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游故宫,看到其门前一个个水缸流光溢彩,硕大无比,金灿灿的,非常震撼。当时心中就不免产生疑问,这些水缸是做什么用的?因为如果没有用处,肯定不会摆在那里。当然也不会像老百姓家的水缸一样使用来盛喝的水的。
因为如果是用来盛饮用水的话,肯定会放在屋里,放在外面的话容易把里面的水弄脏,而且冬天水温度低了也没法用啊。
而且在古代皇宫里的人喝的水都是泉水,有专门的人员用马车去拉山泉水。而故宫里打的那些大大小小70多口水井,那些水是用来洗洗涮涮,打扫卫生用的,并不是用来饮用的。下面历史漫谈君带大家来了解一下故宫门前的那些水缸。
一、水缸的大小、质地和价值
故宫在明朝建立初期,门前水缸数量有三百多个,后来由于综合多种原因,到清代就只剩下二百多个了。
明朝时期,水缸是铁的,虽然成本低,但是铁遇到水容易生锈,发生化学反应,时间长了就腐蚀坏了。到了清朝,水缸是铜的。为了让其更美观,更金贵,还在水缸的外面镀上了一层金子。
故宫门前的水缸,每个直径在1.66米,重量1.6吨,看来,这些数字都是有讲究的,那就是希望能顺顺利利的。
而铸造一口铜缸本身所需要的铜所需要的花费大约是白银500多两。外面再镀上一层总共花费一百两的黄金,当然,再加上铸造的费用,大约在1500两左右。保和殿乾清门前两边共有一十八口铜质的,镀金层的水缸。
所以这样看来故宫门前的水缸是非常有价值的,即使不考虑它的文物价值,单单是当时制作的价值都是非常高的。
二、冬天,水缸里的水也有大用处
水缸里的水,是必不可少的,无论冬夏,都是满满的。如果发生火灾,它们就是必要的武器。
故宫内建筑还不和今天我们的建筑一样是钢筋混凝土的,而是木质的结构,更怕火灾。据统计,每个朝代都发生几次,几十次,大小不一的火灾。
因此,明朝才斥巨资去打造这些看起来美观,大方,又实用的大水缸。也就是说当时故宫门前的水缸就相当于我们现在建楼时的消防器材,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历史漫谈君的单位经常定期有进行消防方面的检查,就是检查消防设备的安全情况,做到未雨绸缪。
在北京,冬天的室外温度最低零下十几度,所以室外的水不结冰才怪呢!那么结冰的水还能做消防用吗?当然不行。
水结冰后,体积增大,还有把水缸给撑裂的危险,最主要的是万一发生火灾就没法用了。那么如何进行人为的干预,让其不结冰呢?
方法也很简单,提高水的温度,使水温高于零度。因为摄氏零度是水的凝结点,温度高于0度,那么水就不结冰了。那么故宫门前的这些水缸里的水,它的温度是怎样提高的呢?当然是人为干预的,方法如下:首先,是在天气还不太冷的时候,给它们保暖。比如在水缸的外面裹上一些能起到保暖效果的东西。其次,天冷了,可在水缸底座下面点燃,水缸下面是留有一个底座,并且留了一个能烧火的小洞。就类似于在农村老百姓自己家盘的灶台那样。这样烧火给水缸加热,提升水缸里水的温度。然后加热完毕后,再给它穿上厚厚的“衣服”。
冬天,给水缸加热的活,都有专人负责,谁负责哪一个,哪几个,责任到人,否则就要追究责任。
综上,水缸的水不结冰是人为干预的,您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