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有座大明寺,它不仅是一座名人鉴真大师的纪念馆,也是一处典雅的江南园林;这里不仅有怡人的风景让人如痴如醉,更是一座丰厚的文化殿堂任人在此流连往返。
沿着数百节舒缓石阶登上大明寺前的广场,迎面是一座庄严典雅的牌楼。牌楼为纪念栖灵塔和栖灵寺而建,四柱三楹,下砌石础,仰如华盖。牌楼前面南而踞的一对石狮格外引人注目,石狮按皇家园林规格雕镌,造型雄健,正头,蹲身,直腰,前爪平伏,傲视远方。
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
牌坊两边的院墙上分别嵌着两块石碑,一边是蒋衡山的“淮东第一观”,一边是王澍书“天下第五泉”大字。中门之上有篆书。是“栖灵遗址”四字,为清光绪年间盐运使姚煜手书,字体雄美。
过牌坊便是黄墙黛瓦的大明寺,三道门像张开的口,里面装着好多的神秘吸引着我的脚步向它靠近。正门上额的“大明寺”三字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好多寺庙都会留有赵老先生的墨宝,这几乎成了中国佛教寺庙的标配。
过天王殿,见庭院开阔,古木参天。挺拔的百年老树,有桧柏,有黄杨,都穿上了红绸的“裙裾”。中有宝鼎两尊,还有香火正浓的香炉。
巍巍大雄宝殿,书写着“国泰民安”和“风调雨顺”。大殿内,法相庄严,经幢肃穆,法器俱全。正中坐于莲花高台之上的释迦牟尼大佛,两侧是他的十大弟子中的迦叶和阿难,东首坐着药师佛,西首坐着阿弥陀佛。佛坛背后是“海岛观音”泥塑群像。
大雄宝殿附近,有几处著名建筑,分建于不同的年代。藏经楼,平远楼,都仅从楼前一过了之。唯在平山堂因为与欧阳修有关,便细细的打量,流连忘返于堂前室内。
欧阳修在扬州任过太守。此间,他修建了平山堂。
后人为欧阳修建祠堂,便有了这处规模宏巨,体量高大欧阳祠。欧阳祠中楹上悬“六一宗风”匾,“六一”是欧阳修的字。两旁有联曰:“遗构溯欧阳,公为文章道德之宗,侑客传花,也自徜徉诗酒;名区冠淮海,我从丰乐醉翁而至,携云载鹤,更教旷览江山。”
欧阳祠的墙壁上的古装老人便是“六一居士”欧阳修先生了。是欧阳修裔孙按临摹于滁州醉翁亭之清宫内府藏本所刻的欧公石刻像和为欧阳修画像所题御书像赞。刀工精致,石像传神,加之石面稍凹,造成光线折射,远看为白胡须,近看为黑胡须,且观者从任何角度看,石刻像的脸、眼、足始终正对观者,世称神品。
在平山堂之西是一座富有山林野趣的古典园林——西园。西园一名御苑,又名芳圃。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咸丰间毁于兵火,同治间重修。园内山石高耸,苍松翠柏,荫翳天日。古木参天,怪石嶙峋,池水潋滟,亭榭典雅,山中有湖,湖中有泉。
湖中之泉为寺中一景,号称“天下第五泉”。名次的排列早于唐朝,不知排在它前面是哪些圣水。欧阳修曾作《大明寺泉水记》也称:“此井为水之美者也。”
园内还有“御碑亭”,有乾隆皇帝御碑和康熙御碑。康熙二十八年(1689)圣祖南巡时,赐扬州知府高承爵御制《灵隐》诗。高承爵勒石建亭以奉。
古泉边上,一座六角重檐的小亭,叫待月亭。亭子与黄石假山山洞相通,周边设八边形观景窗。
在一个叫“美泉亭”的岸边,有一座黄石大假山拔地破水而出,流水中步点石,通假山之底部。此山特点是:“真山似假则名,假山似真则绝,叠石散碎则假,峰多纹乱则碎。”出隐穴,石凳相对。山顶主峰突兀,峰峦起伏。山背悬崖峭壁,气势雄伟。山背与陡坡相夹而成狭长的深谷,形成“一线天”的景观。
石涛,衣着袈裟,手持梦笔,一边修佛,一边习画,这便是石涛的人生——早年入寺为僧,云游四方。晚年定居扬州,所画山水、人物、花果、兰竹等无不精妙,且能熔铸千古,自创一格。
几个大和尚的墓塔汇于一园,松柏掩映,假山造景。其中在“扬州八怪”之一的画家石涛也长眠于此。
大明寺之所以名扬海内外,至今仍有显赫的影响与地位,不仅因为它的悠久历史,更是因为这里曾经出了一位大德高僧,他就是唐代的鉴真和尚——他曾为大明寺的主持,也是宗教的传播者,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驱,涉险远渡崇洋的大和尚。图为鉴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