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晓涵
近年来,综艺节目越来越多,但是爆款综艺却越来越少。虽然综艺的类型在不断扩展,从一开始的音乐选秀类、情感观察类,一直发展到现在的表演、舞蹈、露营、婚恋、考古,甚至是乡村振兴类综艺,但是现象级的综艺却始终没有出现。而与之相反的是,不少之前的老综艺却引起了关注,很多观众开始“考古”老综艺,并关注老综艺成员的行踪。
●“考古”源于怀旧情绪
近日,海清那段2013年在《快乐男声》上为欧豪拉票的“你是我的神”,成了网络大热梗。只要打开抖音、视频号或者快手等,都能看到当时的视频片段或网友们的二次创作。而当年《爸爸去哪儿》的各位成员近况也引发关注:张亮的儿子天天开始谈恋爱,胡军的儿子康康登上杂志封面,刘烨的儿女刘霓娜、刘诺一出演话剧,黄磊的女儿多多经常更新状态……
除了综艺,影视剧也是“考古”集中点,87版《红楼梦》播出35周年,《甄嬛传》11年了还有人在“过情关”。
回顾当年的爆款综艺,爸爸带娃、“30+”姐姐挑战团综、国外引进的歌手选秀……虽然都能火爆一时,却很难打破所谓的综艺“五季定律”,不管嘉宾再怎么更换、形式再怎么创新,大家依然会吐槽“新瓶装旧酒”,“综N代”之后,口碑下滑、IP老化成为行业痛点。而我们今天津津乐道的“综艺考古”,也多集中在初代综艺身上。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对初代综艺怀有情怀。
●“文化对冲”时的避风港
很多影视剧创作时会用旧旋律和昏黄色调营造一个过去的氛围吸引观众,综艺节目放几首老歌来“回忆杀”,这些新内容里的旧元素,于观众而言是心理能量的积累。但在新内容供给多、质量高的时候,怀旧的人纵然从来不缺,也只是一个小分支。
但是,当越来越多的文娱类产品“乱花渐欲迷人眼”时,观众再回头看从前的内容,就觉得格外弥足珍贵。有媒体认为,这表面是嫌弃市场上的文娱产品,实际是用怀旧的行为完成自身对变化过快的市场适应的过程。这时的怀旧,心情补偿作用大,它并非市场主流,但对某一些人来说,是“文化对冲”时的避风港。
●“流量+IP”终将失灵
这些年,我们一直不屑于“流量+IP”的模式,但是不可否认,这些年大多数人追的一直都是“流量+IP”,不然不会出现肖战、王一博等流量咖的“供不应求”。而到今年,观众们发现,杨紫+肖战的《余生,请多指教》没爆,杨洋+赵露思的《且试天下》也没爆。制作方发现,这样的流量并不是万试万灵,这样的时代也在逐渐离我们远去。
“流量+IP”的失灵,当然暴露出制作层面的诸多问题。作品与观众审美之间的不匹配,经年累积终于显露出质变。变的还有都市剧,精英女性也好,姐弟恋也罢,当初那套公式,白百何、袁泉、刘敏涛、江疏影都没能再玩转,观众也不再买账了。而古装剧方面,即使是汤唯、章子怡这样的电影大咖,在苍白的剧情和“装嫩”的表演之下,也只能败走麦城。
近年来,“寒冬”一词在文娱产业频频出现,市场是一方面,内容是另外一方面。如果制片人、制作人继续用陈旧的理念打造内容,试图用流量来掩饰内容的苍白,那么,我们5年后甚至10年后,能拿出来考古的文娱产品,或许依旧是《爸爸去哪儿》《超级女声》《快乐男声》《武林外传》《红楼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