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大学的关系,从来都不仅仅是“所在”这一种,更是文化的传承。
一所大学的发展与所在地的支持密切相关,同时,大学所集聚的创新资源也是所在地发展、产业繁荣的强大引擎。正是有了高校的矗立,才让 “创新之城”得以展现璀璨之光。
如今,名校名城又有大动作。
据安徽卫视新闻联播3月26日新闻报道透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际校区拟选址合肥市大科学装置区(位于庐阳区),占地面积1000亩。
图源:截自安徽卫视新闻联播
此前,苏州曾争取过中国科大新校区的落户,此次合肥大科学装置区规划图曝光,备受关注的中国科大新校区选址,终于尘埃落定。
倾省之力,中国科大和安徽相辅相成
2021年4月,时任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在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表态:要以“倾省之力”支持中国科大国际校区建设。2022年2月发布的《安徽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也提到了“规划建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际校区,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建设”。作为省内唯一985高校,中国科大一直以来就是安徽的重中之重,获得了省内的大力支持。
中国科大国际校区所在的大科学装置区,位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聚焦能源、信息、生命、环境四大领域,着重建设国家实验室、建设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一批交叉前沿研究平台、建设一批产业创新转化平台、建设“双一流”大学和学科。截至2021年底,合肥已布局在建、已建大科学装置7个(全市共规划布局大科学装置12个),成为全国大科学装置最为集聚的区域之一。中国科大新校区落户于此,为中国科大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建设重点实验室、提升学科发展水平等,无论是科研还是教学,都提供了巨大的资源便利。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图源:合肥发布
“合肥能给的不多,却是自己的全部”
中国科大在合肥的创新创业史,就是一部“科教报国”的爱国史也是一部与合肥“同频共振”的奋斗史。从最初的倾囊接纳,到一直的大力支持,合肥与中国科大始终城校携手、共同发展。
中国科大迁至安徽的历史,要追溯到半个多世纪前。当时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科大“流离失所”,一颗中国科学界的璀璨明珠彷徨在时代的潮流中,此时,安徽雪中送炭,以倾省之力张开双臂,主动邀请中国科大落皖,最终落户合肥。
中国科大东校区校门
图源:安徽画报
中国科大迁入合肥时,境遇艰难,合肥集全市之力助其重建校园。“每人每天省下一口粮,一定要中国科大师生吃饱”,合肥在这样物资缺乏、条件艰苦的环境下,为中国科大送去温暖。为了让中国科大的师生不被冬天的寒冷冻倒,合肥将自己的第一条暖气专线给了中国科大。在合肥,中国科大还是最高级别的供电保障单位。合肥市政府可以停电,但学校不能停电。
1978年2月,中科大被恢复列为全国重点大学,成为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高校。近年来,中科大在多个前沿科学领域频频亮剑,在科技创新方面屡次助力实现“国家超越”。1980年,中国科大建校区,合肥政府直接批地。为了支持中国科大的科研需要,合肥批了“科学岛”作为科研基地,后来建立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建立医学部,合肥一样全力以赴。2020年,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开建三大世界级研究中心,包括地球和空间科学前沿研究中心、物质科学交叉前沿研究中心、医学前沿科学和计算智能前沿技术研究中心,均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设。
“反哺合肥,中国科大创造世界奇迹”
经历一波三折的南迁后,中国科大在安徽扎根,骨子里渗透着创新进取精神的中国科大人,凭着自己的坚忍、勤奋和对学校的挚爱,开始了对科学的孜孜追求。迁至安徽50多年,中国科大为合肥市甚至整个安徽省创造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重大科研成果,培养了一批批的科技人才,为城市建设带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1984年,中国首个国家实验室——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成立,不在北京,也不在上海,而在合肥!1999年,合肥与北京、成都、西安一起被确定为国家四大科教基地;2004年合肥被批准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2017年,合肥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依托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市GDP从2000年之前的全国90位左右,到2019年全国第21,整整前进了70位;2020年,合肥跻身“万亿城市俱乐部”;前不久,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发布《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合肥在该评价报告中位列全国前十,稳居创新城市第一梯队……
扎根安徽,顶尖名校创造世界一流
在中国重点高校中,中国科大远离“北上广深”,却每年吸引着众多来自全国各地拔尖的学生,是中国人心中无与伦比的顶尖科研学府。在安徽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十年飞速发展,中国科大如今实力强劲,各项成就世界顶尖。
科技突破,震惊世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始终执着攻关创新,多年来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全面参与国家实验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牵头或参与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大健康研究院、能源研究院及中国科学院临床研究医院(合肥),稳步推进合肥先进光源预研、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合肥分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近三年,中国科大科研团队证明了“哈密尔顿—田”“偏零阶估计”“凯勒几何”等几个国际数学界多年悬而未决的核心猜想;参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奋斗者”号载人深潜、“嫦娥五号”探月工程、“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工程等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牵头研制的“九章”量子计算机原型机位列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类成果首位;主导或参与完成的“祖冲之号”、“九章二号”量子计算机原型机研制成功……各种“里程碑式”的科研成果震惊世界。
在最新发布的202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郭光灿团队的“稀土离子实现多模式量子中继及1小时光存储”、 杨睿智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参与的研究成果“1400万亿电子伏特 我国科学家观测到迄今最高能量光子”与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空间有效载荷研制团队参与的“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同时入选,10项科技进展,中国科大就独占3项!自2001年以来,中国科大共有24项成果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是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成果数最多的高校。
2022年2月10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大团队在笼目结构超导体、基于超冷原子分子的量子模拟、蛋白质设计三个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一日连发3篇Science,创造了纪录!在过去的2021年一整年中,中国科大共发表11篇Nature /Science,稳居国内高校前五名。
“双一流”建设以来,中国科大在国家“三大奖”中的获奖成果也表现出色。据统计,2016-2020年度五年之间,中国科大为第一完成单位共获得7项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科技进步奖,收获颇丰。
人才培养,再创佳绩
除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外,中国科大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人才培养质量。1978年以来,中国科大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一系列具有创新精神和前瞻意识的教育改革措施,创办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设国家大科学工程、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等,成为国家高质量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中国科大人才辈出,有“千人一院士、百人一杰青”之称。据了解,每1000名本科毕业生就产生至少1名院士、700多名硕士博士,比例居全国高校之首。此外,国家杰青、优青等入选数量和比例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2019年,中国科大16位校友当选两院院士,在最新的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名单中,3位来自中国科大,另外还有4位本科校友当选,继续书写千人一院士的神话。每年还有多位校友荣获何梁何利奖,科学探索奖,墨子量子奖、西蒙斯学者奖、钱学森力学奖、华罗庚数学奖、钟家庆数学奖、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等殊荣。
此外,中国科大的毕业升学深造率也高居不下,在最新出炉的2020届本科毕业生深造率统计中,中国科大深造率达73%,仅次于清华大学,位居国内高校第二。每年都有大批本科毕业生选择继续攻读硕士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其中被全球排名前十的顶尖世界名校录取的也不在少数。
无论是科研还是育人,中国科大都是当之无愧的顶尖学府。
高校因城市而兴,城市因高校而盛。经过一座城市与一所大学半个多世纪风雨携手、同舟共济,合肥如今已凭借科研、政策的优势异军突起。安徽作为新兴发展中部省份也得益于名校的人才、科技支持和智力支撑,在各个领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中国科大在安徽和合肥的强力支持下,也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同样期待在合肥大科学装置区建设的中国科大国际校区,再创世界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