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文化和旅游局 王贝贝
2022年,疫情仍将是影响旅游业复苏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但旅游业复苏向上的进程不会停止。从政府到企业,都在积极的出台各项扶持政策和措施,以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复苏。
几近停摆的艰难时刻
2021年春节后,疫情再次突击多个城市,跨省旅游遭重创,对旅游行业的冲击远超预期。疫情多地爆发,严格的出行管控,让旅行者出行的不可控因素大幅增加,旅游市场活力下降。
在Fastdata极数发布的《2022年1-4月中国旅游行业洞察报告》中显示,2022年一季度,中国国内旅游人数8.3亿人次,同比下降18.9%,全国铁路、民航、公路及水路发送旅客量悉数下跌,仅在2022年第14周,全民航执行客运航运班次即较2021年同期下降81.8%。2022年一季度旅游经济运行综合指数95.6,旅游企业信心指数降至2021年一季度以来最低点。景区运营上市企业中五家营业收入同比下降超四成,其中张家界营收下降62.9%。
2022年“五一”假期5天,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6亿人次,同比减少30.2%,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情前同期的66.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46.8亿元,同比减少42.9%,恢复至疫情前同期的44.0%。
“2022年或许是旅游业最艰难的一年。”在今年1月12日中国旅游协会召开的旅游行业部分企业家及专家座谈会上,多数企业家对2022年旅游业的恢复普遍信心不足。这一黯淡的预测不幸被言中,自2022年开年以来,多地疫情反复,跨省旅游出行几近停摆。疫情持续及旅行者对收入的悲观预期,旅游行业遭遇“戴维斯双杀”,恢复势头逆转。
纾困之道,信心如金
当下,旅游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曾有企业家表示,“尽量活下去,守住不倒闭”就是旅游行业的底线了。超七成企业现金流可维持运营时间不超过半年,超九成负债企业半年内有到期债务需偿还,疫情以来成功融资的旅游企业占比不足三成。
数据显示,近三成调研旅游企业主打算改弦更张,退出旅游市场。旅游业直接及间接就业人口近八千万,目前近半数企业员工流失超20%。
“保旅游市场就是保就业”。早在今年1月召开的旅游行业部分企业家及专家座谈会上,多名旅游企业家呼吁政府积极作为,房地产税的返还、社保基金的缓交和免交一再被企业家提起。
随后2月1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政策着力点是支持市场主体渡过难关、恢复发展,助力服务业作为就业最大“容纳器”的功能。43条政策不仅包括普惠性扶持纾困措施,还有餐饮、零售、旅游、公路水路铁路运输、民航等五个特殊困难行业的针对性扶持纾困措施。相关救市政策的颁布无疑为服务业走出冷冬提振信心。2022年1月,山东省青岛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进一步支持文旅企业的发展。自2022年6月1日至12月31日,青岛市11处国有A级旅游景区想游客免门票开发。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及刺激旅游业复苏的措施,无不显示了政府要推动旅游业复苏的决心。
旅游业作为解决就业人口多、对经济的拉动显著的重要产业,行业纾困之道是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的问题。如新加坡对旅游企业实施房租免除政策以及10%-30%的税收减免、优惠贷款等帮扶政策。欧盟成员国正在逐步解除旅游限制,采取分阶段方式开放边境,法国政府计划出资180亿元用于旅游业扶持基金,意大利设立24亿元欧元“度假奖金”,年收入4万欧元以下的家庭可得到500欧元补贴用于入住各类酒店和营地。
在艰辛时刻,信心比金子更珍贵。
行业复苏与进化
两年来,国内旅游业困中求变,经历强转型的同时,也于逆境中成功挖掘到新的机会点,衍生出众多全新的概念,由此呈现出强大的韧性。在更为精准的防疫政策以及丰富灵活的纾困举措的加持下,旅游业的内在潜力及未来的可能性,或许远超行业内外的预期和想象。
面对复苏之路,70岁的开元旅业集团创始人陈妙林从没想过放弃,“疫情总有一天会结束,我们不能改变大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
感同身受的还有无锡灵山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无锡拈花湾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国平。
他用“在深渊里仰望星空的人”来形容2021年的旅游从业者。“守住本心、树立信心,克服畏难心、恐慌心。”吴国平说,旅游业本身长期存在供需错配、结构失衡、投资低效等现象,疫情放大了旅游业面临的问题。眼下,时代倒逼旅企转型,疫情倒逼旅企转型,市场倒逼旅企转型。
疫情改变生活,改变消费行为,也改变了旅游市场,以本地游和近程游为代表的“近出行、浅需求、低消费、短时长”已成为旅游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市场。以景区为例,游客不再关注井喷式游客量的宣传,受疫情影响,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更多的是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有效距离,是否能给人以舒适的体验感。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22年发展预测》显示,2021年国庆节假日期间,城乡居民平均出游半径为141.3公里,同比减少71.7公里,降幅达33.66%;目的地游憩半径为13.1公里,同比减少7.7%。
旅游行业的恢复不是一种简单的恢复,疫情影响下,游客的出行方式、选择方式、消费方式等都在发生改变,追求个性化、舒适性和沉浸式体验并重,感受不同的生活方式。休闲消费的场景多元化等消费理念的变化,让消费升级,并催生新的商业模式,从业者要在自己的领域大力创新,适应市场的变化,在传承传统旅游文化的同时,增加适应市场变化的优质产品内容来迎合市场。此外,提升旅游度假类产品自身的体验感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文旅融合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真真切切给游客提供一种新的感受和体验,高质量融合文化和旅游资源、市场、空间、产品,着眼当前消费的偏好与潮流,以时尚的表达方式,讲好中国的故事。没有创新就没有出路;没有创新就适应不了疫情后旅游行业的变化。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要处理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一方面,要重视传承,另一方面要创造性转化,但也要避免过度世俗化和庸俗化。
2022年,疫情仍将是影响旅游业复苏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但旅游业复苏向上的进程不会停止。”不久前发布的《2021年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22年发展预测》这样说。
“这次疫情,终不过是历史上的一朵浪花,挡不住中国文旅行业蓬勃发展的滚滚浪潮。”吴国平相信,在业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旅游业一定能够尽快走出阴霾,迎来美好的明天。
青岛西海岸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