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文明黔江)
点击关注不迷路 文明实践伴我行
龙桥村隶属于黔江区水田乡,距黔江城区9公里。交通便利,山多地少,资源丰富,曾是有名的煤矿村,也是有名的“富裕村”。但随着煤矿的逐渐关闭,不少厂房被闲置,村民也只能选择进城或是外出务工,龙桥村“冷清”了起来。近几年,随着乡村振兴的步伐加快,龙桥村因地制宜,鼓励农户发展产业。2022年,龙桥村通过引“新凤”入“旧巢”的方式,盘活关停煤矿闲置厂房来发展产业,带动农民就业,推进乡村振兴。如今的龙桥村,正如火如荼地发展生产。
近日,黔江区融媒体中心“一村一品”采访组走进龙桥村,看龙桥村如何盘活资源,促进乡村振兴。
引“凤”入“巢” 盘活资产
2016年,黔江区陆续关闭7家煤矿,位于龙桥村4组的罗家院子煤矿也在列。
“曾经的煤矿,不仅每天都有上百名工人在里面做工,来来往往的拉煤车也多,热闹得很。”龙桥村党支部书记张保全说,关闭之后,热闹的煤矿突然空无一人,很是荒凉。
“闲下来不如用起来,用起来才能管起来。”
通过深入调研了解后,水田乡政府有了统一的发展思路,引“新凤”入“旧巢”,盘活闲置资源。
13000平方米的闲置厂房谁敢接手?此时,一个人引起了水田乡政府工作人员的注意。他叫曾凡平,自2015年返乡,便在龙桥村承租60亩土地种植羊肚菌,经过几年的发展,曾凡平已然成为黔江羊肚菌“大王”,不仅拥有自己的羊肚菌品牌,更是将羊肚菌发展到全区,规模种植达4000余亩,公司年产值达1200余万元,带动了全区400余户农户流转土地并在基地务工,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创收300余万元。
而事业发展壮大的曾凡平,急需要一个几千平方米的菌种繁育场。恰好与水田乡党委政府盘活闲置资源的想法一拍即合,在水田乡党委政府的牵线搭桥下,曾凡平的菌种繁育场正式入驻罗家院子煤矿,曾凡平将这里取名为三乘三食品厂。
曾凡平介绍企业情况
厂房建起后,原来矿区裸露的堆煤场地被硬化、绿化,原来存在安全隐患的生产厂棚经过改造或重建,成了崭新的加工车间,彻底解决了原来脏乱、有隐患、难管理等问题,周边村民的生活环境有了质的提升。
项目提速 产业升级
雨后初晴,三乘三食品厂弥漫着碾碎桑枝的清香。几十个工人正在生产车间里忙碌地生产菌包。1600余平方米的冷库已经建成,即可投入使用,13套智能烘干设备已经全部建成,静待蘑菇成熟。
“7年了,我的菌厂终于有了一个‘家’。”曾凡平告诉记者,从2015年返乡创业以来,因为厂房设施设备有限,发展一直受到制约,如今终于安定了下来,接下来便可大干一场了。
曾凡平告诉记者,三乘三食品厂的建立,不仅限于羊肚菌的培育与种植,公司还将开展以各种食用菌种植(秀珍菇、灰树菇、灰树花、鹿茸菇)及食用菌深加工、菌种培育。
眼下,正是生产菌包的重要时节,必须要为来年的食用菌发展奠定基础。走进三乘三食品厂菌包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抓紧生产菌包。
菌包装箱
看着厂房车间里热闹的加工场景,谁能想到几个月以前这里还是脏乱、有安全隐患的闲置矿区?
如今,在保护好这些工业遗产的前提下,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罗家院子煤矿又重新“活”了过来。
农户参与 促进振兴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
龙桥村走“支部为龙头、产业为支撑、企业为桥梁、群众稳增收”的集体经济发展之路。龙桥村建设完成食用菌种植钢架大棚6000平方米,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村集体年均收入21万元。
同时以三乘三食品厂为桥梁,积极鼓励农户发展羊肚菌种植,辐射到全乡,2022年水田乡380亩羊肚菌种植基地实现大丰收,亩产300斤,产值800多万元;菌种繁育场实现菌种产值950万元。
龙桥村食用菌繁育基地
在龙桥村采访时,记者遇见了正在三乘三食品厂调研的黔江区农委调研员徐林,他告诉记者,黔江区正积极发展烟菌、稻菌(利用空档期发展食用菌种植)、桑枝菌等模式,老百姓可直接参与,实现农户增收,目前全区已经有36户农户参与种植,这样的模式也受到市级部门的肯定与支持。
正如徐林所说,农户参与,让农户真正实现收益才是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的目的。
三乘三食品厂的建立,不仅可以让附近村民实现就近务工,从以前的零散工实现常态化务工的转变,更能带动周边以及全区的农户参与食用菌种植。
“在家门口上班,顾家挣钱两不误,对于我们来说真的是太好了。”能够实现常态化务工,也就是成为食品厂的正式工人,对于务工的村民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得知此消息的龙桥村村民管秋云更是难掩喜悦之情,管秋云家里是脱贫户,丈夫去世,家里的一切重担落在了她的身上,如今有了稳定的工作,坚信生活会越来越好。
“三乘三食品厂的建成,对于龙桥村的发展是一件好事,可以带动农户就近务工。下一步,龙桥村还将积极引导群众发展食用菌种植,促进农户增收,真正实现龙桥村乡村振兴。”张保全说。
来源:武陵都市报
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
欢迎关注 文明黔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