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新娘、彩礼
彩礼,也叫聘金、聘礼,指订婚或结婚时男方付给女方的财物,作为婚姻关系成立的条件,是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习俗。近年来,部分地方出现结婚彩礼“行情”暴涨的现象,由于攀比之风愈演愈烈,一些家庭苦不堪言。
比如,4月7日,在民间有“甘肃彩礼天花板”之称的甘肃庆阳,就有网民在“领导留言板”求助,称“谈了几年的对象,却因为动辄近30万元的彩礼被迫分手”,希望政府能整治当地高彩礼的风气。对此,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官方表示,该县已出台政策,明确规定农村结婚彩礼不超过8万元,公职人员彩礼不超过6万元。
当多年的爱情败给近30万元的彩礼,这个悲伤的故事一度刷屏。“高价彩礼”事件为何层出不穷?彩礼真正的争议点在哪里?作为婚俗的彩礼,是否有法可依?婚事告吹,彩礼是否能返还?
01
基础篇:彩礼共4种类型,是否给陪嫁差异大
目前,全国各地的彩礼习俗有很大差异,根据彩礼的流向和彩礼是否属于构成婚姻的要件,全国的彩礼大致有四种类型。
第一类,男方向女方支付“补偿性”彩礼,彩礼由女方父母掌握,俗称“奶水钱”、“恩养费”,用于女方兄弟结婚。甘肃庆阳、河南商丘、江西赣南地区就属于这种类型,这也是目前争议最大的彩礼类型。
第二类,男方向女方支付的彩礼又被嫁过来的新娘带回来,彩礼资金成为新成立的小家庭的原始积累。这类彩礼金额根据家庭经济情况而定,不会成为负担。湖南、两广的大部分地区就是如此。
第三类,在中部原子化地区,男女平等程度较高,双方父母均有义务向小家庭转移财富,嫁妆和彩礼一起构成小家庭的原始积累。如湖北荆门、江苏苏州。
第四类,彩礼不是构成结婚的必要条件,也就是零彩礼,男方父母对子女婚姻是有限责任,父母有帮助的义务。婚姻主要依赖男女双方自由恋爱和自行进行财富积累,女方看中的是男方的个人条件,比如工作能力、性格、长相等。四川、重庆和贵州的农村地区属于这种类型。
从上面四种彩礼类型来看,第一种“补偿性”彩礼的争议性最大,女方收取高额彩礼用于兄弟结婚、父母养老,却无陪嫁,或陪嫁相对极少,大多发生在农村地区。反观经济发达地区,由于社会风气开明,相对比较务实,对于彩礼金额多少并不看重,更重视婚姻本身。
02
真问题:高额彩礼被截留,甚至零陪嫁
作为流传至今的婚俗,彩礼也秉承礼尚往来的原则,男方婚前给付彩礼,女方结婚也会回礼带回嫁妆。
2020中国彩礼地图 来源:谷雨数据
据谷雨数据《2020年国人彩礼调查》显示,有超过七成(73.8%)的婚姻都收过彩礼。男方除了送礼金,还有超过七成送了首饰,近四成的彩礼“顺带”送房、送车,也就是传说中的“三金四银”和“一动不动”(车与房)。相较之下,女方回的嫁妆只有三成包含私家车,多数的嫁妆都是床上用品、家电、家具等。
一般而言,彩礼金额是根据男女双方家庭经济情况而定。彩礼真正的争议点,一般不是金额的多少,而是彩礼的最终流向。
资料图:莆田新娘
在“山寨之都”福建莆田,由于经济比较发达,当地彩礼普遍在50万左右。最近几年,不时有从128万到158万、186.8万、188万、188.88万、288万、368万、600多万,甚至999万的百万彩礼被曝光,不断刷新吃瓜群众的认知。
尽管莆田的彩礼普遍较高,但其通婚圈局限在当地,你情我愿,并且按照当地风俗,男方在给付彩礼后,女方大多也有等额陪嫁返回,有时候甚至是陪嫁比彩礼还多。
因此莆田的“天价彩礼”、“百万新娘”除了吸引网络上的吃瓜群众,具备表演性炫富意味,并没有太多争议性。
与福建莆田“高彩礼高陪嫁”类似,湖南、两广大部分地区是“低彩礼”,川渝地区更是“零彩礼”,这两类彩礼在舆论场上基本也没有太大争议。
最后就只剩下“高彩礼零陪嫁”模式,这类彩礼大多被用于女方兄弟结婚,或用于女方父母养老,女方陪嫁则很少,甚至零陪嫁。而男方除了负担一笔彩礼费用,一般还需要在城市购置婚房和汽车,因而争议最大。
在江西南部部分地区,彩礼也叫“恩养费”。
据赣南于都县网友介绍,当地的彩礼行情已经从10年前的不低于8.8万上涨到现在的不低于18.8万元。“而女方的嫁妆,一般不会超过彩礼的1/20。尤其是农村,绝大多数情况下假设女方有弟弟,那么20万彩礼,嫁妆不会超过1.5万。”
在甘肃彩礼的“天花板”庆阳市,当地的彩礼行情据称普遍在20-30万,而当地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3.6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万元。
知乎网友“永恒传说”曾公开分享说:“庆阳那边家庭基本上都是一个女儿一个男孩,把女孩嫁了收的彩礼给男孩去娶媳妇”,“当地的风俗习惯就是那样,女孩出嫁,‘卖’的越贵,家庭在当地就会更有面子。”“彩礼要的多,还不允许商量,如果女方怀孕了,宁可把孩子打了也不愿意先结婚,很无奈的。”
知乎截图
对于甘肃庆阳、江西赣南这类“扶弟魔”类型彩礼,网友观点五花八门,更多的人认为这是一项陋习。
有人认为,这是当地风俗,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能接受就结婚,不能接受就不结。
更多的人有人旗帜鲜明地反对,“我是来结婚还是来扶贫的,扶弟魔这种事情谁爱干谁干。”“还是自产自销比较好”。“彩礼和陪嫁是两个家庭对一个新生家庭的帮助,而不是一个家庭对另一个家庭的扶贫。”
03
打官司:三种情形可返还彩礼,近万人不还彩礼成“老赖”
2019年以来,中央曾多次表态要对“婚嫁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目前多地已经开始倡导喜事新办,提倡举行集体婚礼、公益婚礼、植树纪念婚礼等形式,树立文明节俭婚俗新风。
但彩礼毕竟毕竟古已有之,移风易俗非一日之功,并且彩礼这类家事,也很难行政干预。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彩礼问题而告吹的婚姻不在少数。
有调查显示,超过四成家庭曾因彩礼礼金问题发生矛盾。最为骇人听闻的是2019年,江西鹰潭彩礼案,女方在20万彩礼的基础上临时加价20万,男方隐瞒实际家境举债40多万娶亲遭退婚,最终一怒之下70多刀砍死女方,尸首异处,香消玉损……
企查查数据显示,当前因“彩礼”纠纷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的人数达9636人。从地域分布来看,人最多的省份是安徽、河南、河北、山东、江苏等地。其中安徽省当前失信被执行人最多,共1704人,在全国排第一。
从近万人因不返还彩礼而成为“老赖”的现状来看,“高价彩礼”真的必须要遏制了。
有关彩礼问题,现行法律并没有具体规定,总体上是不提倡,也不禁止。
比如,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条只有“红线”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不过,最高人民法院2020年12月倒是出台了与彩礼相关的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五条规定:
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这个司法解释可以适用于大部分悔婚、骗婚所引发的法律纠纷。只要满足上述三个情形中的一个,都应当退还彩礼。
04
背后:性别比例失衡+攀比,女方更有定价权
“高价彩礼”的出现,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都有“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因此很多地区都有生男孩的明显偏好。最终反映在宏观人口结构上,就是男多女少的性别比例失衡。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 其中,20-40岁适婚年龄男性比女性多了1752万人。由此可见,我国男女比例失衡的情况非常严重。
另外,改革开放后,中国劳动力人口加速大规模流动,有想法、有能力、有条件的年轻人都倾向于到大城市发展,留在农村的男性找对象越来越难。为了争取有限的女性资源,男方父母愿意支付高昂的彩礼。
最后,部分农村地区的风俗、攀比心理、面子问题,“彩礼要少了会被人看不起”,也直接决定了彩礼的高低。
以上这一系列因素直接造成女性在找结婚对象上有很大的选择权,对彩礼金额有很大的决定权,客观上也促成了“高价彩礼”的出现。
综合澎湃、每日经济新闻、谷雨数据、最高法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