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银行”促农增收助振兴
乱安村苗木种植基地(资料图)。
深秋,草木逐渐零落,但平定县柏井镇乱安村的景色却给人一种“秋日胜春朝”的感觉。西府海棠、榆叶梅、胶东卫矛的绿,金叶榆、金叶槐、金叶女贞的黄和红叶李的红编织成醉人的秋色,将位于半山腰的乱安村装点得分外美丽。在这里,人们不仅能赏秋,还能聆听乱安人发展特色苗木种植产业脱贫致富的奋进故事。
乱安村主干道一侧有一道沟,沟里整齐地种植着多种苗木,这是乱安村苗木种植区域之一。村里发展特色苗木种植产业的这些年,乱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东长养成了每天到苗木种植基地走一走、看一看的习惯。看看茁壮的小树苗,再看看苗木卖了以后留下的树坑,李东长发出感叹:“这漫山遍野的树苗是村里的‘绿色银行’,让村民增收致富的同时,也让我们村踏上了振兴路。”
虽说现在的乱安村通过发展特色苗木种植产业鼓起了百姓的“钱袋子”,带动全村百姓走稳了乡村振兴路。但在此前,乱安村是个出了名的穷山村。村子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村里没有矿产资源,土地贫瘠,严重缺水;村民大多在外打工,村里缺乏劳动力……由于先天条件不足,乱安村迟迟找不到发展方向,乱安人甚至产生了“顺其自然”的消极想法。李东长回忆说:“当时,村里要资源没资源,要产业没产业。人们种1亩玉茭一年才挣800块。年轻人看不到村里的前景,出去打工了;老年人对村子发展不抱希望,只是自顾自地种好自家几亩玉茭。”
乱安村发展特色苗木种植产业要从2015年说起。这一年,乱安村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村,全村213户480人中有33户65人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在市园林管理局的帮助下,乱安村成立了平定县东兴农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吸纳了乱安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试种了18亩特色苗木。
万事开头难。苗木种植有别于粮食、蔬菜种植,其生长周期长、前期投入大、见效慢。种植了一段时间,不少村民发现苗木种植比想象中难,而且有劳而无获的可能。于是,村里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俺们种玉茭,好歹一年能挣点,万一种苗木赔了,咋办?”“要说种个松树、柏树还行,你们选的樱花、海棠、金叶女贞、胶东卫矛,都是‘高级货’,俺可侍弄不了。”“就算种下了,也活了,你们能卖了?”……面对村民的质疑,市园林管理局派驻乱安村的第一书记张世明心里明白:这里的条件适合发展特色苗木种植产业,路子没选错。但要想把这项产业发展起来,得先为村民的头脑“充电”,用知识和效益转变大伙儿的固化思维。
张世明把村里加入合作社的村民召集起来,给大伙儿详细讲解乱安村的发展规划:“咱选种的是金叶女贞、胶东卫矛等一年多就能出圃的小苗和红叶李、樱花、西府海棠等两年多出圃的大苗,这样混合种,为的是形成循环出圃,长、短期效益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这些苗木属于景观苗木,经济价值更高。柏树育苗一年每株能挣5角钱,而胶东卫矛每株最低挣1.5元,樱花能挣几十元。”“挺过这一年,好日子等着大伙儿呢!”“大家只需要把苗木种好,卖苗木的任务交给我!”……“张书记情真意切的话,打动了在场所有人。从那次开始,村民不再有二话,再苦再累也硬着头皮干。”李东长眼角泛着泪花。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乱安村种植的第一批苗木卖了出去,村集体收入1.4万元,合作社还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分了红。当年,乱安村成为阳泉市第一批整村脱贫的村之一。干部群众发展特色苗木种植产业的信心更足了。
几年过去,乱安村苗木种植基地从最初的18亩扩大到50多亩,品种也从原先的三五种发展为20多种。如今,说起村里种植的苗木,乱安人脸上总会流露出自豪的神情:“许多城里人可能没听说过俺们乱安村,但俺村的树,他们肯定见过。”骄傲的背后是乱安人为城市绿化做出的贡献,还有他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合作社种植苗木的村民,一年少说能挣2万元。有的村民自家还种着苗木,收入更高。”李东长说。
今年54岁的村民李进财是村里的“苗木种植专家”,是村里最早加入合作社种植苗木的村民之一,也是较早掌握苗木种植技术的村民之一。前些年,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李进财种了130株西府海棠。经过近3年的种植,这些苗木达到了出售标准。今年年初,李进财以每株120元的价格全部卖出,又种下了500株西府海棠。“除了自己种树的收入,在合作社干活每年还能挣3万元。俺家现在的光景可好了。”李进财笑得合不拢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我们村发展的生动写照。我们要把‘绿色银行’经营好,让村民的‘钱袋子’更鼓,让村子的乡村振兴路走得越来越稳。”李东长对未来充满信心。(赵澄宇 袁晓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