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时节,在湖北襄阳襄城区姚庵村桃花岭,朵朵桃花绽放枝头,与远处成片的金色油菜花田相映成趣,吸引游客前来赏花踏春,享受郊野乐趣。
十多年前,这里曾是一片荒山。自2011年将荒山流转以来,桃花岭生态产业发展基地利用坡耕地、荒山荒地等资源,种植桃树、核桃和桔树等树种,发展起林果、采摘、森林旅游、森林康养、农林学堂等特色产业。昔日荒山变身为深受游客追捧的“世外桃源”,同时也带动周边村民就业。
姚庵村桃花岭是襄阳襄城区发展全域旅游,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襄城区推动美丽乡村由“点美”向“线美”再向“面美”拓展。在点上,以姚庵、柳林等村为代表,打造“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荆楚文旅名村”和“襄阳文旅名村”;在线上,以207、303、305国省道三条示范线为样板,围绕文九线、潼杨线、卧新线、隆七线重点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线;在面上,打造尹集片区城郊乡村旅游升级版,卧龙片区美丽田园风光带等。
襄阳是三国历史文化名城,襄城区挖掘汉文化、三国文化,整合5A级景区隆中风景区、4A级景区唐城等名城资源,举办杏花节、黄家湾花朝节、福恩牡丹文化节、桃花节、朝阳月季文化旅游节等“襄城无处不飞花”活动,将鲜花经济向更多领域延伸。同时,开发马术、攀岩、滑翔伞、山地自行车等特色“旅游+体育”项目,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将“襄阳好风日、留醉在襄城”的文旅剪影推向全国。
襄城区只是襄阳擦亮生态底色,扮靓全域旅游的一个缩影。
一江碧水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走进襄阳古城,碧水与青山,无不凸显着这座城市的生态底色。古城墙内外,护城河畔,柳树抽芽,花儿绽放,宛如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占地266万平方米的鱼梁洲环岛景观更是春意盎然,花团锦簇,经大规模生态修复和绿化,昔日杂草丛生的荒岛,如今初步呈现全洲遍 绿、四季有花、处处是景的城市绿心风貌。
根据该市制定的绿满襄阳再提升行动计划,2022年度,全市计划完成营造林21.86万亩,培育林业苗木 1.52万亩、中幼林抚育18.3万亩,创建省级森林城镇2个、市级森林城镇10个,建设各级森林乡村426个。
“十四五”期间,该市将统筹推进“2129”工程,即以襄阳森林城市群创建和西南山区“两山”示范试点 建设为两大统领,新造林100万亩以上,计划投资200亿元以上,实施鱼梁洲生态绿心、汉江生态廊道、鄂 北生态防护林、中心城区环城生态屏障、汉江植物园、“千村万树”行动、森林单位创建、乡土树种种苗 繁育基地和岘山城市中央公园等9大重点项目,为加快建设美丽襄阳、率先实现绿色崛起、推动“襄十随神 ”城市群协同发展提供良好生态保障。
作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汉江流域中心城市,2021年襄阳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309亿元,连续4年位列全国城市50强。
近年来,襄阳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围绕蓝天、碧水、净土、清废不断发力,从源头治理,修复生态 。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道路上,襄阳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深化绿色转型升级,向着“建设美丽襄阳 、实现绿色崛起”目标,迈出更坚实步伐。
持续开展水污染防治强化攻坚,推进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据统计,三年来,襄阳关改搬转沿江化工企业24家,且提前实现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清零。城市黑臭水体均已实现全线截污,消除了黑臭。汉江襄阳段及唐白河、蛮河等主要通江水域实施全面禁渔,408个非法采砂场及堆场全部拆除,1142艘“三无”涉砂船舶全部取缔。
经过三年集中攻坚,到2021年,襄阳已经全面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各项目标任务。PM10、PM2.5、优良天数三项考核指标均完成考核目标、“十三五”目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水环境质量稳中有升,汉江干流水质保持在Ⅱ类水平,9个国考断面水质达到优良水平,完成省下达的攻坚目标,县级以上9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超额完成省定达标率95%目标。
城市生态颜值日益提升,以谷城汉江国家湿地公园、樊西月亮湾湿地公园、长寿岛国家湿地公园等为主要节点,汉江重要支流为脉络的襄阳“大汉江湿地生态系统”逐渐形成。同时,襄阳致力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绿色增长极,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新兴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初步形成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