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记者朱延筠
文化因赓续而兴盛,传统因科技而弥新。2022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期间,宜昌注重文化赋能、突出文旅融合、聚焦城市宣传。5G云XR,让宜昌演艺秀出新高度;电竞+旅游,让宜昌文化潮范十足;数字藏品,让宜昌文物焕发新生;云上说唱,让宜昌故事火爆出圈;网红探店,将宜昌味道“捧出深巷”……
数字技术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辟了新的空间和路径。宜昌深挖数字赋能,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方式。让传统文化走进年轻群体、焕发新的活力;增加参与感,变单向宣传为双向互动;提升体验感,变单一阅读为量级传播。利用数字+,延长传统文化的传播、保护、转化、创新链条,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大放异彩。
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开幕式
5G云XR,数字赋能《楚辞》盛景
高峡平湖之上,千架无人机变幻出一身肝胆的屈原、翱翔天际的楚国凤凰、冲入云霄的天问一号;屈子祠前的大型舞台上,光影闪动,幻化为群山宇宙,虚实莫辨。
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开幕式
开幕式《楚辞里的中国》惠民演出以现代的光影技术,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演出采取原创音舞诗画的形式,通过全息投影、虚拟 XR、激光秀,实景山水、地平投射、虚拟水景,无人机塑型,烟花图案秀等,营造出穿越古今、天地同庆、日月争辉的情境氛围。
大型情景诗画、情景舞蹈和叙事演绎,以时尚与古典交融的形式再叙屈子故里的千载文脉;XR虚拟技术重现《楚辞》里美轮美奂的盛景,不仅多元化呈现宜昌的人文历史和现代风貌,更是将屈原的精神、屈原的家乡、屈原留给后世的精神价值演绎得淋漓尽致。
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开幕式
开幕式云直播,4500万人次实时观看
备受瞩目的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开幕式、龙舟争霸赛,采用现场+“云上”方式举办,150多家电视、网络媒体同步直播,4500万人次实时观看。
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期间,利用网络直播弘扬屈原文化,突破地域和时空的限制,极大拓展了传统文化的传播边界;抖音平台上话题#世界端午看宜昌#播放量4829万次、#中国端午诗意宜昌#播放量3214万次。
创造正能量内容吸引年轻人,让年轻人不仅是在传播环节转发、点赞,更会积极主动发表评论,参与到传统文化“内容共创”中来。其中,抖音话题#寻味宜昌#播放量3146万次、#来宜昌过端午#播放量3137万次,就是将传统文化与年轻人喜爱的“吃、喝、玩、乐”等元素交融,让优秀传统文化“话语权”回归到年轻群体中,形成新的话题、新的爆点。
通过分享传统文化背后的理念、历史、技艺等,唤醒年轻人的民族自豪感,让年轻人自发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世界端午根在宜昌#播放量1023万次。6月6日,宜昌抖音城市话题播放量超66.2亿次,较5月15日增长了1.9亿次;“文化自信”、“弘扬国粹”等内容更是多次在抖音话题下刷屏。
云推介,书记局长担当推荐官
通过“书记(局长)带您游”短视频展播,云讲宜昌故事。所有视频均采用沉浸式的拍摄,书记、局长穿上特色服饰,走进景区、融入生活,相约看书品茶、一起跑步烧烤、亲手弹奏钢琴,用新的技术、形式和手段,打破了对书记(局长)刻板印象,让书记(局长)变得更加可亲、可感,引发年轻人强烈的情感共鸣。
“书记(局长)带您游”中,书记(局长)不仅是推荐官,更是体验者,双重身份赢得各界好评、点赞。全网传播量达到2000多万,视频号单条最高超过50万播放量、抖音号单条最高播放量11万+,宜昌文化由此走向世界。
“五峰,要从一杯茶说起”“枝江,要从一条江说起”“远安,要从一座山说起”……一系列推文突出文化特色,讲深讲透地域文化,同时发挥文旅新媒体传播矩阵优势,拓展推介的深度和广度。5月31日,市文旅局局长做客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演播厅,以“屈原故里邀你来过潮味端午”开启线上“云”推介,邀请读者和网友走进屈原故乡,感受全新的魅力宜昌,体验不一样端午节,专访文章在各类平台总阅读量突破30万+。
云传播,电竞+文旅融合发力
“浓情粽意 潮玩宜昌”屈原故里宜昌电竞旅游嘉年华,包括了英雄联盟手游全国联赛南部大区赛,和使命召唤手游S3职业赛全国总决赛。从5月28日一直延续到6月12日,腾讯公司首次将两个大游戏IP在同一年、短时间内集中、连续放到同一个城市。
屈原故里宜昌电竞旅游嘉年华
屈原故里宜昌电竞旅游嘉年华期间,两大赛事的宣传片、战队海报、倒计时海报、赛事定制礼盒等,均深度植入宜昌城市和文化元素,城市LOGO成了海报上亮眼的元素;场外增设端午民俗体验互动区,让电竞爱好者现场体验包粽子、挂艾草等民俗,无形增强了电竞爱好者们对宜昌民俗文化的认同感,在娱乐中重新唤起对于民俗的记忆。
英雄联盟手游全国联赛南部大区赛在宜昌线下举办,全网200多万人同步收看直播;使命召唤手游S3职业赛全国总决赛与宜昌在线上直播,并面向海外宣发,全网近400万人同步收看直播。海邀请了电竞KOL游览景区景点,通过KOL的网络影响力推广宜昌旅游资源;更有战队明星选手现场公益直播,助力宜昌农特产品销售。
电竞市场庞大的用户规模加速了宜昌传统文化“走出去”的能力,通过斗鱼、虎牙、哔哩哔哩、快手等平台,全国数百万电竞爱好者看到了屈原故里的城市风采。
云抢购,数字藏品秒罄
“太阳人石刻”文物创意开发的系列数字藏品共销售12000份,预约抢购的数字藏品爱好者超50余万人,两期藏品均在10秒一抢而空;以“宜昌·端午”为核心文化元素的系列数字藏品成为全国第一批上线的以端午为主题的数字藏品系列,上线预热仅1天,总参与人数便达52277人,开售不到3分钟,共计24000份便全部售罄。
这是宜昌借助区块链技术,对文化与文物进行的数字化再造。推出数字藏品,让年轻一代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以更便捷的方式拥有和欣赏文化珍品,契合了年轻人在数字空间的消费习惯、社交需求与价值审美。宜昌发行数字藏品,不仅赋予了传统文化和文物新生命,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更给了传统文化多更多“出圈”的机会,实现了从“活起来”到“火起来”的价值创新。
云互动,冷文化变热体验
屈原端午文化节期间,市文化和旅游局打造了“线上龙舟赛”,“龙舟闯关”小游戏普及屈原故里端午习俗相关非遗知识,生动的融入城市IP形象,并将文创产品作为奖品,实现文、体、旅线上融合。游戏一经推出,就受到网友追捧,上线仅5天,吸引近2万人次参与游戏。
来自市非遗中心的《端午记忆》《屈原传说》等端午习俗系列老视频展播,在文化E家上播放量近4万次,吸引了市内各主流媒体和网友纷纷转发。
借助数字技术,市非遗中心沉寂的故事,穿越时空与游客进行千年的对话;非遗小游戏以文化典故为源,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让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更多元、更新颖、更丰富,获得了众多年轻人的喜爱。
云合唱,“长江合唱音乐厅”正式上线
“长江合唱音乐厅”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将传统音乐厅搬到线上的“云上”音乐厅,包含网站、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四大发布平台,将为合唱爱好者提供便捷化、移动化、平台化、可视化及智能化的视听新场所。
“长江合唱音乐厅”不仅具备线下音乐厅的表演、观看、交流、互动功能,更增加了动态获取、演出预告等多种服务,能满足合唱教与学、展示与传播、交流与合作等需求。市民可在“长江合唱音乐厅”上了解行业动态、下载曲谱、观看演出,也可将自己的原创作品、表演视频上传至平台与网友共享。
平台的搭建,为全国乃至全球合唱艺术爱好者打造全新的交流平台。“长江合唱音乐厅”的诞生,意味着宜昌将探索更多元化音乐传播。通过强大的互联网技术,打造更丰富的、革新性的、交互性现场体验,为宜昌打造爱乐之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云分享,网红探店捧美食出深巷
酒香也怕巷子深,传统文化需要在当下找到更合适的方式,助力其花开当代。
端午文化节期间,通过开设#寻味宜昌#来宜昌过端午话题,组织网络达人打卡宜昌大众餐馆和优质民宿线上推介,精准推送宜昌美食,将“听我说”变成“请你说”,把评断交给全国网友,让年轻人为自己的喜好发声。这既是文化自信的体现,也是互联网时代“捧酒出深巷”的有效方式。
不数既往,不能知将来。把握好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一方面,要求我们打破旧有思维窠臼,突破自我限制,顺应技术手段、制作方式、传播载体的变革需求,利用数字技术让宜昌传统文化更“出色、出彩、出圈”;另一方面,也倒逼宜昌持续打造优质的文化内容。只有将“思想破冰”与“坚定文化自信”同时抓牢,把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容与“数字+”新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融入群众生活、服务百姓民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才能实现数字IP与传统文化的“双向奔赴”,赢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诗与远方”。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