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近期,随着暑期到来和多项精准防疫措施落地,国内航班量重回高峰,多地景区客流量持续攀升,各地推出多项文旅惠民措施,使民航和旅游行业迎来了复苏机遇。下一步,航旅业该如何借着暑期游复苏的“东风”,来抵御疫情冲击、走出创新发展的路子呢?
戳下方音频,听北京交通广播记者的报道:
东航京沪航线重回“繁忙”
首都机场T2航站楼客流量增加/记者拍摄
旅客史先生办理值机手续/记者拍摄
7月6日上午10点多,在首都机场T2航站楼内,旅客量相比前段时间明显增加,东航值机窗口前排起长队。旅客史先生在出示核酸阴性证明、健康码等防疫证明后,顺利办好了值机手续。
史先生:“我这次是回家,之前也是因为疫情一直没回去,来这边出差已经很长时间了。前段时间,北京的疫情比较严重,那时候行程码还带星。因为我经常到全国各地出差,如果带星的话,对我出差会很不方便。自从行程码的星号取消掉以后,我认为对恢复经济等来说,还是很好的一项举措。”
京沪航线旅客排起长队/东航提供
随着北京和上海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和国家通信行程卡“星号”标记取消等精准防疫措施的落地,国内最具代表性的京沪航线又繁忙起来。今年4到6月份,受疫情影响,东航京沪航线每天只剩1个航班,日均客流量仅有约100人次。目前,东航京沪航线已恢复到每天16个往返航班,后续还将增加到每天46个。东航华北营销中心市场部产品经理王旭介绍,现在的客流量相比6月份最低点增加了2到3倍。
王旭:“京沪快线的运力还在快速增长当中,整体流量也在恢复。从7月2日到5日,仅4天时间,就已经恢复到每天近700人次,7月5日客流量为1100人次,日均客流量较6月份的最低点时增涨了两倍至三倍。”
今年暑运期间,东航计划在首都机场和大兴机场增加往返航班1280班,还将把优势时刻航班调整为宽体机运行。王旭说,暑运期间,主要将增加北京往返各重点城市和旅游城市之间的航线运力。
王旭:“暑运期间,东航计划在北京首都机场、大兴国际机场进行航班加密,包括我们传统航线方面的上海虹桥、厦门、杭州、南昌航线;西部航线方面的银川、西宁、兰州;以及目前的热门航线哈尔滨、乌鲁木齐等多个旅游航线,增加运力、申请加班。”
在暑运期间,东航也将严格执行各项防疫措施。东航北京地服部高端旅客服务中心首都国际机场分部副经理杨倩提示出京旅客,提前关注目的地的防疫政策。
杨倩:“对于从北京出发前往其他省市的旅客,建议提前了解当地的防疫政策,确保健康宝绿码,按要求时间做好核酸检测,比如48小时或72小时内的核酸证明,部分地区可能还需要48小时内2次的核酸证明和落地核酸检测等进一步要求。”
精准防疫助力航班量增长
国内客运航班量变化趋势/飞常准提供
国内飞机利用率变化趋势/飞常准提供
自7月1日暑运大幕拉开以来,全国国内航班量和客流量都呈现回升态势,飞机日均利用率也有所提升。飞常准工作人员徐燕说,在7月3日,国内航班量突破1万架次,已恢复到今年春运期间航班量水平。
徐燕:“据飞常准数据显示,7月1日到7月7日,暑运前7天,国内航线日均执行航班量达9606班次,较6月份同期日均增长4456班次;国内飞机利用率平均为每天5.6小时,较6月份同期日均提高2.6小时。其中,7月3日国内客运航班量突破1万班次,恢复到今年2月春运期间的航班量水平;国内飞机利用率达到5.8小时,为近四个月以来最高峰。”
北京国内客运航班量变化趋势/飞常准提供
暑期民航业的复苏和精准疫情防控政策关联密切。例如,北京市在7月6日发布了优化进返京政策的相关措施。其中,将14天内有1例和以上本土新冠病毒感染者所在县(市、区、旗)旅居史人员严格限制进返京的措施,时限从14天内调整为7天内。同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张明阳说,这一消息发布后,平台上北京的旅游搜索热度大幅上涨。
张明阳:“消息发布至当天19点,北京旅游搜索热度较前日同一时段上涨130%,北京市进出港航班搜索量上涨172%。其中北京至上海航线搜索量较前日同一时段增长92%,搜索量排名全国第一。最关注北京旅游相关信息的外省用户主要来自河南、上海、广东、四川和重庆。”
从国家层面的防疫政策来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第9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在6月28日发布,明确将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从“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和7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和3天居家健康监测”。这也是继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将跨省游熔断机制精确到“县”以后,国内航旅业迎来的又一重大利好。中国民航大学航空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晓津提出,精准防疫政策可有效节约民航旅客和货主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李晓津:“对旅客货主来讲,极大的减少了出行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按照第九版的方案,将隔离时间减少了11天,按照我们的测算,民航旅客在地面是每天的时间价值在2000元以上,那么11天总体将节约20000元以上。从客货运的航空公司、机场、空管或其他保障企业来说,这也都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市场机遇。由于航空公司的固定成本特别高,正常环境下,能占到票价的60%以上。通过精准防疫政策,来增加航班、增加旅客数,可以极大地降低行业风险,分摊他们的高成本。”
李晓津也建议航空企业,要利用好暑期的发展机遇,拓宽营收渠道。
李晓津:“民航客运本身是从机场到机场的运输,但实际上旅客的出行需求,还包括从机场到目的地之间的产业,比如旅游、酒店、商务活动等。可以考虑开拓一些客运相关的前后产业,都是一些重要的举措。另外,做好防疫预案,出现问题就及时解决,也没必要过度担忧,也是在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之间取得平衡的一个重要的思路。”
暑期旅游热度持续回升
今年暑期,旅游业也迎来了复苏机遇。据去哪儿网数据,在7月1日3日,平台机票出票量环比上周同期增长26%;火车票预订量环比上周同期增长1.5倍;酒店预订量环比增长23%,部分日期的预定量已超过2019年同期。去哪儿网公共事务高级经理徐振妍介绍,暑期游热度正持续回升。
徐振妍:“从暑期热门旅游目的地来看,三亚、新疆、西藏、青海等地大热,海南的热度从冬季“溢出”到夏季;北京、上海“王牌”回归,上海位居热门景点旅游城市第三名,北京位居热门酒店旅游城市第四名,位于热门到达城市第六名。这周末较上周末酒店预订量环比增幅23%,较2019年疫情前同期预订量增加了14%,也已超过2021年同期预订量。截至目前,今年7月-8月之间出行游玩的景区门票预订量来看,前十热门景区中主题乐园占据了一半。”
游客排队进入北京欢乐谷/记者拍摄
景区国潮狂欢节景观/记者拍摄
7月7日下午3点多,北京欢乐谷景区内呈现一片热闹景象,大部分游客都是家庭或学生群体。游客张女士说,现在国内防疫形势向好,所以考虑多利用暑假时间带孩子出游。
张女士:“现在的话,暑期来临了,北京整体的防疫形势还是好了很多。因为咱们还是挺严格的,比如来这游玩,要求孩子和大人都是要有72小时内的核酸阴性证明,所以不是特别担心安全问题。”
记者:“会不会考虑带孩子出京去玩呢?”
张女士:“还是想出游,因为孩子这个学期一直是网课,一直待在家里。暑假想去的地方要没有病例是最好的,如果说有病例的话,还是是尽量不要去。”
家长带孩子戏水玩耍/记者拍摄
游客观看花车游行/记者拍摄
北京欢乐谷景区6月底的日均客流量,比6月初刚恢复运营时增长了近1倍;7月初的客流量也已恢复到去年同期的8成左右。借着暑期游的“东风”,景区推出了“天光夜谭”、“国潮幻影秀”、电影节等系列活动,吸引各地游客到来。北京欢乐谷市场部总监尤少杰表示,景区对暑期经营的复苏有极大信心。
尤少杰:“我们现在的客流量主要来自于北京本地,有将近95%。但在去年暑期的时候,我们北京本地的游客可能在80%左右。今年暑期,通过行程卡“摘星”等一系列政策松动,预计会对我们的客流量有积极促进作用,带动包括河北、天津、山东等地游客来游玩,这个暑期我们还是很看好的。”
航旅业如何“借东风”?
北京市文旅局京郊住宿消费券活动/去哪儿提供
借着暑期旅游的回暖,全国多地文旅部门和景区也推出了一系列重振消费信心的举措。例如,7月10日到9月30日之间,北京市文旅局通过去哪儿旅行手机软件和小程序,向消费者发放总额3000万元以内的京郊住宿消费券。消费者在预订10个郊区的酒店和乡村民宿时,可以线上领取消费券,单笔订单享受5折优惠,最高补贴不超过1000元。去哪儿网公共事务高级经理徐振妍说,这将进一步拉动北京旅游市场的复苏。
徐振妍:“本次住宿消费券使用范围涵盖了北京京郊近万家酒店和乡村民宿,其中包括了一大批高星高热酒店和精品民宿,如古北水镇大酒店、北京日出东方凯宾斯基酒店、核桃小院等。北京京郊酒店预订最热门的商圈位于怀柔、密云、平谷、延庆等京郊区域,特别是对于暑期放假的学生、休年假的亲子家庭和已经退休的老人等群体,京郊住宿消费券的发放预计将进一步拉动北京旅游市场迎来更为强劲的复苏。预计消费券上线后,去哪儿旅行app的流量高峰将大大超过日常。去哪儿网已经提前做好了服务器扩容、客服培训等技术准备和人员保障工作。”
神农架景区/途牛旅游提供
自6月底起,各铁路沿线城市接连推出景区出游福利政策。例如,伴随着6月20日郑渝高铁的开通,沿线的白帝城、三峡原乡、巫山等景区都推出了暑期免票活动。截至7月8日,途牛旅游网近15天来用户预订出游数据显示,以高铁为主要交通方式的预订出游人次环比前15天涨幅达149%。途牛旅游网华北区门店负责人赵林燕说,高铁沿线景区热度仍在持续攀升。
赵林燕:“跟随着铁路布局提档升级的脚步,途牛的出游产品矩阵也在持续优化创新。进入7月上旬,“云台山+龙门石窟+少林寺+清明上河园双高铁6日游”、“宜昌+神农架动车2日游”、“重庆4日游”等高铁游主题线路搜索及预订量比6月同期增长了121%,沿线目的地景区热度持续攀升。”
鼓浪屿景区/网络图片
鼓浪屿景区免费预订/记者截图
在热门旅游城市厦门,多家A级景区在暑期对市民和游客免门票开放,包括了鼓浪屿上主要景区,还有园林植物园、胡里山炮台等景区。借着这次机会,胡里山炮台景区推出了研学、写生、户外剧本杀等系列活动。胡里山炮台文旅公司市场营销部经理雷建增说,自6月19日免票措施启动以来,景区日均客流量已增长了2到3倍。
雷建增:“免票开放以来,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景区的人流量和之前相比,整体提升了2到3倍。像工作日,目前每天我们的人流量有1000到2000人次,周末可以达到3000到4000人次。这段时间我们也陆续接待了省外的旅游团队和散客,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游客的热情非常高涨。这是一个明显的积极信号,也让我们对厦门暑期的旅游市场充满了信心。”
胡里山炮台景区/网络图片
游学夏令营活动/景区供图
新冠肺炎疫情已持续2年多,根据“国家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从2019年疫情发生前到2021年,国内年旅游人数从60.6亿人次降低到32.46亿人次;国内年旅游总收入从6.63万亿元减少为2.92万亿元;国内星级饭店平均出租率从56.7%降低到41.8%。但面对疫情冲击,我国民航和旅游业一直在谋求生存和发展的机遇。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提出,在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应向旅游业推出更多促发展的纾困政策。
吴丽云:“针对疫情防控政策,各个地方政府保证不加码,实际上就已经是一种纾困了。其次,纾困政策更应该更多关注中小微企业,因为他们可能在去真正的获取政策支持的时候,难度还是较大。另外,这些年的纾困政策更多的是从降低成本的角度去做的,在当下来说,还应更多地考虑出台能落地、促发展的纾困政策,帮助企业存活下去。”
吴丽云也认为,旅游从业者和企业也应持续创新,借助好暑运等契机,走出一条直面疫情冲击、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吴丽云:“对于旅游企业来说,一方面我们要按照国家的疫情防控政策,做好相应的疫情防控。在这个前提之下,其实应该去做一些探索性、创新性、结合当下的一些旅游需求和热点开发的新产品,比如说今年很热的露营旅游。其次,也可以探索一些融合发展的新方向,比如说向生活端的延伸,旅游加零售、旅游加生活方式、旅游加书店等业态。还有就是结合云旅游和其他的一些场景的创新,把数字技术应用到旅游当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提到旅游,您最想去哪儿?
评论区一起聊聊吧
转发~
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们吧
内容来源:北京交通广播 记者 孙媛编辑 戚天 主编 程艳
编辑:慧儿
值班主编:车水
点个
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