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亚运城家长帮"微信公众
记石楼镇历史文化遗产——石一村灵兴庙
石楼人基本都知道马鞍岗下有一座“灵兴庙”,今日,跟着记者来了解一下该庙宇的历史故事吧。
航拍图
灵蟠庙又称文武庙,奉祀文昌、关羽。始建于清嘉庆三年(1798),道光十九年(1839)重修,2004年重修。龙兴庙,2004年同时跟灵蟠庙重修。两座庙目前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石楼路段346号。
由于两座庙一起供奉,便有了“灵兴庙”这个称呼。进入庙宇广场前,会首先见到一块“下马石”。该石是当时朝廷对庙宇建筑的认可与保护,此石历风雨二百年多年,至今仍能清晰可见石内雕刻的文字,山门前广场位置,原东西方各有一棵“桂木树”(该树有果,果味酸甜多汁,果肉紫红色),据说为始建庙时栽种,距今约208年时间。现西边一棵树枝繁叶茂,东边棵已枯死,2004年重修时,在东边这棵桂木位置新建化宝炉。
灵蟠庙前景
据悉2004年重修时,石楼族老将两座庙修成一样的规模、格局,基本保持原貌。
重修灵蟠庙时发现,灵蟠庙门框为花岗岩石门夹,门额上石匾阳刻“灵蟠庙”,上款书“道光十九年重修”,下款书“张维屏书”。二进拜亭左右廊各嵌有3块清嘉庆和道光年间的重修碑。而在刮开庙内墙面时,发现山门后右侧有一副“鱼跃龙门”图,图中的鲤鱼画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而“鱼跃龙门”一词出自《辛氏三秦记》,传说黄河中的鲤鱼跳过龙门(即现今的禹门口)后化成龙。因民间相传鲤鱼是一种有灵性的鱼类,象征着机遇、财运等,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跃过龙门化身为龙,使这个寓意更上一层楼。
鱼跃龙门在旧时表示中举、升官等大喜之事,后又延伸出逆流前进、奋发向上之意,所以“鱼跃龙门”图非常贴合灵蟠庙所供奉的文武帝。
灵蟠庙钟
鱼跃龙门图
灵蟠庙内女信碑
灵蟠庙内左右廊各嵌有三块清嘉庆和道光年间的重修碑,其中一块是嘉庆时代的起建灵蟠庙女信碑,是番禺区内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块女信碑,对女性信仰、改建状态有与时代特征有重要意义。
马奶泉
灵蟠庙与龙兴庙两座庙之间走廊中尚存有一口古井名“马奶泉”,据灵兴庙庙宇委员会安全责任人黄家俊介绍,此井井水像洗米水那样白,又在马鞍岗下,故取名马奶井。井台用红砂岩石砌筑。明万历十四年(1586)初建龙兴庙时未解决水源问题而挖掘该井,建国前,井水水质优良,乡人取水回家泡茶,茶味乡滑;也有人在庙门口树下卖茶,故取水人源源不绝,兴旺一时。“大跃进”期间,龙兴庙作为他用,从此该井被破坏。其后,龙兴庙因失火而被拆掉。2004年重修时重挖该井,在原来基础上再深挖1米,井深改用青砖砌筑,地面上仍保存原来古井的红砂岩石井框,形状没变,水质良好。
灵兴庙供奉的佛像
“灵兴庙”香火旺盛,每年二月初三文昌诞、三月初三北帝诞、六月二十四关帝诞都吸引各地的香客前来朝拜。
■来源:番禺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