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向黔太极镇
文/周铁株
伏羲一画天开
长亭复短亭,远去了高低错落的风景,把驿途劳险弃置身后。
心向天涯,沿着感觉一路向黔。憧憬着千年的传
奇,纵然陈年往事已被烈烈西风吹去。
山水苍茫,天地混沌。
人祖诞昆仑,创世龙天地。
人文始祖伏羲乃“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描绘山川日月成一画,生来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一图开出新天地。
“无端凿破乾坤秘,始自羲皇一画时。”自此华夏光耀东方。
贵州镇远古城,虽不是羲皇诞生地,更不是八卦成一画之处,却有㵲阳河的创世神功。
一河穿城而过,一个S形的优雅拐弯,太极图形便把这块土地分割成府城和卫城。镇远,是伏羲遗落的太极图吗?
这个雄踞西南大通道的军事重镇,治乱兴亡中隐藏了多少典故?
究其实,镇远者,“远镇一方”也。漫天烽火英雄魄,古城墙还在,刀的清冷还在,正向后人昭示出二千年来曾经的铁马风云;㵲阳河声声浣洗平仄,溃退了岁月的素颜。
一程逝水一程清流,一波一波灵动着不老的传说,金属般闪烁的涟漪,斑驳了群山的远近叠影。
由此,古镇在山裙水袂间灵动。
古牌坊、古桥梁、古巷道、古码头、古会馆、古戏台……一条老街,就是一页耐读史书啊!多少官宦世家在此徘徊不前,多少儒雅高士在此流连忘返?沿河石栏上,书篆有各朝代的诗文记事,一首首回肠曲,一篇篇荡气词,㵲阳河胜景便随之扬扬洒洒,亦洋洋洒洒,故有人评论:天下风流,镇远得其半。道出了镇远这块文化高地,曾经辉煌的前尘过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并非徒具虚名。
贴崖建筑文化的呈现
暂且不说古巷内明清建筑群,青龙洞的一湾一画,一步一景就可资可览。
七孔石拱祝圣桥,横跨㵲阳河串接起府城和卫城。桥中央立一座三层八角攒尖顶楼阁,桥的一端佇立数位铜铸少女,一式少数民族服饰,一眄千羞的娇容,仿似大山深处走出来的灵性倩影。
过了桥进入青龙洞景区,那是一组始建于明代的古建筑洞窟群落,由中元禅院、紫阳洞、青龙洞、万寿宫、香炉岩等多个古建筑群、数十个单体建筑物崎险而倚。
景区内,㵲阳河边倨傲一列祼岩,像极了祖先千年的宝剑,高不过盈丈却嶙峋突兀,建筑物以木架梁作基础,或单体或列组依靠在峭岩上,层见层现气象危峻,高蹈卓立的独柱亭,更只由一根木柱支撑,其建筑工艺令人拍掌叫绝。这是中原的建筑型制,与苗村侗寨的吊脚楼巧妙结合,但又保留了山水园林本色。
贴壁临空的神灵窟宅沉沉如默,既供奉护城之神,也包容了儒、释、道不同的教派与文化,祼崖举起瘦骨嶙峋的手臂,推高了众生的信仰。人们俯下身段,身心也随之净化。
一曲云水禅音,淡了,散了,我用虔诚眼神代替祈语,生命骤起涛声!
歪宅门斜巷道
其后游罢铁溪景区,晚霞已烧透十月的高原。返回商业步行街,从一个巷口通往石屏山九曲岗。古镇之韵,就藏在巷内古民居中,构成了中华思想文化的渊源龙脉。
古井、古宅、古树、石板路、俚语村言,还有游客来了去了不绝于耳的跫音。
历史以建筑形态存在,左庭右院有明清风致,琉璃炫彩,高华轩敞,绽放着古典的容颜,是名媛闺秀之苑,还是浸润书香之家?牵牵绊绊的街衢,衍生出古镇生生不息的根脉。
令人奇诧莫名的,是老宅门的朝向都是歪的,绝不与街巷平衡,而幽深巷陌却也意趣新巧,蜿蜒曲伸七弯八扭,似乎的死胡同又恰可通约,如此歪宅门斜巷道,人们各持其识,各有其见,但超世遗俗的设置必有其因,许是来自风水学的告诫,曲径通幽,财不外露,或是儒家曲者生存古训的体现吧?
好不容易摆脱了巷道的纠缠,游人的眼眸已点亮步行街的灯盏。
临河店铺楼阁相接,匾牌辉映,光影、楼影、人影交换着错位的光晕,转换成与白天不同的镇远。那里历经了百年风霜、千年磨砺。新旧鼎革续接上古今的商埠文化。世路纵横,熙熙千古,生灭相间,关关相息,不嗟叹天地老去,流水落花各沉浮。
穿过古牌坊,我独影轻步踏上新桥。彼岸,斑驳的光亮和阴影交错挪动,是临河设市的夜宵档正红红火火,人们大呼小叫在消费秋夜。我这个孤独的漫游者,何必当风是酒?点了酸汤鱼,吃一碟葛根粑,伴一盏清茶几杯浊酒独品清欢,在黔东南悠然地放任思绪,惟愿,千年一叹中永久守望……
周铁株,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青年文艺学会文学顾问兼专家指导团成员、广东佛山市顺德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佛山市作家协会文学创作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入编《中国散文家大辞典》。在二十多个省(区)近百种报刊发表作品逾百万字,出版多部,作品入选多种权威选本。在各种文学评奖活动中获奖数十项。