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是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的诞辰日,后来被定为国际儿童读书日,目的是为了唤起广大家长对于儿童阅读的关注与重视,引导儿童对阅读产生兴趣,促进儿童快乐阅读。
4月2日,在贵州省铜仁市第二十九小学,学生在校园图书室内阅读图书。 当日是国际儿童图书日,孩子们参加各种读书活动,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新华社发
从学习效果而言,有长期阅读习惯的孩子,其写作能力或语文成绩往往更好。事实上,阅读的效益是多方面与综合性的,经常阅读的人,其文字表达能力、对于事物或现象的综合分析与判断能力往往优于同龄的孩子。书籍中的人物、故事、行为、经历、经验与挫折等作为一种重要的知识,直接或间接影响一个人的认知水平与能力,进而对其自身的行为举止提供某种指导与参考。
我恰认识小区的一位小“学霸”,她目前念小学五年级,语数英科目表现良好不说,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也超远同龄的孩子,不管是学校的老师,还是邻里街坊们,无不对这个孩子竖大拇指。问及她为何如此优秀,她妈妈自豪地说出了两个字——阅读。小“学霸”的阅读素材极其广泛,有中外名著、人物传记、童谣传说、地理历史等,长期的阅读极大开阔了她的眼界,增长了她的见识。
早在她一岁的时候,她妈妈就带她去绘本馆,四岁上幼儿园后,每个周末,她妈妈都带她去图书馆,各自看各自的书。三年前,她们做了一个约定,即在睡觉前预留20分钟,她们会针对当天各自读过的书的内容进行分享与交流。可见,更精准地概括这位小“学霸”的经验应该是四个字——坚持阅读。
4月2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柏林庄学校阅览室,学生们在阅览图书。 当日是国际儿童图书日,孩子们参加各种读书活动,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新华社发
毫无疑问,坚持阅读的前置性条件或基础是引导阅读或陪伴阅读,这意味着阅读很少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行为习惯,往往与大人们的引导与陪伴有关,这对于广大家长们提出了较高要求。以手机为代表的电子产品无孔不入,“我可以什么都不要,就是不能没有手机”,这句话听起来通俗,却是现实的真实写照。有多少家长愿意做到每天下班回家后,放下手机,专心陪伴孩子一起阅读,哪怕每天半小时?
成年人的世界里,往往充斥着各种“累”“焦虑”或“心浮气躁”,带着这样的负面情绪回家,或把这种情绪转嫁给家人,非常不合适,也不应该。应该寻找机会消解或稀释,而阅读无疑是一剂良药,能够让人们心情平静,心态平和,同时体验和孩子一起开心阅读与畅快交流带来的愉悦。
疫情背景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里,兑现后半句存在较大难度,广大家长和孩子们不妨在前半句上下足功夫,用阅读填充我们的余暇,丰盈我们的内心。
同时也期待,有关部门及全社会应该在改善儿童阅读环境、打造儿童阅读友好型城市与社区方面有所作为。
比如,规划与建设更多的各层次儿童图书馆,城市、区、街道、社区(居委)甚至小区都可以有规模不等的儿童阅读空间,让阅读触手可及,近在咫尺;
又如,教育部门、图书馆或妇儿工委等单位或社区居民自发成立儿童阅读组织,不定期开展阅读分享会,借由儿童阅读有效连接社区,构筑亲密的社区公共体;
再如,家庭内部的物件摆设尤其是图书摆设,不一定非要追求绝对的整齐划一和严格意义上的干净整洁,绘本、小说及其他书籍等,其位置不一定非要在书房里,不妨凌乱一些,阳台、沙发、座椅、枕边、屋子的一角甚至卫生间,都可以摆上一两本阅读物,目的是让孩子们对书籍触手可及,随时随地阅读。
□姚华松 广州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