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青藏高原,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始终在告诉人们:河流孕育文明,谁拥有了河流,谁就会拥有世界的文明。阿里人民守望狮泉河的故事实际上是中国人民守望河源、守望文明之源的一个缩影。
阿里高原位于青藏高原西部。北起日土、改则县,南至喜马拉雅山脉,东抵隆格尔山。因位于阿里地区西南部,故名。东西长约450千米,南北宽约250千米,面积约10万平方千米。 西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所以,它西部雪峰林立、百川奔突于万仞丛中的“阿里”,就是世界屋脊的“屋脊”了。地球上最大、最雄伟、最著名的喜马拉雅、冈底斯、昆仑、喀喇昆仑山山脉交错横亘在阿里境内,形成了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上的“高原”。因为山高路险,干旱缺氧、气候恶劣、人迹罕见、加上“神山圣湖”,古格的“灵幻传说”,使阿里显得更加神秘莫测,自古以来就成为全世界探险者向往的地方。在这方神秘的区域,有一条神秘的大河——狮泉河,该河中国境内长430千米,流域面积2.74万平方千米,落差1264米,为西藏外流水系中单位面积产水率最低的河流。由于流域多为荒漠、半荒漠景观,气候干旱少雨,狮泉河更像母亲一样哺育着自己的土地和儿女,是阿里人民的母亲河,就连坐落在国狮公路和新藏公路的交汇处、西藏阿里地区行署所在地的狮泉河镇也因它而得名。
狮泉河发源于冈底斯山主峰冈仁波齐峰北面的冰川湖,冈底斯山脉横贯中国西藏自治区西南部,与喜马拉雅山脉平行,呈西北-东南走向,属褶皱山。为内陆水系和印度洋水系分水岭。北为高寒的藏北高原,南为温凉的藏南谷地。冈底斯,藏语意为众山之主,又被称作“世界之轴”。冈仁波齐峰山顶高度海拔6656米,是中国冈底斯山脉主峰,也是冈底斯山脉第二高峰,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普兰县北部。冈仁波齐,藏语意为是雪山之宝,也是多个宗教中的神山:相传雍仲本教发源于该山;印度教认为该山为湿婆的居所,世界的中心;耆那教认为该山是其祖师瑞斯哈巴那刹得道之处,藏传佛教认为此山是胜乐金刚的住所,代表着无量幸福。所以,常年在此处转山的国内外信徒不断。
狮泉河藏语叫森格藏布,主要支流有生拉藏布、公前河、赤左藏布、婆肉共河、朗久河、噶尔藏布等。其中最大支流为发源于冈底斯山主峰冈仁波齐峰以西、门士以北的噶尔藏布,全长196千米,流域面积6060平方千米,占森格藏布总流域面积的22.1‰。分为上、中、下游三段。①上游。从源头至革吉县。河长185千米,落差646米,平均坡降3.5‰。源头地区冰碛物分布广泛,河谷展宽,谷底宽3千米左右,两岸阶地发育,河道分汊,多曲流、潜流。河水由河床两侧的潜水及安山岩裂隙中泉水补给。
②中游。从革吉县至扎西岗。河长158千米,落差299米,平均坡降1.9‰,水面宽30~50米,水深0.5—1.0米。多沼泽分布,属宽谷类型,最大谷底宽可达10余千米。河水中游主要以温泉补给为主,提高了水温,故冬季河水很少封冻。
③下游。扎西岗至流出国境处。河长87千米,落差319米,平均坡降3.7‰。为宽谷河段,河床切割较深,河谷两岸阶地、滩地发育。在扎西岗下游约20千米处,有一处长约10千米的激流滩,平均坡降14‰,最高坡降为42‰,是森格藏布水流最湍急的河段。狮泉河由东南向西北方向流去,在我国的扎西岗边防站附近与另一条发源于我国喜马拉雅山北麓的重要支流汇合后水量大增。在《西游记》里,它被称为通天河,因为河中钻石矿藏丰富,传说饮此水的人们如雄狮一般健壮。
悠悠地,狮泉河水像一条吉祥的哈达从狮泉河镇边流过,整个城镇以环岛为中心,有四条马路向外延伸:南部为商业街,东部和西部为地区政府各部门所在地,北面是通向日土县及新疆方向的新藏公路。今天,漫步于狮泉河镇,城中的商店、餐馆临街而开,路边楼房、平房错落有致。小镇不大,但在阿里高原空旷的荒野戈壁上却显得繁华,充满生机与活力。很多人都不会想到,这里是在1989年才设了镇的建制。狮泉河镇所处的狮泉河盆地,原为荒凉的小灌木丛生之地,周围是大片大片的红柳灌木林和锦鸡儿灌丛,外围是荒漠的光秃秃的山岭,方圆百里都是人烟稀少的藏西高原地带。1964年,新藏公路通车后,这里开始建设营房和简单的公共设施。
1965年7月23日(一说是1966年迁来的,可能涉及迁移的始终过程),阿里地区行政公署从昆莎乡迁来此地,艰苦创业,进行各类设施的建设(搬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昆莎地处噶尔藏布河湿地,房屋地基很难打牢,不利长远发展);到了20世纪80年代,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城镇初具规模。1988年,噶尔县政府也从昆莎乡迁到这里。噶尔gaer,意为帐篷、营房,因清朝曾作为兵营驻扎地而得名,清朝到民国时期阿里区域的管理中心在噶大克即噶尔昆莎和噶尔雅沙。1989年,这里设镇的建制,逐渐成为西藏西部的交通枢纽、经济文化中心和边境贸易中心。狮泉河盆地是4270米的高海拔地区,荒芜的沙砾质戈壁滩,平均每年8级大风天约有113天,每到冬春,黄沙漫漫,遮天蔽日,积沙堆墙。为了改善人居环境,阿里人民向兰州沙漠研究所请求帮助,治沙专家通过调节狮泉河径流,在狮泉河镇设计了面积达876亩的人工湖。并建立了“砾石沙障+防护林带+人工草地+灌溉系统”“四位一体”的防沙治沙技术模式。阿里人民数十年如一日的改变生态、绿化城市的战役由此拉开。
苗木花草,由一株、两株……到千万株……阿里人民在战斗中,积累了大量利用外来树种绿化高原的经验,最终确定了二十多种合适阿里海拔、气候、土壤的苗木花草,有毛头柳、国槐、榆树、新疆杨等高大乔木,还有云杉、雪松等常青树种,以及波斯菊、蜀葵、景天等花草。这些苗木花草以生命的颜色点亮了阿里高原,阻止了狮泉河镇面临被风沙掩埋的严重局面,有效地改善了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至于森格藏布为什么会被汉语意译为狮泉河,背后即是这段让人动容的故事,雄狮般的狮泉河赋予荒凉的阿里高原在全国人民印象里的动物感生气感,同时方便记忆,成为一种习惯名称。阿里人民想要告诉全国人民的是,阿里高原被称为生命的禁区,但在这生命的禁区里,确有许许多多像雄狮一样鲜活而伟大的生命的存在。
狮泉河进入印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后就是南亚最长的河流——印度河。印度河全长3180公里,在我国境内长约500公里,它流经印度和巴基斯坦后进入印度洋。印度河是巴基斯坦主要河流,也是巴基斯坦重要的农业灌溉水源。河名出自梵文Sindhu(信度)之拉丁语式拼法Indus--即“河流”之意,1947年印巴分治以前,印度河仅次于恒河,为该地区的文化和商业中心地带。印度河文明为世界上最早进入农业文明和定居社会主要文明之一。在这里,人们不难看出,印度河实际上与印度没有多少关系。但它为什么被称为印度河了呢?最主要的是,在古代,印度并不是一个国名,而是一个地名。比如说,欧美是欧洲和北美的统称,中东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等等,古代印度这一区域性地名也是这个概念,是人们对于南亚次大陆的称谓。
南亚次大陆是喜马拉雅山脉以南的一大片半岛形的陆地,亚洲大陆的南延部分。因喜马拉雅山脉、苏莱曼山脉等高大山体而与亚洲其他地区隔开,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因为其面积小于大陆,所以被称为南亚次大陆。其绝大部分位于印度洋板块,也有一小部分位于欧亚板块。其中,印度、印度河以东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和不丹位处大陆地壳上;岛国斯里兰卡位处大陆架;岛国马尔代夫位处海洋地壳。又因为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南亚的主要大国,也有人称南亚为印巴次大陆或印度次大陆。古代的南亚次大陆并不存在一个叫印度的统一国家,直到英国殖民者进入控制南亚次大陆以后。历史上所说的古印度文明,其实就是以印度河平原为中心的一小块古文明区域,它并非来自今日的印度,而是来自印度河平原所在的古代的巴基斯坦。在中国隋唐以前,汉语中用来称呼南亚次大陆那些神秘国度的名字不统一,非常杂乱,西汉译为“羌独”,东汉称它为“天竺”,最常见的名号还有身毒、贤豆等。而这里也在大部分时间处于小国林立的分裂状态。
之所以有印度这么一个区域性的名称,利益于中国的玄奘。玄奘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遍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他的《大唐西域记》所记载当时中亚及南亚次大陆的国家数目多达138个。玄奘仔细探讨了天竺的名称,放弃了天竺、身毒、贤豆这些名称,根据当地发音,将南亚次大陆称做印度。据说,印度的“印”是月亮的意思,有多个月亮;印度的“度”是照临的意思;印度就是月光普照的意思。对于印度是个地名,印度诗人泰戈尔也说,“印度”之名从来就不是一个国家,而仅是一个地理概念。这是史实。17世纪,英国殖民者入侵南亚次大陆,而后合并于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而成为统一的近代印度,于是发生了地理和历史的巨大混淆。1947年8月,大英帝国统治下的英属印度解体,诞生印度联邦和巴基斯坦自治领两个新国家。由于当时分治条款只涉及现代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二国的划分问题,被称为“印巴分治”。
印巴分治后,为了避免纠纷,两国在1960年签订了“印度河用水条约”,规定印度使用河水系总水量的1/5,其余归巴基斯坦使用。所以,狮泉河虽为印度河上源,但与印度实际关系不大,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河”和“印度的母亲”的大河是恒河。青藏高原,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始终在告诉人们:河流孕育文明,谁拥有了河流,谁就会拥有世界的文明。阿里人民守望狮泉河的故事实际上是中国人民守望河源、守望文明之源的一个缩影。
(本文根据相关资料编写,图片来自网络,向原作者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