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重庆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城市,古城九开八闭17座城门,历600年沧桑变迁,如今只剩下通远门和东水门两座。
东水门空余城门,只有通远门还残留着一段城墙,硕果仅存。
远方就是重庆市的地标性建筑解放碑。找到一位交警询问道路后,我穿过几条小路,继续前行。不多会儿,邹容广场就到了。
这邹容,就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革命军》的作者,反清战士。
邹容广场的对过,就是《新华日报》旧址。此楼建于20世纪30年代,原为四川聚兴城银行修建。
1940年8月,原设在重庆西三街的《新华日报》营业部被日机炸毁,《新华日报》租下了这栋位于当时重庆“文化街”上的三层楼房作为营业部门市和办公用房。直到1946年2月22日,被国民党特务暴徒捣毁为止。
1974年,重庆政府将此处底楼辟为纪念地,1982年将整栋楼房收归红岩革命纪念馆,经精心复原后,于1986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新华日报》,是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在国统区内唯一公开出版发行的大型政治机关报。至1947年2月报社被国民党查封时,《新华日报》在重庆历时9年。
1974年,重庆政府将此处底楼辟为纪念地,1982年将整栋楼房收归红岩革命纪念馆,经精心复原后,于1986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
2001年6月,《新华日报》营业处旧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路过一座教堂,进去瞧瞧,原来是重庆天主教的主教座——大名顶顶的堂若瑟堂。
这若瑟堂藏在两座高楼的后面,一不注意就会错过那个小巷口。
站在小巷口的石梯上,照相机镜头难以窥其全貌,无法捕捉这座历史悠久,美妙绝伦的欧式建筑若瑟堂的全景,非常遗憾!
史载:天主教最早传入重庆,在清康熙41年(1702年)。意大利遣使会会士穆天池、毕天祥,巴黎外方传教会士白日升、马吕埃来重庆购一屋作为教堂和住房。是重庆最早之教堂。
清光绪19年(1893年)位于重庆渝中区民生路若瑟堂巷一号的新天主教堂落成,该堂奉若瑟为“主保”,故名若瑟堂。若瑟堂在光绪19年(1893年)拆平房,建砖木结构教堂和附属房屋。教堂仿哥特式风格,建筑面积约500余平方米,堂区占地3172平方米,可容1000多人进行宗教活动。
大堂内,两排大柱托着厅顶,华灯高悬,烛光交映,陈设典雅华丽,气氛庄重肃穆。
1940年5月,教堂被日本飞机炸毁,钟楼坚固未受损。抗战期间,钟楼上安装报警器,当日机飞临,即向市民发出警报。1946年8月,抗战胜利后,教堂修复。
若瑟堂是重庆保存较好的一所天主教堂。重庆市天主教爱国会和重庆市天主教教务委员会亦在此办公。
过去,“老重庆”们从城外到市区,一般是走过七星岗的通远门洞子,到达解放碑。
但现在两个通车的隧道,其实并不是真正的通远门,旁边那座需要拾阶而上的小门洞,才是正宗的通远门洞子。
过去,通远门是重庆城通往外界唯一的陆路通道,山门外有一处名叫“七星岗”的地方,是一片乱坟岗。现在早就变成了高楼林立的一片片居民区了,死人给活人让地,这是必须的。
以崖为墙,是通远门的雏形,以后的千年岁月中,在这简陋的舞台上,有无数的人间悲喜剧在此上演。无石筑城就以崖为墙,这是重庆地理使然,也是重庆人刚硬血脉的体现。
登上通远门城楼,有两片小广场,几座雕像反映出老重庆的当年风貌。
请您上眼——
由于通远门是重庆惟一的陆上通道,历史上几番受到战火摧残。南宋末年,蒙古大军攻破成都,宋军退守重庆,竭尽全力拓修重庆城。
从此,奠定了此后重庆古城的大致格局。
南宋宝祐六年(公元1258年),蒙古大军分三路侵蜀。当时,蒙古大军的作战方略是先占重庆城外的钓鱼城,重庆城的通远门暂时免去了刀光之灾。
然而,18年后,忽必烈再次指挥大军强攻重庆,守军血溅通远门,终被破门,重庆失守。
通远门的第二次刀光之灾发生在明末清初,对阵双方是明军和张献忠率领的起义军。
当时,张献忠率部数十万,超过守军十倍以上。从水陆两路合围重庆,最后的主战场就在通远门。经6天激战,起义军炸塌通远门转角城墙,攻入重庆。
张献忠令手下兵士大肆杀戮以解心中之恨,史载,“城中男女皆断右手”。
通远门遗址公园的守城、攻城雕塑,表现的正是当时血战。
现在通远门外,以前都是乱葬岗,穷人死后大都埋这里;要是无亲无故,用草席一裹,拖到这里随处一甩的也不是没有。
起义军正在攻城——
这组城门攻守战的塑像动静结合,极有观赏性,引得游人纷纷拍照,堪称国内首创。
1929年,国民政府凿穿通远门,一改老重庆城市格局。在这场大肆拆毁城门城墙的运动中,通远门之所以躲过被拆的命运,是因为它高居在山脊上,建公路时,只需在其下方打洞而过即可,所以城门基本保存完好,号称600年不破的通远门城墙被打通了。
如今,通远门依然存在,却没有了城外城内的感觉。
通远门作为古代重庆城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陆路通道,在这里留下印记的历史事件不计其数,如秦良玉救渝、1886年重庆教案、“三·三一”惨案等......
瞧瞧:这就是当年从陆路进入重庆的惟一通道——通远门。
行人须拾梯而上,一步步地攀行至城门前,几十级台阶走上去,也是会让人微微小喘的。
由此可以想见,当年起义军大战通远门,从下往上进攻,该是何等的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