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想起古代的旅行家,总会提及徐霞客。说到开通西域交通就是张骞的功劳,而在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一位传奇的探险家早就乘着八匹神骏驾的车西行而去了。这位旅行先驱就是周穆王姬满,这位传奇君王的任性西行不仅打开了西宁这颗高原明珠的天路之门,也让后世人对昆仑山和瑶池产生了无尽的遐想和猜测。那么西宁这座为黄河文明增添了迷人色彩的高原古城。究竟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
周穆王西巡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张骞出使西域,就被看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探索西方的伟大人物。其实不然,在张骞出使西域700年以前,也就是距离今天已经将近3000年了,就曾经有一个帝王西巡到了西域地区,并且对西域这个世界第一次进行了探索,揭开了这个区域神秘的面纱。他就是西周时期的第五代国君周穆王,又叫穆天子。史书对他这次西巡做了这样的记载:
驾八骏之乘……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
这段话记载在《列子·周穆王》里面,其实。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包括《春秋》,《左氏春秋传》以及《史记》等等其他的史料,也对这次周穆王西巡做了相应的记载。所以到现在为止,关于周穆王西巡可以说一半史实,但另还有出说的因素。这个事史实就是周穆王西巡,而传说的因素主要是针对西王母的。传说西王母是西王母之邦的一个女性首领,同时又是居住在昆仑山上的女神。在我们中国的民间传说中关于西王母还有不同的演绎的版本,经过了好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周穆王西巡,西王母在瑶池上接待了他,当时西王母的身份是昆仑女神。然后发展到第二个阶段,西王母又成了掌管人间不死之药的一个女神。在我国的神话传说里面,《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中间就讲到后羿到昆仑山西王母那里来求得不死之药,后来嫦娥偷吃了这个不死之药,然后升到了月宫里面,这是第二个阶段。后来发展到第三个阶段,作为昆仑女神,掌管不死之药的这个西王母到了中原以后又成了天界的玉皇大帝的皇后,成了王母娘娘,天界的最高的女神,而且她还有众多的子女。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也跟王母娘娘有关。
我们在这里说无论是关于周穆王的西巡,或者西王母的传说都与西宁青藏高原这座城市有密切的关联。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先说这个昆仑山。在西王母的很多传说里面都提到昆仑山,而且说到西王母是昆仑女神。昆仑山是我国西部的一个最重要的山脉,它从我国的新疆一直向东延伸到西藏,又延伸到青海的东部,全程能够达到2500多公里。昆仑山在西周周穆王那个时期被认为是古代世界的西部的边缘,同时又被认为是万山之祖,又是万神之乡。西王母就是昆仑山的主宰。昆仑山应该说在新疆境内和西藏境内都是不适宜人居的,但是唯独延伸到青海境内的有水,同时山边有一些草地适宜人居。所以西王母这个传说虽然说指的是昆仑山,但最主要的区域就是在青海境内在西宁附近的一个乐都县,这个区域还被成为昆仑仙山,所以西王母的故事主要发生在这里。这是昆仑山。
我们再说瑶池,很多西王母的传说都跟它有关。西王母曾经还在瑶池设立蟠桃会,请天界的神仙在那里聚会。瑶池实际上指的是哪里呢?就是今天西宁西部隔着日月山而存在的一个巨大的湖泊,就是青海湖。青海湖不仅是我国最大的一个内陆湖,也是最大的一个咸水湖,同时它的海拔又非常高,平均它的水面的海拔达到3200多米,比两座泰山的高度还要高,所以那不就像天上的瑶池吗?这样一来西王母的传说里面就把青海湖当做了仙界的瑶池来对待,所以和这个青海湖也是在西宁附近。
在周穆王和西王母的传说中,与西宁关系这么密切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与西宁它的地理位置是有关系的。根据史书《西宁府新志》的记载,说西宁这个地方:
北依山作镇,南跨河而为疆,地接青海,西域之冲,治介三军万马之会。
就是西宁这个地方的北边是祁连山,南部是黄河,所以这个区域不仅连接着西藏地区,同时又连接着青海地区,所以西宁又被成为青藏的门户,在后来,青藏铁路修成以后,西宁还获得了一个美誉称号叫做“天路之门”,要想通往西藏所谓的天山所在的地方就要通过西宁这个门户。在唐代的时候,唐蕃古道指的也是通过西宁到达拉萨的一条传统的道路。与此同时,丝绸之路的南道,也要通过西宁,很多人知道张骞通西域的时候,有一个传统的丝绸之路是属于北道,它的走向是通过长安然后到宝鸡,到甘肃的天水,然后在兰州附近渡过黄河,进入河西走廊,然后进入到新疆境内,再进入中亚,这是属于丝绸之路的北道。还有一个丝绸之路的南道,就是在兰州渡过黄河以后,不走河西走廊,而是折而向西到达西宁,从西宁翻越日月山,青海湖,到达新疆的南疆,最后进入中亚。这条道路又称为“青海道”,因为是经过青海进入中亚的。由于西宁地处这样一个特殊的位置,所以它整个区域就成为我们中国古代众多传说的发源地。又由于有众多的使节商人经过这里,传播了这个区域的传说和文化,所以又成为众多传说文化向外传播的一个区域。
唐太宗的伤心往事
侯君集早年的时候就跟随唐太宗打拼天下,所以在唐太宗朝作为武将统一全国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取皇位,这位侯君集也参与了其中的谋划。其中的功劳也很大,所以备受唐太宗的信任。不过侯君集主要的功劳还在后面。
在隋末唐初的时候,我国的青海这个区域被一个游牧民族政权鲜卑族建立的一个吐谷浑国控制了。控制之后,唐朝与吐蕃之间的道路也阻断了。与此同时,由于中原地区隋末唐初的这种混战的局面,所以也无暇顾及新疆地区,吐鲁番盆地这一块,也被一个高昌国占据,占据之后丝绸之路也被阻断了。两条通往西北的主要道路唐蕃古道和丝绸之路都不能通畅,所以等唐太宗稳定了全国统治之后,就做出了两个重要的军事上的决定。第一个决定就是在贞观九年,派遣李靖和侯君集作为主将和副将首先打通唐蕃古道,就是要对青海这个区域的吐谷浑展开军事进攻。在贞观九年夏天的时候占领了西宁,占领西宁以后以西宁为据点,向青海的其他地区进行进攻,进一步寻找吐谷浑的主力决战。
到达西宁以后,因为已经远征上千里了,战士极其疲惫,所以很多军事将领都主张进行一段时间的休整,休整之后再进行下一步的作战计划。而这个时候侯君集却不这样认为,他找到了主将李靖,他说道我们军队疲惫,但是这种情况正好是吐谷浑的军队放松警惕的时候,我们应该进军,这样就会攻其不备,能够取得战场上的意想不到的决战效果。当时李靖就听从了侯君集的建议,就给了侯君集数万的精骑兵,让他带领军队向青海的西部寻找吐谷浑的军队作战。在《旧唐书·侯君集传》上对于侯君集这次作战有这样的记载:
经过途二千余里,行空虚之地,盛夏降霜。
尽管如此,侯君集领着这数万精骑兵仍然向西追击,经过大大小小的战斗,歼灭了吐谷浑的主力部队。一直打到了柏海,是现在黄河的上游扎陵湖和鄂陵湖的所在地,所以等于说是打到了黄河的源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虽然李靖是主将,但是侯君集在这次平定吐谷浑打通唐蕃古道的过程中立下了头功,可以说是居功至伟。过了四年,到贞观十三年的时候,侯君集又作为主将带领军队进攻高昌国,并且一举拿下了高昌。拿下高昌以后就打通丝绸之路。所以我们说在唐朝,丝绸之路被打通,唐蕃古道被打通,与侯君集有密切的关联,如果没有侯君集的智勇双全,那么在中国历史上可能也不会出现唐朝时期丝绸之路中西文化频繁的这种交往过程。
因为侯君集立下了巨大的功劳,所以唐太宗也更加喜欢侯君集,使侯君集做到了兵部尚书,就是掌握军队最高指挥权的一个职位。后来又做吏部尚书,封光禄大夫陈国公,可以收拾荣宠至极。在贞观十七年的时候,唐太宗修建凌烟阁,所以就把侯君集也图画在了凌烟阁,排在第17位,也可以说是对侯君集的一种肯定。不过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侯君集却开始居功自傲起来。史书上记载,说侯君集生活奢侈到什么地步呢?他家里养了很多奶妈,他不是喝牛奶,也不是喝羊奶,而是每天都要人奶。随着侯君集权势的提升,生活的奢侈,这个时候他越来越滑向了危险的边缘,这个危险的边缘和唐太宗的太子有关。
唐太宗的长子叫李承乾,李承乾后来就被立为太子。但是李承乾在被立为太子之后,唐太宗又喜欢他的另外一个儿子四子李泰,因为李泰非常类似唐太宗。这样李承乾就感觉到了李泰对他皇位的威胁,所以李承乾就私下里联络了一部分大臣准备谋权夺位,其中侯君集就被李承乾划到了他的圈子里。侯君集见到李承乾以后,也想泄自己的私愤,表达对当朝的一些大臣甚至唐太宗不满,所以就答应了李承乾的这样的一种请求,准备和李承乾联手来夺取皇位。但是后来侯君集又后悔了,毕竟唐太宗对他天高地厚之恩,小的毛病都没有追究,所以侯君集从李承乾的府里回去以后,晚上老是做噩梦,半夜惊醒。他的夫人就问他怎么回事啊?侯君集就把这个情况过程讲了一下。他的妻子听了以后甚至建议他赶快向唐太宗认个错,但是侯君集觉得事关重大,也没有去。
就在贞观十七年四月份,李承乾谋反的这个事件被唐太宗发现了。泄露以后李承乾被贬为庶人,同时牵连到了侯君集,那侯君集就是谋反之罪,属于十恶不赦这样的一个范畴,所以侯君集就要被杀头。唐太宗念及他的功劳,所以在侯君集行走刑之前,还见了侯君集一面。君臣相见,可以说都不由自主得流下了眼泪。唐太宗对侯君集说,他说本来我想救下你的命,但是大臣们不允许我那样做,国法也不允许我那样做。但是你放心,有两点我可以向你保证。第一,我不会把你的图像从凌烟阁里除掉,因为毕竟你为大唐江山社稷立下了汗马功劳。第二,从此以后,你走了以后,我再也不会上凌烟阁,因为太伤心了。听了这句话,侯君集已经是泪流满面,但是现在后悔已经晚了。所以听完了唐太宗的话以后,扭脸就走向了刑场。
所以我们说在中国历史上,很多武将都是这样。中国历史那句话也是对的“谦受益,满招损”,居功自傲一定会给自己带来厄运。
年羹尧的悲剧人生
西宁真正成为青藏高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一颗光芒四射的高原明珠,还得益于三次重大的历史机遇。
第一次是在赵充国屯田的时候。赵充国是西汉时期的一个大将,赵充国曾经在汉武帝,汉昭帝和汉宣帝时期都做过大将军。在汉宣帝的时候,西宁以及青海这个区域,被一个古老的民族西羌所占据。西羌又联合北方草原地区的匈奴和西汉作对,所以赵充国就在汉宣帝的时候,带领这六万大军西征青海,准备平定西羌,然后斩断匈奴的右臂。当赵充国带领军队到达西宁地区以后,一个问题出现了,因为距离中原地区路途遥远,所以数万大军的粮草就成了问题。赵充国就跟当时的汉宣帝提出了一个建议,要在以西宁为中心的河湟地区进行屯田。以西宁为中心的这个区域被称为河湟谷地,是湟水极其支流,像北川河,南川河,还有大通河以及与黄河组成的一个谷地。这个河谷地带灌溉便利,土壤肥沃,非常适合发展农业经济。赵充国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向汉代宣帝建议在这里屯田。同时汉宣帝同意这个建议之后,又从内地征调了一部分汉族的老百姓进入到河湟谷地,和军队一块儿对河湟谷地进行开发。
所以当年的赵充国就在这个谷地开发了2000公顷的土地,是在两千多年以前河湟谷地已经变成了一个农业和牧业兼具的一个区域。所以这个屯田活动,就为西宁的崛起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第二个历史机遇是清汤古城的设立。西宁在历史上有很多名称,曾经叫过西平,然后北宋的时期,它曾经叫青唐。就在宋仁宗的时候,当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一个后代叫唃厮啰这个人占领了青海这个区域,并且在公元1034年这一年,在西宁这个地区建立了唃厮啰政权,把西宁改名为就是有原来的西平改名为青唐作为它的都城。这个唃厮啰政权存在了7.多年的时间,而在这70多年的时间里面就以西宁为中心来进行经营,所以这个区域就成为了一个政治中心,也成为了一个商业中心。为什么这个区域的商业特别兴盛呢?它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当时西夏占领了河西走廊,当时传统的丝绸之路,要通过河西走廊,但是因为西夏对河西走廊的商人征收过高的商税,所以很多丝路的商人不走河西走廊了,改走西宁,就是所谓的青海道。多以就带来了这个地区的经济机遇,而唃厮啰政权对于来往的商人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所以也吸引了这部分商人,主动地来到这里。史书中对当时的情景也有记载:
诸国商人,皆趋鄯州贸卖,以故富强。
西宁就叫鄯州或者鄯城,而史书上也借用了这个名称,它说明了当时的青唐古城已经是一个繁华的商业都市。
还有第三次,就是西宁办事大臣的设立。青海这个地区民族关系非常复杂,在元代以后,蒙古族就控制了青藏高原。清朝初期,蒙古贵族在这里的势力仍然非常大,罗卜藏丹津他是蒙古和硕特亲王,所以在清朝初年的时候,他就想控制青藏高原,但是没有得到康熙皇帝的同意。所以到雍正继位的时候,这个问题依然存在,就在雍正继位的当年,这位和硕特亲王罗卜藏丹津就在青藏高原发动叛乱,准备割据青藏高原。而雍正皇帝当然不答应了,所以就派他最信任的年羹尧大将军以抚远大将军川陕总督的身份来进军青藏高原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所以在雍正元年十月份,当时的年羹尧进驻到西宁这个地区,当时年羹尧作战勇敢,也非常富有谋略,所以只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平定了叛乱。后来罗卜藏丹津就逃到了新疆地区,所以整个青藏高原这块区域基本上就安定下来。
这样一来,年羹尧就像当年的侯君集一样,功劳巨大,居功至伟。当时的雍正皇帝把他捧到了天上,而且立下诏旨,要他的后代子孙都要感谢年达大将军。但是随着年羹尧势力的膨胀,他居功自傲的这种心态也出现了,甚至雍正皇帝的跟前也不讲君臣之礼,这样就使雍正皇帝也对年羹尧心生疑虑,甚至怀疑他有谋反之心,没有君臣之礼了那还能行吗?所以后来就在雍正三年,随着年羹尧的其他的一些劣迹的败露,年羹尧就被雍正皇帝赐狱中自尽,也落得了一个悲剧的下场。跟当年的侯君集差不多,所以有时候历史是惊人的相似,在年羹尧做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的时候,他在西北地区可以说是一言九鼎,是属于人治的一个时期,没有了年羹尧,反而使雍正皇帝开始考虑采用合理的行政方式来治理青海和西藏。所以就在年羹尧去世的当年,他就下令在西宁这个地方设青海办事大臣,因为驻西宁,又叫做西宁办事大臣,全权处理青海地区的行政军事和民族事务。在雍正五年的时候,因为西宁办事大臣运作已经非常成功了,所以又在拉萨设立了驻藏办事大臣。这两个办事大臣的设立,就为后来的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使这个区域成为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成为一个和谐共存的大家庭。
西宁作为黄河古都的顽强的生命力
在明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张雨,他对于当年宋徽宗之所以把这座城市命名为“西宁”做了一个解释:
昆仑,青海,黄河之间,西事底宁,故曰西宁。
就是在西宁这个区域,昆仑山,青海省都是在那个区域,那么命名为“西宁”,就是希望西边的事务是和平的,所以把它命名为“西宁”,表达了一种对这个区域的一种深厚的期望。不仅仅是西宁这个城市我们大家注意到,在西宁周边很多城市的命名,也是富有深意的,比如说有互助,有乐都,有民和,有仁和,有同德,有同仁等等,不下数十个。这些名称都是在宋代以后,明清时期,甚至近代以后命名的,这种命名也寄托了中原地区对于西部安宁的一种殷切的期望。在黄河古都里面,这种命名形式可以说是不多见的,所以我们说西宁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李白曾经有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向东流过省市自治区进入大海,哺育了沿岸的城市,哺育了沿岸的老百姓,也哺育了深厚的黄河文化。黄河古都是黄河文化重要的载体,就像黄河上的明珠一样,使黄河的文化熠熠闪光。不过到了现代也有很多人说黄河文化没落了,黄河的城市落后了,一提城市就是北、上、广,提不到黄河沿岸的城市了,甚至黄河的古都城市本身也失去了发展的自信。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我觉得有这样几点。
第一,黄河文明是我们中华文明的根源,我们中华文明的基本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仁义信礼,包括大同,包括和谐,包容,开放等等,这些价值观念基本上都是在黄河孤古都形成的,这是黄河古都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我们中华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失去了这种核心的族称部分,我们中华民族就不成其为中华民族。这一点我们要坚信。
第二,黄河流域仍然是我国农耕的最主要的区域,我国的农耕一开始的时候,是在黄淮平原这个区域,沿着黄河的上游拓展到河套平原,银川平原,拓展到兰州盆地,河湟谷地。到了今天河湟谷地,兰州盆地,银川平原,河套的整个平原,仍然是我国最主要的农耕区。
第三,我们要突出黄河古都的城市个性,建立起我们自己的城市文化的自信。在这些城市一般都有悠久的历史,有厚重的文化,有优美的环境。虽然我们的GDP赶不上沿海的发达地区,但是我们这几个特征却是其他的新兴城市所没有的。所以西方国家比如纽约有帝国大厦,伦敦有大本钟,但是我们兰州有中山桥,银川有承天寺塔,西安有大雁塔,这些都是我们这些城市的地标。西方有他们的肯德基,有他们的麦当劳,但是我们兰州有牛肉面,开封有小笼包子,在上海可以搞迪士尼,但是洛阳我们有白马寺,龙门石窟,西安有我们的兵马俑,华清池。所以在这些城市,要建立起我们的文化自信,摸一摸我们文化的老底,那么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合理地规划好自己的城市,使这些城市显示出来自己独有的个性让老百姓在这个地方安居乐业,因为城市毕竟是老百姓的城市,千城一面只能使老百姓在这个城市中失落。
第四,我们要呵护黄河,要敬畏黄河。古代黄河流域是我国主要的文明的发祥地,那么到了现代黄河的作用降低了吗?不仅没有,反而加强了。比如说很多黄河沿岸城市的饮用水仍然靠黄河,工业用水也靠黄河,灌溉也靠黄河,发电也靠黄河。黄河的作用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提升了,不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黄河沿岸的植被也受到派破坏,黄河沿岸的环境也受到了污染,黄河水也受到了污染。我们的黄河母亲有点不堪重负了,所以对于黄河我本人有一个美好的愿景,这个愿景是什么呢?
我们要敬畏黄河,因为敬畏黄河就是敬畏中华民族的传统和文化!呵护黄河,因为呵护黄河就是呵护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