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又到了冬季,青岛这座城的旅游气息逐渐开始内敛。
一直感觉青岛冬天其实没啥特别出彩的,下雪拼不过烟台威海,海边凌厉的海风也干不了嘛,好不容易下个雨雪想去崂山看个雾凇冰瀑又往往赶上景区封闭,滑雪温泉又不能常去,除了唱唱歌搞点桌游室内趴,恐怕就只有吃了。
对于已经经历过燃情一夏和啤酒节的青岛人来说,似乎连吃也没了太大兴趣点。
烧烤啤酒嘎啦海鲜那个兴奋劲过去了~到了冬天蹲马路也蹲不住了,貌似就只能收拾家伙进屋火锅再火锅。
现在火锅的花样也越来越多,涮鱼涮肉,麻辣香鲜,但是总觉得缺点什么。
你说这吃嘎啦喝青岛啤酒毕竟是咱青岛特色,咱自己吃哈起来有种强烈的归属感也容易来劲,可这火锅西餐大江南北美食再特色,对我来说还是觉得有点缺。
就是氛围,就是感觉。
但青岛有一个地区让我感到了意外。就是城阳。
在城阳城区晃悠最大的发现,就是这满大街的韩国料理和东北馆子。
话说一般青岛人也知道青岛韩国人多,但是貌似感受并不强烈。对我来说除了辛家庄那一带还能感受到点韩国人的气息的话,也没啥特别的意外的。
可是城阳有些不一样,尤其是到了晚上,貌似转身一座韩国城。
青岛的城市特色在我眼里就是条块分割太明显。
看似不起眼的距离,但是风土人情,语言文化,还真存在一些明显差异。
城阳其实从现在交通条件上来说离市区并不算远,从崂山区上了青银10多分钟就能跑到,从南京路上了环湾三四十分钟也就跑到,但是市内青岛人对这边的感觉却是不一般的遥远和陌生。
隔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保护。
或许就是因为这点,城阳形成了自己比较有特点的地域文化。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韩国风情、朝鲜族文化特色突出。
不是特别了解韩国人和朝鲜族人的生活习惯和居住特点,所以不是特别清楚为什么偏偏城阳成了比较大的集聚区。或许市内的居住生活成本太高?环境过于拥挤?城阳的生活环境更宽松?城阳的城市布局和环境更接近于东北或韩国?但根据城阳区的产业环境来看,当初大量的韩资企业集聚城阳应该是主要原因之一。
如今不争的现实是,城阳,应该是可以算青岛乃至全国最大的韩国人聚居区了吧?据我所知光那个天泰城韩国人的居住率就很高,而且为了保证这片区的居民出行前往市内的效率,那趟跑书城的公交车,一直坚持天泰城发车,不肯将始发站延伸至城阳城区。
前几年曾有统计资料显示,青岛有超过5万的常驻韩国人,其中约3万集中在城阳区。若加上国内朝鲜族,则总人口估计可能超过10万人。
也正是其人口特色的缘故吧,使得城阳的城区独具韩国风情,成了韩国料理较早登陆中国并影响较大的地区之一。据说目前城阳区已有大小韩国料理店200家左右,规模在国内恐已算相当庞大。
自己在城阳城区溜达了一圈,发现市内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韩料品牌在城阳几乎全部能找到踪迹,比如景福宫、东古来、亨伯、安博士等,而且规模和档次不见得输于市内。比如安博士烤肉城的总店是城阳的,东古来在城阳则有两家,亨伯则比市内的多配套了韩式客房,按照韩国人的居住特点,客房配套按摩大浴盆,和市内比真是经济型酒店的价格五星级的享受...
此外还有一些市内没见过的土鸭店之类的。自打来自星星的你热播之后,城阳的炸鸡啤酒屋好像比以前也多了几家,光那个三通炸鸡就弄了那么大一招牌。
除了一些韩料店,夹杂其中的更多的则是一些东北的朝鲜族风味餐馆,比如冷面馆、米肠汤饭之类。有去过城阳的朋友可能对一些店印象深刻,比如小草屋的涮毛肚之类,有些小名气,现在市内都衍生了很多仿生店,像小木屋、小草房之类云云。
总观整个城阳城区,韩国料理店比较集中的区域在城阳城区兴阳路、中城路、长城路,以及家佳源南侧的和阳路、崇阳路、泰城路等附近。重庆北路流亭那边也有一片,原来的所谓韩国风情街,但是现在相对于城阳城区显得有些没落,开了不少卖机械设备的,氛围淡化了很多。
几个晚上在城阳转了几家店,吃了几次韩料,没有点最好的,也就和市内差不多的一般消费水平吧,但就让我感受到了比较大的不同。第一个感受是超正宗,有些口味超好的调料和酱,市内确实吃不到,我曾在市内某韩餐馆点名要这种辣酱,他们明确就说没有甚至不知道,后来我看了看这酱的成品包装,确实和市内不同,一水的韩文,韩国进来的,而市内用的成品酱有些是城阳洼里的工厂产的。从环境上也更韩式点,不少都带炕,只能盘腿坐,也有周边是炕桌下能放腿的那种,冬季都有电热,相当舒服,记得前两年春天去城阳边上的农家宴发现都有改电热炕的,倒不是为了体现咱山东农家风情,老板就是说为了接待城阳这边的韩国人。
所谓的正宗啊~说到底最具说服力的就是文化,不只是就东西是韩国产,做法是韩国做那么单纯。韩料对于我们来说感觉上很简单,但是其实不然,怎么个不简单法,我也说不清,市内吃韩料你基本无从了解,谁有空搭理你拉呱,但好在城阳不少店就是韩国人开,老板都在,也清楚得很呢,不懂,你可以问,不会汉语,服务员会帮你问,于是乎有些东西的吃法和来历立马显得高大上起来…哈哈哈…本来有些可以一口吞掉的,我开始学会品尝,原来有些习惯慢慢啃的却必须一口吞掉….有了文化背景的铺垫后,把从做到吃到肚子里到心里感受的过程都理顺通透了,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正宗。
第二个感受是点同样的主食或烤肉,在城阳搭配的小菜绝对比市内多,有很多市内见不到的品种,还有些见不到的吃法。有个最常见的一个普通区别就是搭配苏子叶问题,同样差不多价位的烤肉,市内的韩餐店往往只搭配生菜不见苏子叶,这玩意儿确实是有季节的原因,过了季节的苏子叶价格会偏高,但是城阳我吃的这几个韩国料理店都没有缺的。小菜就更不用说了,举个例子,同样只要一个38元的石锅拌饭,市内的韩料店可能只搭配5个小菜,但在城阳可能就是七八个,有的甚至还能搭配个汤,小菜的做工特色、口味体量也基本胜出市内。在吃法上,感觉无论是肉类还是海鲜,吃生吃猛的程度要大点,尤其是吃按人头算的套餐的,最好问清吃法,比如八带,有的店就是生切上来,刚切好的八带都是活的,腿被切成好几节还在盘子里不断扭动挣扎…你若不抓紧吃,一会还能爬到盘子外…我勒个去…要是你正好是带一萌妹子去吃…呵呵呵呵
三是氛围,韩国客人的占比程度要比市内的店高的多,越有些店面不是特别大的小店反倒满满的全是韩国人。让我感受深刻的是店内热闹的气氛能持续到22点以后,尤其是冬天感受更为明显,可能在市内往往9点后酒店就开始准备打烊,而城阳这边的韩料店里貌似却刚进入高潮,从大街向内望去,落地窗玻璃被店里的火锅烧烤蒸得满是水汽,大家守着热气腾腾的火锅盘腿而坐感觉好不热闹!跟他们在一起才知道,往往韩国人吃的并不像咱们点的那么夸张,可能就是一个火锅,几个小菜,就能喝一晚聊一晚。吃炸鸡喝啤酒的店和菜点可能更是简单,但是氛围到,感觉便到,要是能真的来场大雪,才真是满分。
所以,按照文章最前面所说的缺的那种感觉,那种劲,就是:如果说在青岛最应该做的事是吃嘎啦哈啤酒,那么在城阳的正经事就是吃韩料啃炸鸡哈啤酒思密达。这个地域文化和美食文化的综合感受就是这么奇妙,大家总是觉得只有在海边吃的海鲜那才是海鲜,只有在啤酒厂边上哈的啤酒那才叫正宗原浆,只有在红岛挖的嘎啦那才是红岛嘎啦…..吃嘎啦喝啤酒可以代表青岛味的感觉在市南市北崂山甚至李沧黄岛都行的通,但是一到城阳就完蛋,城阳的正宗味道是思密达味!要想来劲,就是吃韩料啃炸鸡哈啤酒!
要说城市气息啊,因为航空限高导致城阳没高楼大厦,城阳城区白天确实没啥标志建筑物。但到了晚上,魅力点就出来了。城区的店面大都是中韩双语,霓虹灯们一亮,立马变身韩国城。
由于韩国文化,往往具有时尚、多彩、前卫的特点,所以城阳的夜色也在各式霓虹下显得风情万种。唯一诟病的就是,城阳最近两年对城区的商铺门头进行过集中整治,很多特色的韩式装修特色不见了,除了一些KTV和大些的店面,门头都是规范的只有色彩不同的中文韩文,城区的个性化和韩式风味被大大削弱。
若是晚上在城阳住宿,除了吃韩料,至少还有三大特色是非常值得体验的。
一个是韩式洗浴,这个特色目前市内现在已经衍生具有,就是近两年青岛新开的两家很受市民喜爱的沐青和纽斯,其深具韩式特色的洗蒸环境是吸引市民的重要因素。其实几年前在城阳这种形式的韩式洗浴就已司空见惯,地暖啊、土房啊、石疗啊等等,而且里面的餐饮配套也都是韩国料理,崂山的纽斯水会其实就是城阳纽斯塔延伸开过去的,如今差别的无非就是规模和档次。最近城阳又开了个青瓦台,据说又比纽斯塔牛逼了。
另一个是韩式KTV,貌似青岛也很少见像城阳中城路这样KTV比较集中的街区,万紫千红好不绚烂。由于没有韩国朋友,也不认识洋码子,目前还没机会进去体验,反正就是从韩剧里感觉韩国人也挺能闹腾的,吃完了喜欢唱唱跳跳,哈哈。城阳的一些炸鸡啤酒屋一般在冬天也能开到12点后,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有的也是为了给城区的这些KTV酒吧送外卖零点。
最后要说的就是韩式咖啡与面点。城阳的咖啡店要说纯韩式,我觉得这倒不尽然,因为咖啡文化具有多样性和融合性的特点,但是有些店的设计格局、风格、餐点种类口味,确实偏韩式。很多市内人都知道也去过LAAN咖啡,但可能大多数不知道LAAN咖啡最早是在城阳开了几家店后才进军市内的,可能大家都对LAAN咖啡宽敞明亮的设计风格印象深刻,其实按照我的观点来看,它的这个特点正是来源于在城阳深受韩式文化风格和消费习惯的影响,因为现在韩国人喜欢咖啡店更倾向于展示面开阔的大空间,对于空间的独立性、私密性要求较高,最起码我现在也是真不喜欢蜷缩在一个空间狭小看似很小资的店里。
城阳城区有两家韩式面点房,我对这方面没特别感受,好像这类店面都差不多,或许就是卖的东西款式不一样,门头不小,感觉挺时尚的倒是挺吸引人。
我想说的是,城阳有一种比较独特的BAR,就那么几家,不多。要我来描述的话,应该是界于韩式KTV和纯静吧之间的那种感觉。其主要特点是,门头不大,但里面空间相对宽敞,大都是上下两层,带小舞台,酒水单上基本都是韩国或朝鲜族经常吃的炸鸡啊烧烤啊辣货之类的。他们稍微不同于市内一般会有专门演出的纽约吧、甲壳虫或者角球吧或downtown吧,这些吧既可以玩牌,舞台也可以随时提供卡拉OK,谁想唱就上去唱,谁唱都欢迎。有次遇上个韩国老板和一些同僚在BAR里搞小酒会,拉呱、喝酒、唱歌,他们的活动和现场其他顾客的活动氛围不仅非常协调,反倒带动了里面的氛围,还邀请现场的一起参与,不会韩语不要紧,就点个中文歌,和市内那些酒吧动辄就包场卖票或是互相干扰的感受太不一样。
除了这些之外,城阳的韩国商贸资源也是一直被青岛市内人所忽视,城阳其实是韩国商贸物品尤其是首饰家居日用类的集散地,韩国流行的一些彩金K金首饰,城阳的工艺品城有几家卖的不错。再就是台东夜市之类的一些地摊上的首饰衣服等也是从城阳批发去的。最典型的是我自己几年前的一个亲身经历,海信广场与麦凯乐里卖的某韩国瓷器品牌,其实总店在城阳,市内都是从城阳那边的店拿的货,我在城阳店面买一个同款瓷杯就能比在市内省至少20元。这几年,城阳城区开了很多韩国超市,或是很多超市都铺设了韩国商品,比较大的譬如仓平超市,基本全是韩国货。现在很多朋友喜欢托人代购韩国的这个那个尤其是洗化化妆品,其实有个别的城阳的韩国超市就有的卖,貌似还不是特别贵。
另外,城阳的室内高尔夫估计不仅占据青岛目前最大的头衔还可能是数量最多的地方。城阳的日料生鲜店其实也很棒,比如最著名的东海水产,可能很多市内的资深吃货都来过,地方不大,环境不算高档,但是质量、特色和价格都是首屈一指。还有一些小区里有专门吃寿司、喝牛尾汤的小店也是墙里开花墙外香,有些人都是专门摸着门去的。
或许是城市管理者的敏锐性还是不够,受中国造城运动的样板化思维影响太严重,惯性太大,浪费了本来市场已经成就很好的基础,不仅没有在这基础上巩固提升,近年反倒是在城市建设上在不断削弱、乱入。韩式风情打了不小折扣。
除了前面提到的门头整治,最近最典型的就是开了一条鲁邦欧洲风情街。我就很郁闷现在的中国城市建设好像离了欧洲风格就不行了,离了欧洲风格就不高大上就不小资了。我们对于眼前东方的时尚流行元素和高雅文明熟视无睹,只认为金发碧眼就是好。
韩国文化和中国文化一衣带水,其实很多可以结合发扬的地方,城阳近年也建设了一批传统文化项目,如国学公园、胡峄阳故居、童真宫,还有一批茶文化街等等,难道就没有和韩国文化能结合的地方么?
城阳的韩国商贸没有做好也很可惜,威海有所谓的韩国城,青岛城阳就没有。我就不明白城阳为什么就没有一个能集中买到韩国百货的商贸城。原来有个世正爱丽安倒了,至今这楼还在那荒着,好歹是开了一个貌似韩国高档百货还窝搓在鲁邦欧洲风情街地下…..
其实现在看城阳城区也是有点蛮乱的,都是自己玩自己的。比如地铁,青岛地铁能跨海通到黄岛,但就是不进城阳城,城阳自己弄了一段轻轨玩……韩国朝鲜族文化特色中的本土建筑,广告园区海都CBD的现代建筑,鲁邦商业街的欧洲建筑……好吧,但给我的感觉这可真不是多样化的特色感觉,就是凌乱。一座城,能形成一片完整的,可以延续、积淀又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真的太难。如果城阳能打造一个完整的韩国风情城,那么我希望能像大学路的那片红墙一样,完完整整的,坚持走下去,不容许一块广告牌随便来打乱它的节奏、破坏它的感觉。
说到最后我就是感觉很遗憾,很可惜城阳没有能抓住这些韩国特色把它发扬光大,没能把城阳打造成一个国内首屈一指的韩国风情城,太可惜。
否则城阳完全可以有机会华丽转身,扭转在青岛市里人心中只有农家宴的农村、县城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