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界越来越内卷的情况下,家长们可能也渐渐地摸清了一种趋势,那就是能够成为状元的寒门子弟越来越少,而寒门子弟也越来越难翻身了。家长们也很清楚这一趋势发生的原因。
最普遍的经济学道理——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家庭收入越高的家长越舍得给孩子花钱。
在教育愈发受到重视的环境中,家庭条件越好的家长,学生得到的教育投入就越多,学生抢夺的优质教育资源就越多。而相比之下,寒门弟子能够受到教育资源也就仅限于学校的课程了。
而升学也是一样的道理,大学阶段就有很多贫困家庭让学生放弃了读大学的权利,更何况是研究生。如果学生认为家庭无法支撑,很有可能自己就放弃了继续读研。那么能够支撑学生们读研的家庭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家长收入表出炉,能支持读研的是什么样的家庭呢?
越到了更高的学习阶段,学生的学费就会变得更贵。而家长们也在逐渐变贵的学费中意识到,原来培养学生的成本真的越来越多,而学生也就成为了家长们眼里的“四脚吞金兽”。
而正常的升学流程就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到了大学基本很多同学的学习历程也就到头了,但还有一些学生或者是想要深造,或者是想要谋求更高的职业起点就会选择考研。
这时候很多学生就会考虑到考研花费的成本,毕竟考研是比大学要更上一层的学习阶段,而且也进入了深度研究阶段,无论是学费还是研究费用都是更高的,这时很多党的家长们就已经开始支撑不住了。
先看看这个家长收入等级表,普通家庭一般会介于三档到四档之间,而一些贫困山区的学生,则会处在第1档或者第2档,因此大多数家长的最终目标也就是将学生供到大学,期盼着学生赶紧毕业投入工作,贴补家庭。
因此普通家庭和贫困家庭的家长,是不会太支持学生考研的。但如果能够支持学生考研的家庭,一定会比这4档更往上。根据网上调查,这些考研同学所处的家庭一般都在第5档,中产阶级之上,家长的年收入都在15万以上。
这样的事实显然有些残酷,也让很多普通学生愤愤不平。毕竟国家是需要高知人才的,而我们都知道,到了研究生阶段学习就开始需要天赋了。而有天赋的学生。不可能全部降生在富裕的家庭。
就算是贫困家庭也有可能出现学习方面优秀的人才,但按照家庭收入档位和读研学生的对应关系,难道这些有天赋的贫困家庭学生就要被浪费吗?难道寒门弟子真的不可以追求自己的学术理想读研究生吗?
难道贫困生就没有办法读研吗?
针对这样的调查结果,有网友不服的表示:国家不是对贫困学生有奖学金助学金以及贫困补贴吗?这些难道不可以贴补学生的学费吗?而且如果是公立大学,研究生的学费也不会很高。
实际上读研的学生中也确实有一些出身寒门的学生,这些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国家发布的奖学金,助学金以及贫困补助,贴补学费,生活费成功毕业。但从大概率来讲,研究生中寒门弟子只占极小一部分。
毕竟研究生虽然只是大学往上升了一级,但和大学的性质却完全不同。专业知识方面也许学生在大学时只浅浅学到了皮毛,但进入研究生领域就要开始深入研究,要做出成就,而在这个期间学生难免会花钱。
毕竟读研期间,研究生的花销也不仅仅只有学费这一种,还有为了学术钻研购入的各种资料,越高阶的教育成本越高,而研究生阶段真是每走一步都要花钱,而且都价值不菲。
而且最近国家因为进行了研究生扩招,一些高校的研究生院已经通知将在2022以后不再给部分研究生提供宿舍,这样的话学生未来很有可能还要考虑住房,以及交通等各种生活费用。普通的家庭是无法支撑这些的。
而最重要的是,如今市场上的学历贬值十分严重。很多专业或者学校不是很出名的学生,即使拿到了研究生的学历,毕业后也没有很好的出路,相当于既花了钱又没有得到结果,如果是富裕的家庭可能愿意让学生去赌,但普通的家庭可能没有这样的勇气。
写在最后
学生在考研之前不要光凭着一腔热血参与进考研大队,这样进入考研的学生一般都是盲目的。学生首先要对自己进行了解,看自己是不是那块学习的料子。其次要看一看自己的专业,得到研究生的学历之后能不能有更好的出路,
最重要的是学生一定要考虑自己的家庭条件,毕竟学生们已经长大了,做事不能光靠自己的任性,光想自己的梦想也要照顾一下家庭,考虑一下年迈的父母,但如果学生真的有学术理想,那也不妨试一试。在读研期间勤工俭学,为自己的梦想买单。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