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刘罗蔡村向东,沿旧时的乡间道路大概一两公里,就抵达了抵达山口凌村,长山线即到此结束。
而山大线,是指从山口凌开始向南穿越群山,一直延伸到大蔡的乡村公路。这段乡村公路,中部为店中路所打断,如果未来能架设人行天桥,则更便于游客串联观赏。由于地形的原因,长山段所经过的村落,多位于丘陵起伏的区域,自然环境十分优美。这条路上,分布着胡、赵、吴、孔、刘、徐、陈等多个姓氏。形成了胡道二、山分赵、吴尚楼、鸡鸣山、刘寿三、徐万二等许多村庄。连接这些村落的公路也蜿蜒曲折,最具乡野情趣。
这段公路上的前端,从胡道二村直到孔家洼,是一段上坡路。胡道二村是一个典型的“瓦屑坝”移民村落。始祖据说还有兄弟两人与其一起迁移,一个叫胡允二,一个叫胡回二,后者主要分布在长临河镇汪胡村附近。胡道二村分为南北两个组成部分,当地人为了区别,称之为“大胡道二”、“小胡道二”。村庄有涉及水利的民国禁约碑一方,镶嵌于路边民居墙上,文字内容则是合肥县长针对胡道二居民抢夺沙塘水的问题,做出的调解和禁约,从文告中看,1929年,长临河也已取代“长宁镇”成为正式名称。
从胡道二沿步道再向南,进入了一段十分幽静而颇富林泉趣味的山地。这里分布着山分赵和吴尚楼等颇有特色的小村。这些小村,旧时多是彼此独立,背山面水,互不来往的隐士,如今除了接入步道整体系统外,还通过公路与巢湖市的松棵洪、田埠洪以及长岗张形成了长约3.5公里的环路。环路沿线地形高差起伏很大,沿途景观也变化很大。在山分赵和长岗张之间,春季农民种植的芍药如盛放的白雪,而山分赵村,北部是坡,南部对山而建,山与村之间,又有一口水塘,既连着村,又连着山。村庄布局紧凑,别具趣味。山分赵的南边,坡顶的孔家洼村,是一个在岗地顶端的村庄。进入这个村要爬上很高的坡,沿坡而下,才能进入村庄,这个小村别有隐居的情趣,据说也是长临河镇人才最为密集的村庄之一。
上述村庄除了自然环境之外,类似吴尚楼村、山分赵等,还保存了很好的传统建筑风貌。关于吴尚楼,有必要提一下六家畈在巢湖北岸区域的土地和家族影响力,旧时有人形容吴氏土地之多,说“从合肥到巢县,中间不过人家田埂,连屎都拉在他家田里。”吴尚楼处于六家畈东部4公里处,越过巢、合边界,巢湖境内还有庵后吴、吴一家、老家吴等,这些村庄的存在,反映着长临河地区的家族实际在整个巢湖北岸地区都有着较强的影响力。
这样的吴氏村庄,沿步道从孔家洼向南还有分布。比如,孔家洼村南部有一个陡坡,从这个陡坡而下,即进入一个叫“鸡鸣山”的村庄。之所以得名鸡鸣山,据说是因为村庄东部有一个石山,山中有个石坑,当地人叫金鸡坑,旧时据说有金鸡在此蹲窝打鸣,所以得名。鸡鸣山地处巢、合边境。从区位上看相对偏僻,但旧时是一个重要的商业节点。无论巢、合两地村民都爱到此村榨油,或在鸡鸣山搭班车去合肥。从鸡鸣山往西,步道继续延伸,翻过石山,可见沃野一望无际,远山依稀,田畴中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这里开始,就到达了另外一个大家族——江西移民刘寿三及其后代所聚居的地方。
这里,步道沿途共经过七个村庄,分别是刘寿三西分、东分、洼分、岗分、前山分、后山分,堕山分。这七个村庄所聚居的地方其实是一片山谷,村庄多依矮山而建。每个村庄都各有特色。从空间形态上看,西分和堕山分是比较规则的“九龙攒珠”形态。但西分刘还呈现一种十分特别的,更为优美和更具规划趣味的村庄形态。它的村庄建筑扇环型的,外弧约为155米,内弧约为102米。建筑以东是水塘,水塘分东西两口,西侧水塘靠近村庄,也呈扇环状,而东部水塘呈不规则的扇形。这个扇形和西部水塘、建筑,共用一个圆心,从整体上看,西分刘经过了比较精密的设计。而堕山分相对形态规则,巷道约有10余条,向东南方向倾斜,水塘也呈矩形。我第一次来到堕山村是2007年夏天,当时曾短暂在此停留,记得村里有一个老志愿军战士,和孙子、孙女住在一个旧宅里,我在这个大宅里拍了很多照片,老战士的孩子们很可爱,一些场景至今历历在目。
从刘寿三家族的这片山谷穿过,公路继续向南延伸,即到达徐万二村。和刘寿三一样,徐万二村也是明代移民建立的村子。不同的是,该村的始祖来自皖南婺源(一说休宁),当时同来有徐万二、徐关二两人,徐关二所去不详,徐万二则留在此地。今天的徐万二村依一个岗地而建,这个岗地西向茶壶山,景色开阔,是一片家族墓地。和黎兴三一样,在这个小小的村庄,始祖和后代是共同存在的,在墓地的诸多坟茔中,又以徐万二的墓最为高大。当我们走上这片绿草茵茵的墓地,但见绿树、田畴及远山的风景,非但不感觉到死的寂静,还会体会到在生命的循环里,生与死所形成的一种完美的融合,死者居住的空间并没有形成对生者的否定,反而像是对生者所居住的空间的补充。换言之,假如把徐万二这个移民者当做一粒种子,那么他的后裔居住的村子,多像这粒种子发出的枝叶,这个枝叶在不断的生长、开花、结果。最终又最终飘落到种子的周围,还有什么比这片青绿色的墓地能够更好的诠释“叶落归根”的含义呢?
这片青色的墓地,虽然朴素,但却让人沉思。从这里延伸,乡村公路从徐万二村穿过,向南即抵达沙二岗村。沙二岗是一个大村,前文已经介绍,在清代中期以前,它的名字叫“吴兴五”,始祖是一位宣城的移民者。和六家畈近似,沙二岗村也向周边散播出它的族裔,并且形成了一个“狮子型”的村庄平面。这个狮子是由三个独立的“九龙攒珠”型村落组成,村庄最西的片区称沙南,是祠堂所在地,沙南有一个方形水塘,称“大西塘”,和北部的建筑共同构成了狮子的头部和嘴部。在这里,有一个石刻的将军像静静站立。将军像所在的位置,据说原有一股泉水流入村庄中部的“沙中”区域,这片泉水是“沙中”的一位族长引入的,关系村庄及其家族的运势。而沙中和沙南类似,它的水塘也在西部,不同的是,水塘类似葫芦,称作大连塘和小连塘,连塘的形态是弯曲的,带有人工的痕迹,所以“沙中”也被称作“狮子腰”。最北部区域是沙洼,也就是“狮子尾”。虽然是“尾”,但沙洼的风景却十分独特,它有一个漂亮的半月形水塘,此塘正对四顶山,夕阳西下,群鸭在塘中游过,远望四顶,如笔架伫立,优雅寂静。沙洼的水塘应该说是四顶山的最佳观赏点之一。
最忆是巢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