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浅滩游玩
忽略了涨潮的速度
当意识到危险时
才发现自己已经无法返回海堤
6月26日19时35分,上海浦东海警局接到群众95110报警求助,有2名游客被困于三甲港外堤浅滩,因受夜间海水涨潮以及周边复杂环境影响,无法及时返回海堤,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接警后,该局立即启动救助预案,迅速赶往求救群众所处位置并开展搜救行动。
根据受困人员提供的信息,执法员初步判断两人位于芦苇荡深处,但现场密集的芦苇丛导致执法员视野受阻,无法确定具体位置。考虑到海水仍在暴涨,群众随时可能遇险的紧急情况,经过短暂的现场研判,指挥员亲自率队克服风声嘈杂、路况恶劣等诸多不利因素深入搜寻,搜救小分队一边打着远光灯试图给受困人员指明方向的同时,一边在黑夜中喊话进行搜索。
经过20分钟的不懈努力和细心观察,最终在3公里外发现被困海中的游客,并于20时20分左右成功将2人安全救回。
游客为何会被困海中?
上海海事大学副教授、商船学院航海系航海教研室主任徐铁分析认为,三甲港一带海水落潮时,时常会有一些礁石露出水面,游客可以沿着这些礁石往大海深处走一段。许多人为了拍照好看,都会选择尽量走到离海水更近的地方。当海水开始慢慢涨潮时,一旦游客因为贪玩忘了时间,周围原本露出的礁石没入水下,游客找不到原来的路线不敢下水,就可能会受困于礁石,而潮水会越涨越高。
徐铁说,“这种会随着涨潮落潮时隐时现的礁石,我们称之为干出礁,对不熟悉海洋的游客来说是最危险的一种。”
除了在礁石上玩耍,临港南汇嘴、金山、奉贤等海域,不少游客每年夏天都会在滩涂上捡贝壳、抓螃蟹,这样的行为是否也存在安全隐患?
徐铁表示,相比在礁石上活动,游客在沙滩上玩耍时对潮水的变化会更敏感。因此,只要下海前对潮汐时间有所了解,休闲时注意潮位变化,在浅滩处走走问题不大。
徐铁建议,游客去海滩前,可以提前在网上查询相关海域高低潮出现的时间,抵达海滩后也可留意附近有关潮水涨落时间的提示,既有利于安排赶海项目,也可以提高安全系数。实际上,从低潮潮位到高潮潮位的变化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通常需要持续约6小时,一般游客有足够的时间应对潮水变化。
另一个时常被人误解的知识是,许多人认为“潮汐”二字分别代表着潮水的上涨和下落,其实不然。
“潮汐”二字描述的都是海水上涨的过程,白天海水上涨称为潮、晚上海水上涨称为汐。
上海周边的高潮潮高一般在3-4米左右,靠近杭州湾的临港、金山的高潮潮高可达5-6米,甚至出现更高的情况。被许多人所熟知的钱塘江大潮,由于天体引潮力的影响和地形条件的叠加,在农历八月十五左右甚至可以达到8-10米的潮高。
上海浦东海警局提示:随着天气逐渐炎热,前往海堤、芦苇荡等处的游客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被困、溺水等安全隐患风险也与日俱增。在上海的话,如遇险情请第一时间拨打95110。如果在外地游玩,也请提前查询好当地的求救电话。
综合自上观新闻、澎湃新闻、话匣子
来源: 上海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