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位于中国新疆地区的东南部,由于形状像人耳,被称为“地球之耳”。
作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湖,古时候的罗布泊绿草如茵、碧波习习,孕育出了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以及充满神秘色彩的楼兰古城,在一片黄沙中创造出了不同于江南的繁华和辉煌。
不仅如此,它还曾经肩负着我国的核试验的艰巨任务,见证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发的全过程。
然而,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罗布泊已完全干涸,周围的植物由于缺水全部死亡,沙漠化以每年3-5米的速度不断扩大,成为一个荒无人烟、寸草不生之地,被称为“死亡之海”,还发生过许多离奇故事,例如彭加木失踪事件。
最近十几年,不少人发现,已经消失了近50年的罗布泊,如今已经再度碧波荡漾,出现了一万多平方公里的湖泊,面积还在逐渐扩大,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些水又是从哪里来的?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得先了解罗布泊干涸的原因。
罗布泊为何会干涸?
罗布泊的水源,主要靠外来补给。
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东流,河水直接流入罗布泊,为其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水源;到1958年时,罗布泊的面积扩大到了5350平方公里,成为国内最大的盐湖,但最终也没能逃离干涸的命运,原因比较复杂。
- 气候原因
西北内陆远离海洋,季风能够带来的水汽不多,年降水量仅20mm,干旱缺水成了最基础的气候特征;
罗布泊是西部地区板块碰撞而形成的一个盆地,随着水分的积累才形成了湖泊的地貌;但是,盆地低洼地形阻止了冷空气进入罗布泊上空,周围高山阻挡了本就稀少的水汽,造成罗布泊降水量减少。
周围高山积雪融化,水还没有流到罗布泊就已经被蒸发得所剩无几,罗布泊的水源补给也就越来越少,但蒸发量却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我国地势西高东西,水一直往东流,低注入量、高蒸发量以及水流失加速了罗布泊的干涸速度。
- 居民用水增加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量人口在西迁政策的影响下涌入新疆,塔里木河的生活用水量剧增。
为了发展经济,保证居民的用水需求和用水安全,人们选择在塔里木河建立了130多座水库,采矿、耕地、建设以及生活用水等都依赖于塔里木河,甚至还不断改道分流,导致塔里木河的流量迅速萎缩。
1960年时,塔里木河的下游出现断流,罗布泊没有水源补给,面积也逐渐缩小,最后不堪重负,迅速干涸成为一片盐碱地,令人惋惜。
然而,这片“死海”目前正在复苏,如今又再度水波荡漾,难道是全球气候变暖使山上积雪融化、全球气候异常造成降水量增多的缘故?
罗布泊如今再度碧波荡漾,水是从哪里来的?
有数据显示,我国近50年来降水量确实有所增长,塔里木沙漠甚至还出现暴雨的现象,年降水量最大能够达到200mm,周围大山的融雪规模确实变大了,但这并非是罗布泊复苏的主要原因。
中国人对罗布泊有着不一样的情怀,大概是因为它曾经见证了我们许多辉煌的时刻,即便它成为一片死气沉沉的盐碱地,科学家们还是不愿将它放弃。
经过不懈努力,科学家发现罗布泊地下潜藏着一个超大型钾盐矿床,钾盐储量超过2.5亿吨,并于2000年在此设立钾盐开发公司,罗布泊也因此成为我国最大的钾盐生产基地。
罗布泊如今的湖水,就是开采钾盐时所抽出来的卤水。
钾盐矿存在于卤水层中,要想提炼出其中的钾盐就必须先抽卤水,而罗布泊原本盆地的低洼地形正好能够存储这些抽出来的卤水,造就了罗布泊的复苏。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对钾肥的需求不言而喻,但在此之前,我国的钾肥大部分需要依赖进口,甚至达到了全世界钾盐进口总量的23%!
罗布泊钾盐资源的发现,正好弥补了我们在钾盐资源方面的需求,国际形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钾盐不仅可以制作成钾肥,还能制作清洁剂、化学药品等,甚至能够用于纺织行业及陶瓷玻璃的制造等,当我们能够实现钾盐资源自给自足时,意味着在能源方面受到的掣肘也会越来越小,甚至还能够出口。
以前,世界上的钾盐资源主要集中在德国和俄罗斯等地,加拿大的钾盐出口量更是占据了极大的份额;
如今,罗布泊巨大的钾盐存储量让世界瞪大眼睛羡慕,我们不再需要一直依赖进口满足生产生活需求,甚至还能够在出口量中占据一席之地,提高国际地位。
在此之前,钾盐的进口价格远超想象。
2008年时,钾盐的进口价约为4000元/吨,但到了2021年,则降到了1500元/吨,这对农民来说,成本会相应减少,也会提高生产的积极性。
随着钾盐开采量越来越多,罗布泊的水量也会越来越大,将盐碱抽出后,周围的环境也会变得越来越好,有人甚至还在其中发现了鱼类。假以时日,罗布泊的面积会越来越大,逐渐恢复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