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之二百零八:
《入境而问禁 入国而问俗》
赵忠心
女儿一家住在洛杉矶。疫情爆发以来,女儿天天给我们发微信,有图片,有录像,还经常打视频电话,介绍他们那里的情况,让我们放心。
微信中,有孩子们读书学习做作业的情况,有他们一家人打高尔夫的情况,有女儿给家人制作的菜肴,孩子们大快朵颐的景象,有小外孙弹钢琴的情况,在客厅跳舞的情况,还有他们家的小狗在高尔夫球场撒欢儿的情况,他们家周围的环境,一家人在海边活动的情况,与朋友聚会的情况……
通讯的高度发达,使得人们感到地球都变小了,环境变大了。真是应了那句话:“远在天涯,近在咫尺。”
女儿懂得了“儿行千里母担忧”的道理,知道我们时时刻刻在挂念他们,不让在国内的老人为远在他乡儿女担心,这是在孝敬老人,也是成熟的表现。
我们很欣慰。
昨天,女儿在微信中告诉我们说,加州发布了命令,要求人们待在家里,待在家里最安全。洛杉矶市长说,这项命令,不能被看作是“封城”。
“禁令”中说,下面这些是不能做的——
去工作的地方上班;
非紧急需要的拜访家人和朋友;
与他人保持小于6英尺的距离;
往返市外的工作,除非非常必要的活动;
往返市区外的度假屋;
去医院,疗养院,熟练的护理机构或其他住院护理机构拜访亲人……
不过,也有些地方是允许去的,比如——
去杂货店购买食物;
去药房取药和其他医疗必需品;
去看医生(先咨询您的医生);
散步,骑自行车,并在大自然中锻炼身体,必须保持与他人之间至少6英尺的距离;
溜狗,并在必要时带它们去看兽医;
帮助其他人获得必要的用品……
女儿昨天发来微信说,根据州长发布的禁令,遛娃、遛狗是可以的。我家姑爷带小外孙去买甜甜圈和自助洗车店洗车,结果都吃了闭门羹。
昨天,我立即给女儿发了微信说:
“你们能入乡随俗,在美国遵守当地禁令,做到随遇而安,爸爸就放心了。”
女儿回复说:“州长能下命令管理就好。”
女儿一直在关心国内的疫情,也希望美国加州采取必要的措施。她看到国内,人人都无一例外地佩戴口罩。在打高尔夫球时,她也总想戴口罩。可看周围的美国人都没有佩戴口罩,女儿想戴,也敢不贸然戴,怕被人笑话,只好入乡随俗。
我们的亲戚,女儿的姑姑,婶婶,得知美国也有疫情发生。纷纷打电话询问我女儿一家人的情况。
我告诉他们说,女儿家没有在洛杉矶市内,是在洛杉矶郊区的一个高尔夫球场中间,买了一块地,修建的别墅。
那个地方,一是很空旷,几百米之外才有另外一幢别墅,平时都见不到别人;
二是在海边,他们家的房子距离海边很近,天天有海风,空气流通很好;
三是,女儿从11岁就离开家庭,父母,进入专业的花样游泳队,还当过教练,又在国外读过书,工作过,很成熟,成长过程很平稳。她从不张扬,会自觉地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禁忌的。
从儿女小时候,我们就教育他们,无论将来事业发展到什么地步,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要“翘尾巴”,要“夹着尾巴做人”,规规矩矩地做人,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乎所以。我的儿女都很循规蹈矩,不会惹是生非的。
我让女儿的姑姑、婶婶放心。
我这篇文章的标题,是来自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
“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意思是说,到了外境,就要问有什么禁令;入了他国,就要问此地的风俗;进别人家的门,就问有什么忌讳。
这是说,进入一个陌生的地区,要首先打听有关的民俗和禁忌,以免遇到不必要的麻烦。
这既是为了自己的安全,也体现了对别人的尊重。
这几句话,实际上就是“入乡随俗”。这既是我们文明古国的的
优秀文化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入乡随俗”,其实质,就是“随遇而安”,能适应各种环境,
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都能生存。
能不能做到“入乡随俗”,既反映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体现了人的生存能力。
(2020年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