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皇法会寺坐落的位置并非幽静之处,与深山古寺的意蕴完全无关,而且它看起来很新,如果单看外表,大部分人会以为这是一座近几年才修建起来的县城小庙。这话倒也不假,法会寺建筑大多为新,但细究历史却能追溯到千年前的大唐王朝。
据传法会寺初建于唐代,武宗灭佛时被毁,北宋年间再次复建,复建后曾多次重修、迁建,香火延续已有千年之久。初建时,法会寺的寺址坐落在赞皇旧县衙前,即今县文化活动中心处,后迁于城西门外,故法会寺也被叫做西寺,民间俗称西大寺。
如同大部分寺庙一样,法会寺坐北朝南,建筑格局对称。进入山门后,依次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等,规规矩矩,方方正正。
仔细辨认殿宇楼阁的细节之处,依稀能看出时间的痕迹,能看出寺庙曾经的辉煌或颓败。清乾隆十一年,由于殿宇破旧,寺僧曾重修法会寺。重修后的寺庙前后有殿四进之深,左钟右鼓角楼峥嵘,辉煌金碧。
华美的屋檐仿佛鸟儿展翅欲飞。斗拱将屋檐平缓深远地往外延展,看上去给人“如鸟斯革,如斯飞”的美感。
如今寺庙相当清净,偶有游人或香客擦肩而过。然而在清朝,法会寺曾是赞皇县境内最繁盛的佛教圣地,一度被称为“官寺”。
2006年,法会寺复建,于是我们便看到了今天“崭新”巍峨的法会寺。
大雄宝殿是整个寺庙的中心建筑,这里是寺庙僧人修行佛法和佛经的场所。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像,信佛的游客也会跪在佛像前,诉说自己的心事,许下自己的心愿,求神灵护佑周全。
在肃静的大殿内虔诚膜拜,在幽淡的檀香味中寻觅清净,在缥缈的木鱼声里搁浅纷扰。眼前的佛像庄重,慈悲,宁静,让人们的灵魂慢了下来。
阳光轻洒,清风拂面。岁岁年年人不同,年年岁岁景相似。虽然历经千年,屡遭损毁和修建,这一座小小的寺庙却总是默默积攒着岁月的记忆,在崭新的模样中有着不变的情感,以温和包容的气氛,迎来送往不同的脸庞和灵魂,让人们的心灵有一个栖息之所。(欢迎您在评论区点赞留言,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落榜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