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水河流域:酉水河镇——
欢歌摆手漾河湾
“酉水无弦尽是歌,峿山无墨皆如画。”酉水河畔的酉水河镇有6个中国传统村落,是地锁荆楚、水润鄂湘,有1700多年历史的千年古镇;是中国土家文化发祥地、土家摆手舞之乡、重庆市首批市级文化名镇。
航拍河湾山寨。资料图片
得天独厚的优势,让如画般的酉水河镇文化灿如瑰宝。
近年来,该镇立足独特的人文和生态资源,以河湾村为示范点,做好土家文化的保护、传承、整理工作,并使之发扬光大,让河湾村成了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好地方。
富家堡上守根脉
红灯千盏万人叠,一片缠绵摆手歌。
在被誉为土家摆手舞之乡的酉水河镇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会走路的就会跳摆手舞,能说话的都会唱山歌。”
摆手舞也称“舍巴日”,史诗般地再现了土家族远道迁徙、狩猎征战、刀耕火种、饮食起居的状况。它融歌、舞、乐于一体,汇聚了丰富的民歌、民谣和民间传说,是土家族文化传承延续的重要方式。
跳摆手舞。资料图片
如今,每逢节假日,村民们便身着土家族服饰,来到位于河湾村富家堡的摆手堂前载歌载舞,场面喜庆欢快。
摆手堂占地约1000平方米,里面有土家族服饰、土家族饮食、巫傩、土家族民俗、土家族农耕、摆手舞民俗等文化展厅,走进摆手堂仿佛就走进了土家族历史。
摆手堂修建于清代咸丰年间,经历100多年的风雨沧桑,现在依然保存完好,里里外外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这里面有该村村民白孝长的一份功劳。
每天早上8点过,68岁的白孝长就会拿着钥匙打开摆手堂的大门,哪里有灰尘就擦拭干净,哪里漏水了就上楼翻瓦,10多年来风雨无阻。
白孝长介绍,摆手堂以前位于长潭村,是渝东南地区现存唯一的土王庙与宗祠相结合的摆手堂,也是渝东南地区现存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摆手堂。摆手堂最隆重的一项活动是跳摆手舞。每逢土家传统节日和村寨婚丧嫁娶及祭祀等重大活动,土家人都会在摆手堂外燃起熊熊篝火,齐跳摆手舞祭祖敬先、欢庆丰收、祈福安康。
摆手堂。资料图片
“摆手堂有7分地原来是我的。”白孝长说,2007年,因修建石堤水电站,摆手堂遗址将沉入水底,为了保护这一文物,我县决定原地拆运、异地复建。时任村计生专干的白孝长,将公路边的7分地以不到万元的价格卖出,用于修建摆手堂。
“这块地位于景区的核心位置,可以修建七八间门面,价值30多万元。”白孝长说,虽然对于他家来说损失不小,但摆手堂是土家文化的根脉,是给子子孙孙留下的无价之宝,他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摆手堂搬迁后,白孝长就担任了管理员,免费守护了10多年,直到两年前,景区管委会才每个月支付他500元管理费。
“我不在乎回报。”白孝长说,他经常每天要开几次门,因为游客到河湾山寨几乎都会参观摆手堂,特别是土家族的游客还要听他讲述摆手堂的历史。
守住了文化根脉,就是守住了民族之魂。
梦里河湾寄乡愁
酉水两岸,山高谷狭,林茂雨多,气候潮湿。依山而建的吊脚楼,小青瓦,花格窗,凌空吊柱,木栏扶手,古色古香,美观实用,承载着土家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记忆,与土家山歌、民歌、摆手舞一样,是土家文化的重要符号,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出生在贵州沿河,生活在重庆主城的单一,是土家族人。5年前,他来到河湾山寨。山寨依山临水而建,寨中古木参天,土家吊脚楼走马转角,眼前的一景一物,让他瞬间梦回童年。
一种深深的情怀,一份浓浓的乡愁,让单一留在了河湾山寨。他自筹资金建设“土家族传统建造艺术博物馆”,并取名“梦里河湾”。“伐木作屋看我砍刨锯凿穿尖斗榫一墨传承鲁班艺;砌石为城凭他搅沙和浆勾缝填心千秋筑就土家魂。”他用一木一石,仔细雕刻着记忆里最美的乡愁。
河湾木匠。冉川 摄
左手拿墨斗、嘴含草烟,右手抽出墨斗的线固定在木头的一端后,拉着线走向木头的另一端,垂直拉起墨线,使劲弹起,稳稳落下,木头的表面便留下了一道直线墨痕,整个过程行云流水。
土家族传统建造艺术博物馆修建现场,74岁的木匠白开贵,眨眼功夫便完成了“飞墨走线”过程。
白开贵10来岁就跟着长辈学木工,凿、刨、铲、推……样样精通。60年来,他在县内外参与修建了近300栋吊脚楼,近10年来,仅在河湾村就修建了40多栋吊脚楼。他在一弹一画、一锤一斧、一刨一凿间,留下了诸多精妙绝伦的作品,传承着中国传统的匠人智慧,也为土家文化留下了可触摸的符号。
碧波荡漾的酉水河风光。彭媛 摄
单一介绍,5年间,他投入上千万元,请来40多名掌握土家族传统建造技艺的老工匠参与构建,白开贵是年龄最大的木匠,而年龄最小的则是白开贵年近50岁的儿子,父子俩共同为留住土家文化的根脉、留住土家人的乡愁努力着。
单一表示,他热爱土家文化,所以想把“土家族传统建造艺术博物馆”建成,让土家文化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文旅融合焕新颜
云雾江边起,龙舟竞渡忙。
龙舟赛,是每年端午节酉水河镇的盛事。比赛期间,来自渝黔湘鄂的选手和观众有上万人,场面甚是壮观。
龙舟赛。冉川 摄
跳起欢快的摆手舞、唱起缠绵的木叶情歌、品尝滑嫩的豆腐鱼、喝一碗热气腾腾的油茶汤……观众在看龙舟赛的同时,还能多方位了解土家文化。
文化搭台,旅游唱戏。一场场文化活动,让“养在深闺”的河湾慢慢被揭开面纱,以美丽的面容“惊艳世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10年来,该镇的农家乐和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仅河湾村就有30家。
轱子山庄,临水而建,推窗即景,以住宿、餐饮为主,开业10年来,每年接待游客上万人。
雾笼河湾山寨。资料图片
一张古铜色的圆桌、一锅豆腐鲢鱼、一盘青菜,两个人吃得有滋有味。
“豆腐鱼的味道巴适得很。”正在牯子山庄吃饭的张先生和朋友近日从重庆主城过来旅游。他说,这里宁静得如同世外桃源一般,袅袅的炊烟、碧绿的河水、古老的木船,勾起了他心中的缕缕乡愁,他计划在这里多待几天。
游客多了,轱子山庄的主人白秀仁有忙不完的活。
“越忙越有劲。”正在厨房切菜的白秀仁喜笑颜开。他说,开起农家乐后,自己从农民变成了老板,收入是以前的很多倍,日子越干越有奔头。
10多年前,白秀仁一家居住在河对岸,因修建石堤水电站搬迁过来,修建了一栋三层楼的新房。乡村旅游发展起来后,2010年,他家开起了农家乐,并将闲置的23间房改成客房,平均一年收入20万元左右。
“过去靠水吃水,只能解决一家人的温饱问题。如今,依然是靠水吃水,我们过上了小康生活。”河湾村发展乡村旅游,对于白秀仁来说实现了环境、就业、收入三个方面的改变。
美丽的河湾山寨。黄德权 摄
文旅融合焕新颜,悠悠乡愁留游客。文旅融合让河湾村的乡村旅游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开创了乡村振兴新局面。
End
记者: 冉 川 田金凤
编辑:赵舒婷 ▏编审:吴大全
值班:任桂容 ▏总编辑:白 乐
酉阳自治县融媒体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