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日报记者 唐斌
九嶷山舜帝陵全貌 郭磊 摄
一湾绿水,一片青山,一缕文脉,盛夏时节,永州山水人文色彩炫目、热浪纷呈,把文化、生态、旅游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做深、做实、做精彩的永州,凭借“金不换”的“绿水青山”优势,把加快文生旅产业发展作为开放崛起的突破口、富民强市的新引擎。
瞄准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地区游客群体,聚焦“一老一小”刚性需求,大力发展生态康养、农事体验、文化研学等“文旅+”新业态:兰溪瑶族乡勾蓝瑶村,做活了民俗文章;竹林云雾中的云冰山做火了网红民宿;阳明山上的夏季帐篷节,吸引了一众潮玩者;潇湘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区,东安湘桂旅游康养小镇……系列“单品爆款”纷至沓来,开创出永州独具特色的文旅盛宴。
科学规划谱写发展新篇
永州最靓的名片是山水,最厚的底蕴是文化,最优的禀赋是生态。为展示好永州这本厚重又经典的“书”,推动永州优质旅游资源出圈破圈,我市成立永州市文化生态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顾问,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统筹推进文化生态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工作,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谋划发展文化生态旅游产业链,制定《永州市文生旅产业链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总体思路和重点工作,把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洒落在潇湘大地,把“为人民谋取幸福”的梦想写进现实。文化搭台、生态布景、旅游唱戏,一幅永州版的“富春山居图”徐徐展开……
探湘江源头,看漫江碧透;登阳明山顶,观杜鹃花海;隐舜皇山中,汲潇湘灵气;游浯溪摩崖,品柳子文章……永州生态文旅资源丰富,总量大、品位高。乘着全域旅游蓬勃发展的东风,充分挖掘自然生态、历史人文的最大优势,“文化+生态+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战略被写进永州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
2022年初,永州召开高规格旅游发展大会,吹响永州文旅产业发展的集结号。市委书记朱洪武在会上指出,要坚定“打响‘千年打卡地·此处是潇湘’品牌、建设文化生态旅游名城”的必胜信心;要找准“打响‘千年打卡地·此处是潇湘’品牌、建设文化生态旅游名城”的主攻方向;要凝聚“打响‘千年打卡地·此处是潇湘’品牌、建设文化生态旅游名城”的强大合力。市委副书记、市长陈爱林指出,要把握打造文化生态旅游名城的发展定位,紧盯打造千亿文旅产业的总目标,拓展粤港澳大湾区旅游这个重点市场,大力实施“引客游永”工程,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旅游优势、产业优势,充分发挥旅游对一二三产业的带动作用。同时,出台《关于促进永州市旅游发展的十条措施》,落实《永州市“引客入永”奖励办法》;制定文化生态旅游产业扶持政策、文旅产业招商政策,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实施“制度引资”“机制引资”“情感引资”,撬动社会资本入永。
围绕擦亮“潇湘”品牌,市委、市政府几经努力,邀请教授团队来到零陵古城、舜帝陵、浯溪摩崖、宁远文庙、道州月岩等地“把脉支招”;聘请专家学者对永州市的道德文化、理学文化、瑶族文化、稻作文化和女书文化等深入挖掘;制定《永州市“十四五”文化旅游和体育发展规划》,围绕“一心双核一带三板块”科学布局,重点规划推荐五条精品线路,把散落的“珍珠”串联起来。
招才引智凝聚发展合力
5月26日,永州市文化助力永州乡村旅游交流会召开,省文化创意产业协会文旅产业考察团的专家学者与永州文化名人面对面,一起交流和探讨永州文旅产业如何融合发展这一热门话题。经过现场考察和交流,与会专家、学者、企业家从组织领导、资金投入、项目建设、引进和扶持战略性龙头企业、加强文化旅游的宣传推介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为永州文旅产业发展助力加油。
相对于传统的旅游发展,文生旅融合发展是一门涉及更多内容的综合产业,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面对引才难、育才难、用才难、留才难等问题,永州市各级各部门从强化文旅产业人才的“引育用留”全链条出发,建平台确保“引得来”、重培养确保“育得出”、抓产业确保“用得好”、优服务确保“留得住”,大力补齐人才短板,让更多优秀人才投入到文化旅游产业建设中来。
高端人才把方向,基层人才促落实,发展文生旅融合的现代旅游业,一花一木皆为风景、一店一铺都是服务,全民参与才有好发展。零陵马坝村,成片的稻田和楠竹林是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依托这些优质资源,村里做好了建设“艺术社区”的规划,然而在当时的动员会上谈起保护楠竹林,村民们都表示不理解——“艺术社区”说得再好,毕竟只是一张蓝图,砍竹子能卖几千块钱才是实实在在的收益。面对不同意见,村支两委跟大家讲政策、摆道理、谈发展,鼓励村民配合项目招商,积极参与“马坝稻田艺术社区”建设。村民们接受了新的理念,以“稻田景观”为主题,植入“稻田景观文化”,发展生态水果种植、旅游宿营,办起了农家乐、生态农业观光体验园,念好“稻田”经,做活“竹”文章,“风景”变“钱景”,吃上了“旅游饭”。如今的马坝村,游客络绎不绝。谈起“马坝稻田艺术社区”的未来,村民邓美艳表示:“我们现在对‘艺术社区’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愿意为村里的建设出一份力”。
大山里的桐子坳村融合自然美、人文美、乡土美,发展观光旅游成为“网红村”;“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湘江源、阳明山、云冰山因为“生态康养”成为网红打卡点;百叠岭村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办起了农业观光游;搭建旅游智库平台,零陵古城、舜帝陵、浯溪摩崖、宁远文庙、道州月岩等成为采风笔会创客基地。如今,永州乡村微旅游、文化探源打卡成热点,文旅惠民活动备受青睐,今年一季度全市旅游总收入为113.67亿元,投资落地24.64亿元。今年“五一”期间,全市纳入监测的27家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区,共接待游客34.01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18亿元,直接推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文创提升打造文旅品牌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7月12日,在道县清塘镇楼田村濂溪故里,百亩莲花竞相绽放,碧绿的荷叶、娇艳的荷花与道山、古村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刚结束高考不久的广州学子周林正和同学一起在这里游学,“这里有风景、有人文,非常适合休闲,可作画、可感悟先贤,写游记说不准还能获奖拿奖金,这趟毕业旅行很有意义。”
周林说的奖金源自2022中国(永州)山水散文节的征文活动,6月2日,2022中国(永州)山水散文节启动仪式在长沙举行,散文节同步启动了总奖金超10万元的山水散文征文活动,邀请全国网友“读着诗文游潇湘”,将永州打造成中国山水散文创作新高地。
“散文”与“山水”的结合,恰是“诗和远方”的携手,而身为汉唐名郡、潇湘源头的永州,因柳宗元的散文而闻名,其最大优势是文化生态,最大潜力正是文旅产业。山水散文节吹响的,是永州文旅产业发展的集结号,也必将让永州迎来文生旅融合发展的新的春天。
从活动启动到文学采风再到创作投稿,此次征文大赛的作品征稿历时近3个月,一篇篇以山水为题材的散文、论文接踵而至,至截稿日期活动共收到投稿作品3057篇,其中散文2851篇、论文206篇。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作品中有52篇是来自美国、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借助各大新媒体平台全程推送,广泛传播,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
特色活动推动出圈破圈
永州山水人文资源丰富,但“养在深闺人未识”是多年来难以彻底突破的瓶颈,利用舜文化、柳文化、理学文化、瑶文化、碑刻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遗产资源,以及舜皇山、阳明山、九嶷山、云冰山等自然遗产资源,策划打造有影响、上规模的文化旅游体育活动品牌,建立多层次、全产业链的城市品牌体系,推动优质资源出圈破圈,永州文化、生态、旅游走出“深闺”人渐识。
8月31日,随着2022年互联网岳麓峰会举行,以“智联潇湘 AI上文旅”为主题的永州专场活动在长沙闪耀登场,通过搭乘峰会东风、借力智联优势,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大力宣传永州推进“互联网+文化生态旅游融合”的创新作为和发展成果,为永州文旅产业插上数字化翅膀,推动文旅产业加速深度融合、加快转型发展,进一步打响“千年打卡地·此处是潇湘”文旅新IP。
5月10日,2022年湖南省(春季)乡村文化旅游节在江永县勾蓝瑶寨景区开幕,通过旅游节“1+8”系列活动,集中展示永州秀美风光、乡土人情和特色产业。而这也是湖南省(春季)乡村文化旅游节连续第二年在永州举办。去年4月,2021年湖南省(春季)乡村文化旅游节暨湖南·阳明山第十三届“和”文化节,推出的抖音话题“慢慢的永州”“打卡阳明山杜鹃花海”“千年打卡胜地永州摄影赛”播放量分别达13.6亿次、5.1亿次、2.0亿次,引爆永州“五一”旅游。
近年来,永州相继举办全国第四届草书展系列活动、第十届周敦颐国际理学文化旅游节、历史文化名城(永州)文旅活动周暨柳宗元文化旅游节、女书文化旅游周等文旅品牌活动,影响广泛。2021年9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摩崖上的中兴颂——永州摩崖石刻拓片展”,让永州摩崖石刻文化瑰宝进入大众视野,日均人流量达3000人次,全国上百家主流媒体推出各类报道300余篇,腾讯、微博、抖音话题点击量实效覆盖超过2.5亿人次。带动浯溪碑林等永州旅游景区的热度持续上扬,国庆假期接待游客、旅游综合收入增长率均列全省前三位。
此外,推进“大湘南对接大湾区”行动,编制旅游攻略,开屏广告亮相铁路12306手机App……擦亮文生旅融合发展名片,走出“深闺”人渐识,永州迎来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观光旅游、休闲度假。
近段时间,湖南省公祭舜帝大典、湖南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永州市全民消费季暨第三届柳宗元文化旅游周·零陵夜宴、蒋先云学术研讨会暨永州市红色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第二届永州阳明山万和湖帐篷露营季活动等多个大型文化体育旅游节庆活动相继举行,吸引更多关注,极大拓展了永州文化生态旅游影响力。
千年打卡地,此处是潇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永州正以只争朝夕的劲头,弥补建设短板,打造旅游精品,促进提档升级,迎接文生旅产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