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玉树扶贫攻坚在行动)
沿着乡村道路一路行进,我们到达今天的目的地——玉树市巴塘乡相古村。外形美观、风格统一、错落有致的乡土民居映入眼帘,在金黄秋叶的装饰下,显得格外别致。
早听家人说,在十多年以前,相古村的小道凹凸泥泞,住房是老式土木结构,现在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设施完备的小套房,俨然蜕变成了风景宜人的生态文明村……
在相古村道,孩子们一边骑着自行车追逐打闹,一边捡起路边并不多见的垃圾,同行的巴塘乡干部尼玛达杰介绍,“随着全域无垃圾和禁塑减废专项行动的持续发力,村民保护环境的意识越来越浓,学校教育学生,学生带动家长,自觉捡拾见到的垃圾已经成为了大家的一种习惯。”
临近布尼玛家时,周围的墙院上,贴满了大大小小的牛粪,儿时的记忆一下子涌上了心头。
还没下车布尼玛便热情的招呼着向我们走来,循声看去,中等个子,头戴一顶深灰色礼帽,一对深邃的眼睛,一口洁白的牙齿格外抢眼。
走进小院,映入眼帘的是一棵形似伞状的苹果树,上面几个青红相间的小苹果倔强的“赖”在枝丫间。家里的牛羊也单独住进了层高不到2米的“小房”。一旁老牛圈被改造成了车库,停放着两辆小汽车。
一家五口人住在80多平米的房中,虽然房子不大、但干净、敞亮,一盆盆盛开的花点缀在各个角落,家具与家电一应俱全,布尼玛的孩子们在房中玩耍。布尼玛抱起最小的孩子,其它两个孩子看到我们后也急忙让开了路,还没坐下来,他的妻子便急忙从厨房中走出为我们倒上了热气腾腾的茶水,并招呼我们喝茶以洗去驱车的疲惫。桌上摆放着各类小吃、饮料,一架藏式炉灶烧的通红,眼前的一幕幕显得十分温馨。
今年46岁的布尼玛,不善言谈,但当记者和他谈到生活最大的变化时,布尼玛打开了话匣子,“我们赶上了好时代,国家好政策多,如今的相古村内有很多不同的振兴产业,比如民俗体验馆、农村幸福苑、特色民宿、康养中心、连栋智能温室、高标准日光节能温室,这些产业都是相古村振兴路上的有力支撑和保障。有了这些成功致富的经验和例子,大家也都找到增收的新路子,从以前的‘等、靠、要’,到现在积极主动投身各类振兴产业中。生活条件随之越来越好,大家都吃得好住得好。就拿我来说,现在挣的钱一年比一年多,一年差不多能个挣十多万。”说到这时记者从他脸上浮现的笑容中感到了他对当下生活的满足。
虽然布尼玛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对子女的教育很重视。他经常对子女说,我们现在的好生活来源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只要自己勤快,不怕过不好日子,所以我们要时常怀着感恩之心,要时刻记着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其实,布尼玛还有一个身份,就是相古村村委委员。前些年还当过村社社长,平日里除了经营着自己的小生意,大多时间都是在村里忙活。自2021年相古村被列为全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后,就在逐渐形成为一个集文化传承、生态农牧业、旅游度假、休闲康养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生态化高原美丽乡村。他说:“现在相古村大部分村民用自己的方式‘动’起来了,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好日子,村民之间就像家人一样团结友爱,曾经向往的小康生活如今也成为了现实。”
采访即将结束,这时厨房内飘来一阵阵饭菜的香味,布尼玛盛情邀请我们共进午餐,看到桌子上摆着酸奶和油饼,荤素搭配的五道菜,让我感到当今农牧民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人们常说,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现如今,一条条通村达户的公路、一张张喜笑颜开的面容……行走在相古村,处处都展现了乡村面貌的巨大变化,一部乡村振兴的乐章在这里奏响。
来 源 丨三江源报
监 制 丨尼玛旦周
编 辑丨江永尼玛
往期回顾
- 蔡成勇:玉树描绘“健康、现代、幸福生活”新画卷
- 玉树:办好民生实事 发展更有温度
- 玉树市乳业振兴,草原牧民尝到致富“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