,是后来而为,所以洛书为后天。
河图洛书是太阳系之天体的星象图,由于太阳系的日地关系是先天与后天的天地阴阳关系,所以河图为先天应是重在太阳(恒星)的先天之演变,洛书为后天应是重在太阳与八大行星的后天之演变!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宫,也是洛书九宫太极八卦当中的太极,太阳周围的八大行星就是洛书的八宫八卦,洛书的九宫太极八卦图应是太阳星系的模型。
洛书的“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演变的是后天之变化。五居中宫不动,夺取四面八方的十而为十五,“十五之谓道”。
十是偶数阴数,五是奇数阳数,十和五“一阴一阳合而为十五”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本质,是天机所在。
洛书九宫太极八卦图
“五”既是洛书的中心,又是天地之数的常数,《易传·系辞》的“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是以“五”为基数的,“五”坐镇中宫运筹帷幄于阴阳和合之中,和合四面八方的十而为十五,是五运阴阳“合而为十五,之谓道”。
“五”坐镇中宫通四面八方之变,以中致和演化天地,遂定天下。
“五”坐镇中宫集四面八方之数而成十五,以太和之气养育万物遂成天下之万象。
这就是天道“五”的最高机制,称之为“天机”。
洛书早已把一五一十“一阴一阳合而为十五”的天机和盘托出,它藏于中宫,受八宫八风的浇灌,以风和日丽。
《黄帝内经》曰:“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
首先应是“五”运阴阳“合而为十五”才形成了中宫的天地之道,洛书中宫的十五太阳之道才是“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的根本所在。
洛书的“五居中央”暗藏天机,“五”运阴阳和合四面八方的“十”,聚集了天地间最大的能量而能主宰一切,主宰就是心,心就是道,道在中宫,所以中宫“十五之谓道”,道破天机、道破天道。
《阴符经》曰:“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心,万化生乎身。天性,人心;人心,机心。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舍;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知之修之,谓之圣人。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人生焉,神明出焉。”道破天机,道破天道。
观天之道,观洛书九宫太极八卦之道,“五居中央”,八宫八风“参伍以变”,是“十”和合“五”而为中宫的十五,“十五之谓道”。
是中宫的“五”盗取了八面来风的“十”,聚集了天地间最大的能量,形成了核心的力量,以“立天之道”。
“十”见“五”而为“十五”,是“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五居中宫,窃天机而成大器,是谓“五贼”。
五居中宫,窃阴阳之玄机,夺天地之造化,通天达地,“以定人也”,天、地、人三才皆俱,五贼神也。
五在中心,占天机运阴阳,和合于天下的四面八方,是“五贼在心,施行于天”。
八面来风见“五”者昌,而为十五,所以“五贼”不是贬义词,它独占天机,五运阴阳而为十五,“十五之谓道”,以“立天之道”。
天有五贼住中宫
心生万物而能主宰万物,能够主宰万物施行于天下的,只有道,心与道原本无别,王阳明说:“心即是道,道即是心;心外无道,道外无心。”所以洛书中宫的心就是道,道在心中,心是道之体,道是心之用。
心中有数,惟数可以推其机!道心至妙,因数可以明其理。
理在心中,道心就是道理。
唐·孔颖达《正义》曰:“中谓中心,凡言中央曰心。”
“五居中央”就是河洛的心,是“五贼在心”。
五贼是宇宙之心、天地之心!是“心生万物”“施行于天”的天机之心,称之为“机心”。
机心即贼心,贼心不死,谷神不死,是谓天地之根。
如果洛书中宫的十五不和,周边的八星八宫就会惊天动地斗转星移,是“天发杀机,移星易舍”的天塌地陷。
如果周边的八宫八风不和,就会山崩地裂万物巨变,是“地发杀机,龙蛇起陆”的平地起惊雷。
如果人与人不和,就会生灵涂炭改朝换代,是“人发杀机,天地反覆”的物是人非。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观天之道,执天之行,顺应天性、人心,以定人也,是“天人合发,万化定基”的圣人之道。
生死轮回,原始反终,天生天杀,天道之理,知之修之,谓之圣人。
“五居中央”,八面来风“参伍以变”,“五”盗天机而立天地之道,是“天生天杀”握有“生杀之本始”的“五运阴阳”之道!
万物盗取天地阴阳相合之和而成就自身是“万物之盗”。
人盗取万物之精华而成就自身是“人之盗”。
人与万物相互偷生皆为“盗”。
天、地、人相得益彰而“三盗既宜,三才既安”,皆源自于中宫太一天帝的圣功圣明。
是五贼三盗演绎了大千世界,是太一天帝的不神之神主宰着天地万物。
“日月有数,大小有定”,是指太阳系中的日月星辰皆有定数,太阳是太阳系洛书的中宫,太阳中宫十五的周边是坎一离九、震三兑七、坤二艮八、巽四乾六八星八宫,九星九宫中唯太阳中宫的十五最大,大者为王,胜者出,所以“大小有定”后,中宫便是太一天帝“圣人生焉”的天宫,自然也是太一帝君“神明出焉”太极宫太阳宫。
洛书九宫太极八卦图就是太阳系九个星球的星象图,洛书中宫的太极心神就是洛书八宫八卦八风的灵魂,“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阴符经》素称“古今修道第一真经”,是道教经典之一,紫阳真人《悟真篇》诗曰:“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文止五千;今古上仙无限数,尽从此处达真铨。”把《阴符经》跟《道德经》相提并论,甚至还排在了《道德经》的前面,其重要性在于它内藏天机,并道出了“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的天机所在,直指河洛的心脏--中宫“五”的机制,道破天机,道破天道。
道德经文讲大道,阴符经文直指心。
道即心,心即道,道外无心,心外无道。
苏东坡的佛诗曰:“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天中天”就是佛,“稽首”就是顶礼膜拜,“毫光照大千”是说佛陀的心灯普照大千世界是风吹不灭的,紫金莲是紫金宫的寓意,佛陀端坐紫金宫是“八风吹不动”的。
佛陀是天地间境界最高、功德最圆满的圣人,如果我们改天换日、改佛为道来看这首诗,它是渊源于河图洛书的:
天心道心天中天,天帝端坐紫金莲;
太一神光照九宫,八星来风吹不灭;
五朵金花坐中宫,运筹帷幄河洛中;
八面来风皆有变,唯五居中吹不动。
“天中天”就是太阳太一,太阳就是顶礼膜拜的太阳神太一神,洛书中宫的五朵金莲是太一天帝所坐的莲台,八大行星岂能撼动?所以太一帝君端坐的紫金宫是八星八宫“八风吹不动”的。
洛书的八宫八卦皆有变数,唯五朵莲花“五居中央”而不动,犹如佛祖端坐金莲而不动,运筹帷幄于四面八方,也犹如太一帝君居中宫坐莲台,太一心灯光照须弥八风吹不灭,还犹如武当山金殿中的神灯长明六百年而风吹不动,贼神也。
《礼记·中庸》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佛教的佛陀与道教的太一天帝比肩同我,并存不悖。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儒释道所言虽异,其心皆一,生命是同源的,所以苏东坡这首佛诗的骨子里就有着河图洛书的烙印。
河图的中心是五与十“合而为十五”,“立天之道”先天固有,所以河图为先天,反映的是先天自然之道;洛书的中心只是五,“十”则是八面来风的十,五夺十“合而为十五”,“立天之道”是后来而为,所以洛书为后天,反映的是后天变化之道。
如果洛书中宫的“五”窃取不到四面八方的“十”,不能“合而为十五”,就会错失天机成就不了天道,“五贼”不成,就不会有后天的变化之道。
“五”只是洛书的中心,只有风和才能日丽,只有十聚焦于五“合而为十五”,才能具有最大的能量,而成为核心,核心道心才具有领导一切、主宰一切的力量,才能使天地万物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用现代的观念来看,这是太阳系九星九宫之中央--太阳中宫核能的力量。
《黄帝内经》说:“知其要者,一言而终!”老子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守中”,守住河洛的中心就是守住了道心,天地万物、五行八卦等一切问题就会一言而终。
正是:
五居中央藏天机,十五为道破天机;
道破天道八卦中,立天之道以定人。
天有五贼住中宫,运筹帷幄河洛中;
十见五贼万事昌,阴阳十五是道根。
五贼在心施九宫,心生万物夺造化;
五盗天机造天地,物盗天地以成形;
人盗万物以生身,人物互盗以偷生;
三盗既宜天地人,三才既安同为盗。
五贼三盗创世界,中宫太一是上帝;
大小有定出圣人,中宫十五出神明。
天心道心天中天,上帝端坐紫金莲;
太一心灯照九宫,八宫八风吹不动。
心若莲花五居中,窃得天机五贼神;
八宫来风会五贼,参伍以变天道中。
天下大本是中央,中央曰心是本心;
中宫十五太极心,玄空造化在机心。
天人合一河洛中,河洛图中寻本心;
人参天地解心扉,天心道心是本心。
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文止五千;
道德经文讲大道,阴符经文直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