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李庆 王越欣
“故人送我东来时,手栽荔子待我归。”北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苏东坡归家服丧期间,曾与友人一起在家中栽下荔枝树,并与其相约,待荔枝红了,他便回家。谁曾想,荔枝树在家乡三苏祠守望千年,但主人一去不能回。
该树后历经千年枯亡。为了纪念苏东坡,2007年,三苏祠又在原址栽种,难得的是,这棵荔枝树经过10余年精心呵护,在原本气候环境并不适合的眉山,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三苏祠
7月7日,封面新闻记者从三苏祠博物馆了解到,这难得的东坡美味,将在7月8日-9日两天,向游客免费提供。为了让大家尝遍东坡味,三苏祠还将联合泸州博物馆及惠州苏东坡祠(东坡纪念馆),每日将三地的300颗荔枝分享给游客品尝,共享“日啖荔枝三百颗”。
900多年前 苏东坡在老家种下荔枝树
7月7日,三苏祠快雨亭旁,荔枝树上挂着红红的荔枝:东坡老家的荔枝又熟了。
在三苏祠工作30多年的林小平,一直坚定地认为:荔枝能在三苏祠栽活结果,是个小小的奇迹。
“眉山气候温润潮湿,日照时间偏短,根本不适合种植荔枝。但早在900多年前,苏东坡就亲手种了一棵荔枝树在祠内,曾经也硕果累累。”林小平回忆,苏轼种的这棵荔枝树,在上世纪80年代,偶尔还能结出几个果子。到了90年代初,荔枝树就枯萎了。为纪念东坡,2007年,三苏祠在原址上重新种了一棵荔枝树。
三苏祠内的荔枝树
荔枝树怕霜冻,刚栽下时,工作人员冬季为了给树保温,就用塑料膜将整棵树全部包裹起来,第二年冬季就只包裹半棵树,随后几年,荔枝树的“保暖衣”渐渐脱掉,适应了眉山气候。“2009年开始,这棵荔枝树偶有挂果,在2017年开始大面积挂果,堪称奇迹!”
而就在这棵挂满硕果的荔枝树旁边,一株古树类型的根雕格外引人注目,古树周长约2米2,底部根系直径2米多,颜色接近枣红。
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棵树,就是曾被苏东坡魂牵梦绕家乡的荔枝树。“90年代枯萎的时候,大家都舍不得挖,直到2004年才挖了出来。”
引来松鼠“争食” 今明两天游客可免费尝鲜
眉山文联副主席王晋川说,在眉山县志和文化艺术志中,对东坡丹荔都有记载。在有记载的文献中,三苏祠荔枝和眉山蟆颐观的荔枝,是中国纬度最高的荔枝。蟆颐观那棵已经不在了,三苏祠这棵更显得珍贵。
这棵珍贵的荔枝树,成了眉山人一到夏日就牵挂的宝贝。一到成熟季节,三苏祠就会邀请八方来客品尝。“文艺名家、抗疫英雄、普通百姓,都曾来到荔枝树下共品荔枝。”
苏宅丹荔
荔枝,也深受三苏祠内松鼠们的“喜爱”。每到荔枝成熟季节,苏宅丹荔都会被松鼠们频频光顾偷吃,一吃就吃掉大半。“2019年开始,松鼠就多了起来。今年从十多天前就成群结队来了。”三苏祠工作人员李德友说。
在苏宅荔枝下,记者待了约十分钟,果然看到了一只松鼠沿着快雨亭屋檐跳上荔枝树,娴熟地摘下一个荔枝,大口吃了起来。
偷吃荔枝的松鼠
“欢迎大家在7月8日和7月9日,到三苏祠品尝这第一口东坡荔枝味!”据介绍,“日啖荔枝三百颗”活动将持续两天,前往三苏祠参观的游客便可免费领取1颗荔枝,每日限量300颗。
此外,活动首日还将进行三地交流,共话东坡,以“东坡丹荔”之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地首次联动 东坡家里实现“日啖荔枝三百颗”
由于珍贵的苏宅荔枝只有一棵,挂果有限。为了实现“日啖荔枝三百颗”,让更多人体验这难得的东坡味道,三苏祠首次联合泸州博物馆及惠州苏东坡祠(东坡纪念馆),提供三地荔枝美味。
东坡足迹遍布中国,为何选择了泸州和惠州荔枝?
据介绍,2007年补栽的苏宅丹荔,正是从泸州引进,是当地最为知名的品种之一“妃子笑”。不仅如此,北宋年间,苏轼父子三人还曾在泸州留下足迹,与泸州结下了不解诗缘。
而苏东坡与惠州荔枝,同样渊源颇深。公元1094年,苏轼被贬岭南。在惠州谪居的近三年期间,荔枝这一岭南佳果给他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第二年四月,苏轼在惠州第一次吃荔枝,随即便创作出《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一诗,对荔枝极尽赞美之能事。苏轼感叹道:“予尝谓,荔枝厚味高格两绝,果中无比,惟江瑶柱、河豚鱼近之耳。”可见,荔枝在他心中是何等的美味。
此后,苏轼还多次在诗文中,表现了他对荔枝的喜爱之情。而这一系列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句莫过于《食荔枝二首》其二中的那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东坡本身就是热情好客的大美食家,有朋自远方来,当然应该热情招待。这既是苏祠的家风家教,也是中华传统美德。”三苏祠博物馆馆长陈仲文说,希望广大游客在品尝荔枝的时候,能够把饱含东坡先生家国情怀这段荔枝佳话,与大家分享,一起讲好这既美味、又美好的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