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一片喜气洋洋。大红灯笼高高挂,吉祥春联户户贴,每家每户都充满着年的气息。现代人过节如此热闹,那古人过年有什么活动呢?应该说,庙会算是古人过春节时比较重要的活动了。无论贫富,古人在春节都喜欢参加庙会。
那么,庙会是什么呢?
上图_ 老北京的庙会声景
庙,指的是寺庙。一般举行庙会的地点就在某个寺庙或者寺庙附近,这使得庙会活动具有某些宗教活动的底色。会,有集会的意思,在宗教语境下也指进香酬神的集体活动。人们一般在庙会里做什么呢?可以用三个词概括,祭神、娱乐、贸易。
古人举办庙会,最早是为了祭祀。在生产力尚未达到发展的农耕社会,对自然认识有限的民众会崇拜非人力的神秘力量,这是催生信仰的温床。如早期百姓会祭拜水庸神演化而成的城隍庙,认为城隍庙能够守一方太平。而后,“以祖做神”成为信仰习惯,人们开始在庙会里祭祀承载着一地集体记忆的先祖。到了汉朝,英雄崇拜兴起,如宁波鸣山庙就将平乱的将领尊为庙神祭拜,以求一方安宁。
汉至唐,中国长期处于混乱的状态中,人们把生的希望寄托于宗教,佛、道开始兴盛。庙会时,乱世之人把神像载上彩车以便进行宗教仪式,期间还会穿插歌舞等娱乐活动调剂心情。
上图_ 古代的祭祀场景
唐宋是庙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佛庙、道观数量明显增多,给庙会提供了开展的场地。据研究,唐朝约莫有大中寺院五千,小庙四万,道观也有千余所。以唐朝长安的庙会为例。长安有法门寺、玉华寺等举办庙会的寺庙17个,庙会活动主要有戏剧演出、大师俗讲、物资贸易等。庙会活动中很受欢迎的当为俗讲,唐武宗下令在“左、右街七寺开俗讲”,讲师阵容十分豪华,有大德海岸法师、大德体虚法师、大德齐高法师等。
唐朝实行坊市制度,庙会多集中在坊内。而宋朝没有坊市制度,繁华的城市,偏远的乡村都有庙会。相比唐朝,宋朝的庙会娱乐性明显增强。可以通过了解王得臣在《麈史》的记述来感受一下宋朝庙会的娱乐性:“伎巧、百工列肆,罔有不集,四方珍异之物,悉萃其间”。精彩绝伦的表演,琳琅满目的商品,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贵人乡民、成人稚子都喜欢参加庙会了。
上图_ 古代春节的花市
元朝时,由于喇嘛教为国教,其他宗教遭到打压,所以庙会更加明显地转向集市、娱乐的功能。
以宁波庙会为例,宁波圣姑庙庙会戏剧备受欢迎,以至于庙内不得不立一“观戏禁碑”,大概内容就是让村民看戏的时候保持安静,然后演戏时间最多到丑时。宁波的庙会除了戏剧外,还有抽简禄马,烟花魔术等文化娱乐活动。
在贸易方面,宁波庙会会出售芋艿、海带等本土特产,会写字画画的摊贩还会卖书画等手艺品。明清时期,庙会的贸易更加繁盛,娱乐性更加突出。
上图_ 清代庙会集市
那么庙会一般会有哪些活动呢?这里笔者以唐宋两朝的庙会活动为例。
首先,人们举办庙会,最早是为了祭祀。唐宋庙会的佛、道两教的宗教祭祀活动就十分兴盛。
1. 佛教庙会祭祀活动
斋会活动是庙会较为典型的佛教祭祀活动,是不顾贵贱,平等施法施财的法会。唐朝斋会最有名的当属无遮会。无遮会“竞取僧徒”,广立佛像,辅以歌舞,好不热闹。宋朝寺庙斋会规模大,相比唐朝斋会时间地点固定,名目繁多。在春节,南宋临安奉佛的斋会、集合男女讽经听法的斋会等人头攒动。
上图_ 庙会里的白云观
2.道教庙会祭祀活动
有些地方会在春节庙会上进行道教的斋醮仪式。斋醮,可以视为道教的斋会。吴自牧《梦梁录》就载,正月初九,玉皇上帝诞日,杭州信道教的富豪们,就集合到“承天观阁上建会”。
宋朝常常举办道教祭祀活动驱邪,比如说宋神宗时发现军中将士很多都生病了,所以下令让“中使赍香”,建一座祈福道场。在春节庙会上,这样的驱邪祭祀仪式也不少。除此之外,百姓在庙会上还可以买到柳、粽、五色瘟纸等辟邪之物。
上图_ 九曲黄河阵 古代庙会的表演活动
其次,庙会的文化娱乐活动十分丰富。
1.庙戏
庙戏因祭神活动兴盛而逐渐发展。如唐朝长安慈恩寺是最有名的戏场,还有专门的演出艺人,衣服清洁,“各执乐器如龟兹部”。民间百戏是庙会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百戏包括杂耍、歌舞等诸多文艺形式,千奇百怪,十分抓人眼球。
唐朝百戏就有十岁儿童舞于竿杪,有神人“手自臂而堕,足自胫而脱”,还有人击球、演示剑舞。北宋百戏内容更是多彩,熊翻筋斗、踏索上竿、生吞铁剑等无奇不有。难怪一个棚子,几个艺人,引得空巷。
刘克庄《闻祥应庙优戏甚胜》就有云 ,因为戏十分吸引人,所以“空巷无人尽出嬉”,一个老人刚刚睡醒,错过戏,所以“棚上诸君闹未知”,多少有些遗憾,最后笔锋一转来到庙戏现场“巫祝讙言岁事详,丛祠十里鼓箫忙”。
上图_ 临汾市东羊村东岳庙无代戏台
2.社火
社火也是庙会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形式,其最有名的表演方式为社火脸谱,即表演者戴上假面,或饰以面彩,进行演出。《东京梦华录》就记载了多样的社火脸谱,如有“面涂青绿”的,有“以黄白粉涂其面”的。
在春节庙会中,灶火表演者在大城里,在乡间,在缕缕香烟中,在人潮中,在喜庆的鼓乐中开始表演,为参加庙会的人制造无限的乐趣。
上图_ 元宵灯市
3.说唱
俗讲,是僧侣趁善男信女齐聚庙中时,给男男女女讲佛经故事或是世俗故事,宣扬佛教,促使男女捐物的一种民间讲唱文艺形式。据《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唐武宗时就有正月初一“诸寺开俗讲”的惯例。当然,百姓肯定是更加喜欢听精彩的世俗故事的,所以俗讲慢慢也开始世俗化。
北宋时期,俗讲分化为多种说话技艺,如讲史、小说。南宋时期,据《梦梁录》,宋朝存在这些说话者:谈经者讲佛书,说参请者讲参禅悟道等事,“说诨经者,戴忻庵”,说讲史书者说书史文传、兴废争战之事,商谜者主猜谜。
上图_ 民国初期集镇庙会的场景
最后,庙会也具有贸易功能。一般来说,买家会在庙会购买食物和日用百货,也会花钱算卦。
1. 饮食
庙会时,有许多人要去寺庙烧香拜神,所以有些寺院会考虑给参拜者提供伙食。但由于参加庙会的人实在太多了,寺庙无法满足每个人获取食物的需要,这时,寺庙外的小摊贩就嗅到了商机。在庙会上叫卖花果等食物的摊贩叫声鼎沸,南宋举办庙会的寺庙周边就有专卖“素签、头羹、河鲲”等的素食店,生意很好。
上图_ 庙会的流动商贩
2.日用百货
填饱肚子后,古人就想着如何购物了。古人交通没有现在方便,所以要是在庙会上看到自己需要的货物,是有很高的花钱热情的。唐末庙会,曾在每年正月至三月开蜀中蚕市。虽名为蚕市,但买卖的货物不只是蚕,实际上有“蚕农之具及花、木、果、草药、什物”。
北宋庙会的货物种类就更加丰富了。有珍禽奇兽,簟席屏帏,鞍辔弓剑,时果腊脯,书画古玩,绣作珠翠等等。有趣的是,宋朝的庙会贸易还很国际化。宋神宗时,江少虞参加庙会,见到有卖日本扇的,但江少虞很穷,买不起。后来再参加庙会,日本扇已经卖出去了,所以江少虞“每以为恨”。
上图_ 古代春节的版画
3. 求签占卜
在庙会上,善男信女往往会到僧侣道士处求签占卜,求借“神力”。比如说南宋时,僧侣会提前制作好签,签上有事项、图画。等到庙会时男男女女就会付费求签,占卜未来是凶是吉。
作者:夏祯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宁波春节庙会集体记忆的维系与变迁》 严梓宁 西南政法大学 2018
〔2〕《唐宋时期庙会研究》 牛晓丹 河南大学 2012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